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封建社會複習選擇題

教育考試 閱讀(1.32W)

封建社會是大學聯考歷史考試中的核心知識點,也是大學聯考文綜考試中的必考考點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封建社會選擇題,以供參閱。

2017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封建社會複習選擇題

  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封建社會選擇題

1.《論語·鄉黨篇》記載,一次孔子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不問馬,馬伕屬“圉”,為最下等級之人。孔子關心人而不關心馬,這主要體現了(  )

A.孔子主張平等對待下人

B.春秋時奴隸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張

D.孔子反對等級差別

解析 抓住題幹中的“關心人”一詞進行分析,“關心人”就是“愛人”,屬於孔子“仁”的主張。

答案 C

2.孔子“正名”主張的主要內容是(  )

A.按照周禮的制度把當時已混淆了的社會等級秩序矯正過來,達到名正言順

B.統治者要愛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擁護,使其統治名正言順

C.要求東周統治者承認強大的諸侯國的霸主地位,使他們號令諸侯名正言順

D.給世間萬物確定穩定的名號

解析 B項體現的是“為政以德”的思想;C項與“正名”的主張相反;“正名”強調的是貴賤有“序”,矯正已混淆的社會等級秩序。

答案 A

3.《孔子家語·致思》中記載:“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對這段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①孔子認為對饑民實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將民生問題政治化 ③體現了孔子的等級觀念 ④充分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孔子思想主張的理解。材料認為面對災荒,應由君主進行救助,而不應自行救助。這反映了孔子將民生問題政治化,且有明顯的上下等級觀念,C項正確。

答案 C

4.楊絳在其著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中說:“孔子出門必坐車。”孔子的這一行為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的(  )

A.禮 B.仁

C.中庸 D.德治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孔子出門必坐車”反映了孔子注重等級,強調禮儀,這符合儒家思想中的“禮”的主張。

答案 A

5.孔子說過,我們不可能和鳥獸同居共處,除了和人打交道外,還能和什麼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變它呢?這說明孔子(  )

①主張“愛人” ②持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 ③主張變法革新 ④有強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意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從材料中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還能和什麼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們又何必去改變它呢?”可知孔子具有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持積極入世的態度,具有社會使命感,②④正確;①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答案 D

6.美籍華裔學者杜維明在《超越啟蒙心態》一文中說:“儒家……有這樣一種認識,即每個人命中註定是嵌於某一特定條件下的獨一無二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同時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內在可能。”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儒學的核心是“仁”和“禮”

B.儒學強調個人與集體的協調

C.儒學注重個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學對秩序和個人發展同等重視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從材料中的“每個人命中註定是嵌於某一特定條件下的獨一無二的人”可知儒學強調社會等級秩序;從材料中的“每一個人同時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內在可能”可知儒學強調個人發展的可能性,D項符合題意。

答案 D

7.老子主張無為,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這在當時主要反映了(  )

A.新興地主的要求 B.沒落奴隸主貴族的要求

C.手工業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解析 老子是奴隸主階級的代表,主張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狀態是奴隸主貴族利益的體現,是其保守性的反映。

答案 B

8.“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材料表明老子(  )

A.政治上倡導“無為而治”

B.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

C.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

D.認為矛盾雙方不能互相轉化

解析 材料指出了“食稅之多”“上之有為”“求生之厚”的弊端,可見是希望統治者減少賦稅,愛民、無為,符合老子的“無為”思想。

答案 A

9.中國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

A.孔子 B.老子

C.孫子 D.墨子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老子思想的`認識,意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材料體現了辯證法思想,這符合老子思想的特點。

答案 B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總結

有的同學認為:我們從國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歷史,而且,國中、高中的歷史課本的內容大體相似,其實,大家只看到了現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實際上,它們是點、線、面的關係。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的線索和時代特徵以及一定的歷史理論。因此,要學好高中歷史,決非簡單的背背就能順利過關。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分為章節知識、專題知識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章節知識和專題知識縱橫交錯,構成知識網路;歷史理論支撐起網上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多層面的立體交體系。比如說,中國近代史有三條線索: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人民探索史。

像這樣的線索和時代特徵,就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及時予以總結。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內容時,一定要及時將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知識由點到線構建成一完整知識體系框架,注重對每一個歷史階段特徵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注意分析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階段面貌、歷史趨勢、經驗教訓,使繁雜的知識條理清晰,並從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國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絡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範疇和基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係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複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大學聯考歷史多樣性複習資料

1.美國同西歐關係的演變

(1)二戰後,為了穩定資本主義陣營,遏制蘇聯,美國通過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恢復經濟,從而控制了西歐。隨著北約組織的建立,美國同西歐許多國家建立了同盟關係。

(2)20 世紀 50 至 70 年代,西歐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美國與西歐國家的控制與反控制鬥爭日趨尖銳。隨著歐共體的成立與擴大以及歐盟的誕生,西歐已發展為國際舞臺上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2.美國同日本關係的演變

(1)二戰結束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朝鮮戰爭爆發後,出於軍事上的需要,美國向日本訂購了大量軍用物資,扶植日本經濟的發展。不久,為了把日本變成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據點,美國結束了對日本的佔領。

(2)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並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日美經濟競爭和日本反對美國控制的鬥爭逐漸加強。日美同盟關係依然存在,但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並不完全和美國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