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上冊語文風箏核心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1.19W)

1.作者介紹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籍貫),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選自《野草》。我們曾經學過他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等,他的小說作品有《阿Q正傳》等。⑴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七年級上冊語文風箏核心知識點總結

2.作者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為什麼會感到“驚異和悲哀”?

①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溫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卻是肅殺的嚴冬。所以驚異於北京競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②“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

3.第1節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在內容上,環境描寫,渲染嚴冬肅殺的氣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從結構上說,引起對從前生活的回憶,引出下文。

⑵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黑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4.解釋詞語: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憔悴——瘦弱,不好看。

訣別——再無會期的離別;死別。

5.本段描寫了故鄉春天的景色,它與北京冬天的景色形成了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和美好生活懷念的思想感情。

6.分析劃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起過渡作用,把“我”從故鄉春天的回憶里拉回到現實,進一步加強了春天的溫暖與嚴冬肅殺的對比,表現了“我”迷惘、悲哀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