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學校德育特色工作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1.71W)

(一)指導思想:

學校德育特色工作彙報材料

學校確立了“學生為本”、“發展為先”、“體驗為主”的德育理念,將學校的辦學宗旨內化到學生的道德實踐中去,明確“育人”是學校工作的核心,並融會貫通於學校的各項課程中去。

明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以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教育為基點,突出鮮明的時代特徵,樹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用科學的生命觀為學生的幸福和未來奠基。

(二)培養目標

1、注重全面發展

把學生培養成為“講責任、明事理、懂規範、善思考、勤學習、重實踐、會合作、有毅力、能創新”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2、注重和諧發展

培養學生具有“心胸寬廣、樂觀豁達、進取向上”的品質。有“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責任心和誠實守信的作風,逐步使學生的“認知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倫理性實踐”獲得和諧發展。

3、注重美德養成

培養學生“對己講儀表、對人講禮貌。回家講孝道、社會講公德”的美德,努力成為現代文明情操與道德行為基本一致的社會人。

(三)德育實施形態

幾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主體、生活、體驗、和諧”的德育實施形態。

“主體”——指代的是主動發展、自主發展的學生。

“生活”——強調的是與德育內容相貼近的學生生活經歷。

“體驗”——重視的是師生在動態的感性實踐中,對生命歷程的人生感悟。 “和諧”——追求的是主體與客體、外顯與內隱、經歷與發展的德育意義上的有機統一。

(一)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我們追求“用創新的制度,完善措施的運作過程”

1、建立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1)三個結合

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相結合。

技能培養和與自主體驗相結合。

常規工作與特色工作相結合。

(2)三個意識

目標化意識、自主化意識、特色化意識。

(3)三個到位

綜合治理責任到位、師生互動和諧到位、常規管理措施到位。

(4)三個環節

計劃管理抓常抓新、形成特色。

過程管理抓活抓細、注重養成。

效果管理抓點抓面、發展個性。

2、創立全員育人的輔導員聘任制度。

學校一直以“關愛工程”為主渠道,以“學會關心”為切入口,推行“志願者輔導員聘任制”。提倡“愛心互助”,探索“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學校搭臺,教師表率,學生主體,全員參與”的愛心操作系列中,先後開展了以“牽手結對”、“閃光積聚”、“德育提高班”、“黨員責任區”等形式為主的專項活動,通過“榜樣示範、自勉自勵、愛心放送、激發潛能”等舉措,全方位關愛“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把藍天下的摯愛送給最需要關愛的學生。

3、制定科學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評價標準

(1)細化了“中國小生成長記錄手冊”的操作規程,強調“多元關注”和“發展性評價”。

(2)制定了以“鼓勵進步、鼓勵創優”為宗旨的“十佳之星”評選方案,“大家來追星,優化學習過程”的良好風氣正在形成。

(3)開展“雅寶好少年”的評選工作,學生們通過“網路徵集、討論採納、修改確定”自主進行“雅寶好少年”的推薦。

(4)制定了“綜合素質目標管理”,確定了“基本素養”中六項一級指標和二十二項兩級指標的具體內容,把“道德育人,和諧發展”的內涵滲透其中。

(5)逐步完善《雅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進行了較為科學的量化,以促進學生在“發掘潛能、賞識激勵、全面提高”的鞭策下,健康成長,走向成功。

(二)在德育氛圍的營造上,我們追求“提升品位,立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我們學校的校園文化根基於社會大德育的整體要求,以“立體的、多維的、創生的”的形態,為學生努力營造良好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育人氛圍,對“文化立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深化作用。

1、環境文化重在打造

(1)學校注重校園“生態環境”的建設

美麗的校園始終展現著愉悅宜人的感染力,樹木長青,紅花綠草,生機盎然,由學生組織並開展的“健康彎彎腰”、“你丟我檢”、“護綠近衛軍”等環保活動,為校園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2)學校注重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

校園的宣傳櫥窗,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展現生氣勃勃的教育教學動態:有豐富多彩的校園寫真、探究拓展課的成果作品、主題教育活動的紀實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學校的“文化魅力”。

同時,學校每學年開展的“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英語節”、“美育節”、“體育節”等,開拓了學校人文建設更寬廣的天地。

(3)學校注重班級“輿-論環境”的建設

《學校德育特色工作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學校對班級“黑板報宣傳、牆報專欄佈置、課桌文化導向”等都有詳實具體的要求,在體現班級特色的基礎上,班主任指導學生正確利用宣傳途徑,營造“溫馨教室”,營造積極樂觀的班級“輿-論氛圍”,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心理氛圍”。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智慧的加油站”、“力量的積聚處”。

