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古代史複習選擇題

教育考試 閱讀(2.99W)

讀史使人進步,可見歷史對於高三學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門大學聯考考試科目。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大學聯考歷史考試選擇題,以供參閱。

2017廣東大學聯考歷史古代史複習選擇題

  大學聯考歷史考試選擇題

1.在“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書房內有一塊匾額,匾額上有“正、清、和”三個大字,這三個字型現了老先生對傳統文化的崇尚。下列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

A.正、清、和分別是道、佛、儒的精神內涵

B.正、清、和分別是法、佛、道的精神內涵

C.正、清、和分別是儒、道、佛的精神內涵

D.正、清、和分別是法、道、儒的精神內涵

解析 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正確理解“正、清、和”的涵義,“正”是端正,品德高尚,做謙謙君子,合乎“儒”的精神內涵;“清”是指清純、清靜,合乎“道”的精神內涵;“和”指和諧、和睦,與佛教的善忍相一致。

答案 C

2.程頤說:“富,人之所欲也。苟於義所求,雖屈己可也;如義不可求,寧貧賤以守志也。”這一思想(  )

①繼承發展了儒家思想 ②以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為目的

③體現了程頤的道德價值觀 ④將人慾與天理完全對立起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程頤理學思想的認識。據題幹材料可知,程頤肯定了人的慾望,但主張在滿足自己的慾望時,要合乎“義”的要求,否則,寧可貧賤也要對得起天理良心。由此可知,程頤並未將人慾和天理完全對立起來,排除含④的選項即可。

答案 A

3.朱熹說:“若是飢而欲食,渴而欲飲,則此欲亦豈能無?”“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慾。如視聽言動,人所同也。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慾。”在該材料中,朱熹要表達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慾望

B.人慾指的是違反了社會規範的慾望

C.人慾與人的正常慾望是同一概念

D.人慾與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朱熹關於天理和人慾的主張,根據“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慾”可知,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規範,人慾則是違背儒家道德規範的慾望,B項正確。

答案 B

4.“自哲學家朱熹的時代以來”,明朝一位學者說:“真理已明白地顯示於世界。我們不再需要什麼著作,要做的只是實踐。”下列哪句話能為這位學者提供依據(  )

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發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解析 明代學者的.觀點認為人們通過實踐,加深對先天已存在的“理”的體驗,其方式就是“格物致知”。B、D兩項是陸王心學的主張,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與題幹不符;A項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點,與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有本質區別,故只有C項符合題意。

答案 C

5.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周敦頤在此所闡釋的是(  )

A.“仁”與萬物生成的關係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陰陽互相依存的關係

D.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意在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從材料看,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生,仁也”這反映了萬物的生成體現了“仁”,A項正確;孟子的仁政思想是要統治者愛惜民力,B項與材料無關;C項不是材料的主旨,D項與材料無關。

答案 A

6.據記載,江南某府的地方誌中記錄的節婦(丈夫死後不再嫁的寡婦),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葉則達到203人。為旌表節婦,各地紛紛建造貞節牌坊。下列各項中,與這一現象的形成相關的是(  )

A.女權意識的覺醒 B.理學對社會影響的深入

C.商品經濟的發展 D.戰亂與社會動盪加劇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維護男尊女卑的等級社會,迎合了封建統治的要求,因此備受推崇,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B項正確。

答案 B

7.公元1175年,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講學論辯於鵝湖書院,史稱“鵝湖之會”,也稱“千古一辯”。在千古一辯歸途中,朱熹寫了一首五言絕句《過分水嶺有感》:“地勢無南北,水流有西東。欲識分時異,應知合處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達“求同存異”的哲理。這裡的“同”是(  )

A.萬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徑

C.發明本心 D.儒家的綱常倫紀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理學”強調“理”是萬物的本原,通過“格物致知”探究天理;“心學”強調“心”是萬物的本原,通過“發明本心”探究天理,排除A、B、C三項。兩者都主張以儒家的綱常倫紀約束社會、維護****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答案 D

8.下列哪一觀點是陸九淵提出的(  )

A.“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

B.“天理存則人慾亡,人慾勝則天理滅”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解析 A、B、C、D四項分別是二程、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的觀點。

答案 C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資料

在近幾年歷史大學聯考中,知識和能力立意已成為大學聯考的大方向。提高高三的複習效率,掌握有效的複習方法尤其重要。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力求夯實知識基礎,練就學科能力。

首輪複習,考生必須理清單元知識,把握階段特徵,挖掘各個考點知識,掌握歷史事件、歷史概念,理解其基本特點、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再將與本知識點相關聯的中外知識進行類比分析,以突出各自的個性特徵。

例如,2008年是戊戌變法110週年,複習“戊戌變法”時,明確戊戌變法是由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除了解其背景、過程、結果外,還需瞭解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機遇。

同時,還可將它與中國近代史上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相比較。也可與世界近代史上的明治維新等進行比較。

在複習中,除正文部分外,學生還要注意前言、大事年表、材料、圖表、註解、習題、黑體字等,以免造成知識上的遺漏。

複習要聯絡現實。例如:2008年是戊戌變法110週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和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因此複習中應注意中外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和變法。

中日關係是歷年大學聯考的熱點,2007年是抗戰全面爆發和南京大屠殺70週年,因此更應注意。主要考查中國古代史上的中日關係、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現代史上中日關係的演變。注意分析近年來日本國內極右勢力十分活躍的主要原因。

  大學聯考歷史考試易錯知識點

1.“百家爭鳴”是指一百個學派在爭論。

錯誤。“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並不是指“一百家”。春秋戰國時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

2.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最受當時統治者重視。

錯誤。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亂,最受統治者重視的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經過董仲舒的改造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3.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錯誤。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愛人”;孟子的“仁政”是從孔子“仁”的精神出發,進一步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施政綱領。

5.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本質上都是一種思想專制。

正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本質上都是思想專制,只不過採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過暴力手段實現思想專制,而漢武帝通過和平手段實現思想專制。

7.儒家的“三綱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學色彩(理學)的外衣。

正確。理學在社會道德規範上是儒家的三綱五常。“二程”認為 “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綱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張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與天理一致,具有仁、義、禮、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觀點是要人們接受封建道德觀念(存天理,滅人慾),可見儒家的三綱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學色彩的(理學)外衣。

9.不管是程朱理學還是陸王心學,都屬於唯心主義思想。

正確。兩者都是唯心主義思想,都為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提供理論支撐。但它們在宇宙觀方面有所不同,理學屬客觀唯心主義,心學主張心即理,是主觀唯心主義。

10.明清時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