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論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校園 閱讀(2.14W)

摘要:口語教學是聽、說、讀、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今英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實現學生的英文口頭表達能力,在語言交流過程中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認知,然而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中存在的一些諸如心理焦慮、不自信;文化障礙;語言知識的迴避和思維能力的欠缺等問題卻阻礙了口語教學目標的實現,該文便是作者針對以上幾個方面,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對高職口語教學提出的幾點建議。

論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語言基礎薄弱;心理畏懼;文化障礙;思維能力

  1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語言學家Hymes認為,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交際能力,只有獲得交際能力的學習者,才能同時具備該語言的基礎知識和使用能力,掌握詞彙和語法不一定就等於掌握了英語語言。近些年大學教育的主要目標都放在了通過四、六級考試上,為了這張四六級證書的“敲門磚”,不論學生還是老師都已經把應試的語法和詞彙當作英語的重點,而忽視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這種重語法輕口語的教育模式看似幫助學生獲得了英語資格證書,實際上卻無法證實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也使企業對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普遍不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能夠應對相應的工作崗位,社會對於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用性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摒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解決語言基礎、心理、文化和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2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語言基礎薄弱口語中語言不豐富的主要原因是詞彙及語言知識的匱乏,其表現為:語言單調不生動。學生往往只掌握了初級詞彙,而長期沒有進步,比如見面打招呼,初次見面一般學生只會說最開始學英語的“Nice to meet you”,而對“How nice to meetyou.”“I have heart so much about you.”“Someone has told me allabout you.”“I have been wanting to meet you for some time.”這些需要一定語言基礎,相對較難的句子卻應用的不熟練。

2.2心理畏懼

心理畏懼往往發生在以下幾個情況:初學者害怕出錯,羞於開口,使得口語教學難以進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某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可是卻給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口語水平與老師比相去甚遠,從而產生了極大的畏懼心理,害怕被提問,害怕表達,害怕在老師和全班學生面前犯錯。老師為了避免學生的這種焦慮會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而在分組中,語言能力相對較強的同學會首先發言,這對其它同學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說不好的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用“耍酷”“不合作”的態度對待說英語這個問題,認為如果不說反而不會暴露自己的不行;也有一些學生會隨聲附和別人的觀點以消除自己的緊張情緒。

2.3文化障礙

文化障礙在口語交際中會產生語用失誤,詞不達意從而引起交際不暢。究其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1)價值觀念。西方人崇拜個人奮鬥,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對於自身成功的成就感從不掩飾。中國文化卻正好相反,講究的是謙虛謹慎,個人服從集體。最明顯的差異在英語中表現在得到對方的稱讚時,英美人士會很樂意接受,但是中國學生卻更多偏向於拒絕。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如果表揚一組學生說“well done!/Good job!”有的學生會默不作聲,有的學生會說“No,I haven’t done well i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也有的學生會小聲的說聲“Thank you…”聽起來沒有自豪感和自信心,只是在完成英語會話。

2)生活習慣。中國人與人交談時對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是很正常的,這表示一種友好。而英語國家卻對此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課堂教學中,老師讓同學們進行Free talk,學生們的話題往往會圍繞Where are you go-ing?What you are doing?Long time no see,you are fat/you areso thin.等句子展開,雖然都是英語交流,聽起來沒什麼不妥,然而如果英美人聽到這樣的問話,會感到尷尬和難以回答。

3)文化習俗。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隨處可見,比如中國文化中的“龍”是吉祥、喜慶的象徵,而在西方卻象徵著邪惡,凶殘。西方人總是用“God”這個字眼,如西方人常說“By God!”(憑上帝發誓!)“God bless me!”(上帝保佑!)這是由於英美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傳統,而對於學生來說自如的使用這些語言是有困難的。

4)思維能力差。一方面表現在學生說英語時是先用漢語思維而後翻譯成英文表達,造成思維的侷限性,另一方面英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上也存在著差異性,因為歐美國家的哲學背景是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瀰漫於歐洲的理性主義,理性主義強調科學的實驗,注重形式論證,表現在語言上,強調形態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因而英美國家的人更喜歡直截了當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首先說出要表達的內容,言簡意賅的構成句子,然後再加上定語、壯語等修飾說明,而中國人則習慣將定語、狀語等說在主要內容之前。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序方面的差別會給學生帶來思維上的障礙。

  3解決英語口語教學問題的策略

1)針對學生語言知識匱乏,詞彙量少的問題。筆者認為,詞彙量的掌握不在單純的數量上,而更多在於詞彙運用的寬度上。教師應該採取擴充套件式教學方法。在學習新單詞、新句子的時候,教師除了講解單詞和句子本身,還要儘量多地補充與該詞有關的各種資訊。比如單詞的意義上,有的詞同一個形式有很多意思;有的詞同一個詞形有多個詞性;一些詞或句子有相近的短語和含義一致的句子;掌握詞彙和句子不在於數量,而在於運用的熟練,課堂的單位時間內,寧可將一個單詞一個句子記熟也好於對多個單詞或句子模稜兩可的'掌握。學生的單詞量和英語資訊量增大後,語言自然也就應用自如了。

2)消除恐懼心理,增強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肯定每個學生的能力,肯定每個學生都有學好英語的潛質。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難免有錯,教師不能有個人情緒,認為學生犯錯就是不認真聽講,不尊重老師的勞動。語言是逐漸模仿、培養的過程,試想我們在學習母語時,哪個不會犯錯?而我們在犯錯時,父母卻從來不會責備我們,而只會耐心的一遍編教我們,而我們也是在不斷的模仿和練習中學會了說話。同理,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盡力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不要一發現差錯,就立刻打斷糾正,當然也不能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坐視不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之間互相點評,挑錯,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消除恐懼心理。

同時,在任務的設定上,也要注意合理安排,難易適中,不要讓學生產生遙不可及的心理,逐步的建立自信。

3)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促進語言的運用。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適當補充一些中西方文化比如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觀念等方面的知識。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西方節日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也是瞭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能夠在課前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興趣濃厚,積極參與討論。通過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瞭解,學生會對它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可謂一舉兩得。

4)口語表達的關鍵是有完善的英文思考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至多使用英語的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

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先從簡單的句子做起,通過背誦、模仿句子、段落、課文英文報刊、讀物來熟悉原汁原味的英文表達,熟悉英語思維。同時因為學生學習語言沒有相對的英語環境,那麼通過增大語言輸入量也是培養英語思維的重要手段,包括英文電影、英文歌曲和廣播等。學生通過接觸到原聲英語中地道的表達方式和風土人情等文化知識,從而達到資訊輸入(聽力材料)和資訊輸出(口語表達)在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4結束語

外語教學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儘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語言學家斯帕森的評述為英語教學指明瞭方向。而社會的發展,企業的需要告訴我們,口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關鍵。語言是資訊的載體,是人們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交際能力(Hymes)。為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從心理、語言、文化、思維等多方面幫助學生提高整體英語水平和交際能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利用各種練習形式,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CORDER S 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Skehan P.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instruction[J]ied Linguistics,1996(17).

[3]張榮美.英語口語教學中激發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康志峰.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9).

[5]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M].南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