2、精神文化重在引領

學校在《民族精神教育綱要》的指導下,以弘揚民族精神為宗旨,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文化,形成新的精神文化,用多元化的活動奏響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憑藉“傳統節慶日、偉人誕辰日、重大事件紀念日”等德育教育的實施載體,充分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升旗儀式、入團儀式、換巾換徽儀式、主題班隊會”等教育活動途徑,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國家意識”、逐步培養“文化認同”、漸進塑造“公民人格”。將“美德教育、國情教育、時事教育、政策教育、理想教育、責任教育、榜樣教育”等落到實處。

如:我們把勞動模範楊懷遠請進“雅寶有線”,讓學生產生對模範人物由衷敬佩的道德情感,體會什麼是“我為人人”的社會責任感,感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如:學校開展的“廣場音樂會、菊展博覽會、風采展示會、科技比武會”等,既蘊涵“民族元素”又體現“時尚概念”,欣賞中激發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感。

如:我們結合《紅色熱土》和《滬西英魂》的授書宣傳,開展“紅色基地尋訪”的系列活動。

如:我們結合新版《行為規範實施手冊》的授書解讀,開展“中華禮儀伴我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八榮八恥”故事導讀和點評分析活動,同時啟動首屆雅寶形象大使評選,以“禮儀形象美、禮貌語言美、禮節風度美”實施校園“形象工程”。”的系列活動。

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把學校的精神文明建立推向了新的高-潮,有效促進了學生觀念養成、品格塑造和精神歷練。

3、社團文化重在延伸

學生社團是文化立校的重要載體,它是道德實踐、人格培養、創新能力體現的呈現途徑,是學校連線社會、課堂連線生活、知識轉為能力的橋樑。從2002年初,學校開始嘗試組建學生社團工作,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廣泛的尊重和培養。從“務虛”到“務實”,學校的社團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學校先後組建了“禮儀社團”、“網路社團”、“健身社團”、“廣播社團”、“合唱社團”、“舞蹈社團”、“宣傳社團”、“演講社團”、“文學社團”、“軍事論壇社團”等,在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活動中學生們展示了才幹、演繹了風采。

4、行為文化重在強化

學校以“培養好習慣”入手,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和行為規範建設,努力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保持一致。我們制定了《雅寶中國小學生文明公約》和《雅寶中國小學生行為規範細則》,反覆學習、對照、討論,組織開展“雅寶好少年文明修身”活動。通過行為規範訓練,注重學生“形象建設”,美化心靈、優化行為,引導學生遵循道德原則和規範,整體提高道德行為水準,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自己的品行進行錘鍊和陶冶,從而樹立當代國中生的風範。

如:預備年級開展的“我的班規我做主”論壇活動。七年級年級開展的“形象巡禮”示範活動。八年級年級開展的“行為規則表”製作活動。均由此形成校園的“行為文化”。在此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自評、互評,重視學生思想上的認可與接受,引導學生規範行為,樹立雅寶學生的良好風範。

(三)在德育活動的開展上,我們追求“充分展示個性,形成可推廣的經驗”

多年來,學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常規的德育活動中,彰顯個性、追求不同、提煉特色、形成品牌,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精彩。

1、完善“特色班建立”

“特色班建立”是我校班集體建設的一個亮點,通過提倡“班內團結合作、班際友好競爭”,探尋“促進優良校風持續保持優勢和示範”的有效途徑。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特色班建立的基本過程:預備年級“初定特色”、“制定申報計劃”。七年級年級“修訂特色計劃”、“初步反饋效果”。八年級年級“驗收”、“命名”。在“特色班認定”的“班級自評、小結匯報、成果展示、學校評定命名”的環節中,強化“目標定位”、“實踐到位”、“空間升位”、“成果立位”的達成要素,從而落實“以特色促養成,以特色樹榜樣,以特色求創新,以特色帶實踐”的目標。並且與少先隊“百家快樂中隊”的評選“雛鷹爭章”活動形成聯動,保持一致。

在四年多的實踐中,我們先後對近70個班級進行了特色班的申報評選,認定了6批24個特色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性積累,已有13個班級成為全國特色中隊和市區先進集體。特色班的建立,從當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今天的“映日荷花別樣紅”,留下了學校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足跡。學校多次在全區展示特色班建立的經驗和成果,編寫的《特色班,走向成功的群體》一書具有推廣性。目前特色班的建立又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我們思考著怎樣與學校開展的生命教育相整合,尋求特色班建立新的生長點,搭建提升的平臺,提高校園文化品位,讓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最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德育特色工作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2、建立開放性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載體,以“學校管理制”為媒介,進行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學生通過競聘“校長助理、書記助理、教學教導助理、德育教導助理、總務助理”的自主管理活動,有更多的機會更廣泛地參與學校管理活動,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中,讓學生養成“尊重個性、善於選擇、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品質,

參政部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學生議員在“為學校出謀劃策、為同學樂辦實事”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意識,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讓自己在不斷增強的“登堂入室”的欣喜中,找到“我是主人”、“我能行”的自豪感。助理們、議員們每週一次的“行政例會”,既提高了參政議政的能力,又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

目前,學校已組建了“三屆學生參政部”,通過評選產生的小助理們、小議員們,每天掛著胸牌,充滿自信地履行義務,笑意寫在臉上,責任記在心裡。開放性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校管理的主人。

(四)在德育功能的開發上,我們追求“立足教學主渠道,在課程中深化德育

內涵”

1、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措施

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比較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但是,二期課改的精神又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表現和形成。二期課改背景下的各科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更強調“情感體驗、道德昇華、精神感召”。

如:在電影欣賞拓展課上,教師通過“欣賞和評析”,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通過《可可西里》、《和你在一起》、《辛德勒名單》、《燭光裡的微笑》等中外經典電影觀賞,“以

情育德”。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產生情感的共鳴,陶冶情操。讓學生在感動中,領悟“生命可貴、親情無價、師恩浩蕩”,從而淨化心靈,美化行為。

如:在絲-襪花拓展課上,教師用“絲-襪花”的編織技法向學生展示“五星紅旗”的製作方法,滲透民族文化的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既培養了審美情趣又昇華了愛國情感。

如:在歷史課上,教師利用網路,引領學生縱橫古今,藉助“資料查閱、動漫展示、故事演講”學習歷史知識,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巧設提問、討論交流、自主提煉”加深對歷史國情和現實國情的瞭解,感悟歷史偉人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清朝末期”、“紀念抗日戰爭58週年”、“紀念紅軍長征68週年”等專題歷史課,讓學生在深入淺出中瞭解歷史,在感受“落後就要捱打”的那份悲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自強不息”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其間滲透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

2、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的落實

目前,知性德育正在向生活德育迴歸,學生的道德發展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所以社會實踐作為生活德育被納入了學校的必修課,在對德育課程的設計中,我們努力營造一種與社會生活本身一致的綜合形態。我們把社會實踐按照課程要求分成“參觀類、服務類、公益類、探究類、技能類、郊遊類、學農學軍類”等,制定社會實踐的教案和課程方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的視角和學生的“生活事件”來呈現課程的教育話題和教育案例,強調課程內容的寓教於樂、情感互動,為學生表達思想感情、進行創造活動留出空間,真正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如:每學年的八年級學農,我們均以“美在實踐中—邁好青春第一步”為主題,開展有“基地特色,學校特點”的學農實踐活動。政教處制定計劃,科研室落實探究課題,班主任指導實踐,通過“勞動、軍訓、尋遊、探訪”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一種難以忘懷的全新的激情生活。

學生在體會中這樣寫到:無數個“第一次”讓我不斷地要求自己、把握自己、挑戰自己、完善自己。遠離父母,巧手為家,我學會了“自理”。集體生活,互幫互助,我學會了“自立”。文明用餐,軍事管理,我學會了“自律”。農家生活,田間勞動,我學會了“自主”。負重行軍,鍛鍊意志,我學會了“自強”。強度軍訓,會操評比,我學會了“自信”。三天兩夜的學農實踐,我所受到的教育是刻骨銘心的------如:每學期,學校都對各班的.“小公民道德實踐基地”的活動提出新的調整要求,讓班主任老師在梳理原有的社會實踐基地的基礎上,根據班級特色,重新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實踐基地。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社會實踐的探究課題”,與有意向的單位達成共識,雙方簽定“共建協議”,以“開展社會調查、志願者服務”為主,紛紛與“社群居委”、“公交車隊”、“敬老院”、“商店超市”、“郵局”、“幼兒園”、“餐飲店”等共建。各班遵守承諾,定時、定點、定員、定內容地開展相關實踐活動,認真填寫《社會實踐情況記載表》,從活動反饋來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常規性”和“長效性”的有機結合,避免了“形式主義”、“突擊活動”,把“走向社會,實踐成才”的專項活動落到實處。

3、主題教育課的初次嘗試

學校根據區教育局2004年工作要點和《班主任育德能力競賽和評優活動方案》的通知,立足校本,紮實推進“兩綱”,在認真制定學校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開展2004年雅寶中學第一屆班主任育德能力評優活動。目的在於:加強班主任育德能力培養,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深化推進“特色班建立”,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在評優活動中,我們積極營造育人氛圍,倡導研討風氣,努力實現專業引領與班主任自身成長的良性互動。搭建平臺,以評促優,以評促建,培養有實幹精神和實幹能力的班主任老師。重點開展“主題教育課”的評優與展示,強調活動過程的參與、體驗、收穫,彰顯班主任老師“思想工作能力、載體機制建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對能力”等綜合素質。

初次嘗試“主題教育課”,班主任老師心中難免忐忑,但是,針對“如何上好主題教育課”,班主任老師還是憑著對事業的執著,努力進行著理念更新和行為改變,摒棄原來“主題班會”的傳統模式,以課程形態開展情景化的道德認知活動,在短時間內,進行著“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策略”的改變,勇敢地接受挑戰和考驗。實踐中,班主任老師虛心好學、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在發揮優勢中借鑑,在借鑑中不斷完善,在“內容呈現、過程方法、師生關係”上著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核心思想。同時也反思一些共性問題:“創設情景”如何走出誤區?“以學生為主體”如何深度思考?“以教師為主導”如何準確定位?“巧設提問”如何學會推敲?在今後的實踐中,爭取不斷提煉出更好的經驗。

(五)在德育途徑的拓展上,我們追求“三位一體,多邊互動,共享校內外資源”

1、指導建立學習型家庭

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家、校、社群互動和三位一體,合力育人。學校以“引導參與”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適應性發展。以“輔導活動”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鞏固性發展。以“學習型家庭建立”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發展。

學校將推進學習型社群建設作為學校與社群共同發展的共振點,不斷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在此過程中,學校積極探索“校內外和諧發展”的有效渠道,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大環境。學校歷屆都成立“家長委員會”,主動請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監督學校工作。學校努力辦好“家長學校”,針對學生“成績評價、學習態度、生活方式,交友是非”等話題與家長平等對話,探尋學生與家長“消除代溝、真誠溝通”的有效渠道。學校還多次開設“家庭美德”、“健康心理”、“法律保護”、“潛能開發”、“青春期教育”、“考前輔導”等家庭教育系列講座,讓家長領會和實踐。在學期結束時,有書面試卷和大會交流,還頒發優秀和合格證書,同時評選出校級“好家長、學習型家庭”,此舉深得家長歡迎和重視,家長學校聽課參與率達95%以上,合格畢業率95%以上,優秀率20%以上。學校召開的“健康家庭、健全人格”的區級家庭教育現場會反應良好,社會對學校滿意度明顯提高。

學校被評為花都區家庭教育先進單位、花都區優秀家長學校,併成為“首批學習型家庭”實驗基地學校。學校參加了全國“十五”學習型家庭課題組,子課題《中學生學習型家庭學習內容與動機的比較研究》已經結題,形成的經驗正在推廣。目前,學校繼續申請作為“推進學習型家庭的市優秀十一五基地學校”,同時參加了全國“十一五”學習型家庭課題組,探索學習型家庭建立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促使家長掌握科學育人的方法,由經驗育人,向道德育人、情感育人、文化育人轉變,追求家庭的和諧發展,使家庭教育真正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統實施之中。此外,家庭教育指導將繼續與少先隊雛鷹爭章活動相結合,讓“快樂家庭”校本章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2、社群共建

學校充分利用社群各種資源,為教育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服務。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使學生們稚嫩的羽翼逐漸豐滿。為了讓學生們從身邊的變化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就,學校組織學生對普陀區變遷、發展、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變化從家門口開始”的探究。為了讓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們養成勞動習慣,學校組織學生去社群參加“志願者在行動”的公益勞動。為了

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學會關心他人,學校在社群的安排下,動員學生主動關心照顧“五保戶、軍烈屬”。如:長期以來,學生們一直以“愛心接力”的方式,照顧學校附近的一位無依無靠的姚伯伯,從2002年開始一直堅持到今天,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夏送西瓜,冬送奶粉,那一份“夕陽關懷”深情款款,街道特地送來“育人重在提高素質,雅寶盛開德育之花”的錦旗。

3、網路共享

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網路文明”為標誌的高科技時代,其特點就是在虛擬時空中營造出一個“虛擬世界”,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中,這個世界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講,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和陷阱。所以,網路問題下的德育自然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學校以積極的態度正視網路環境下的現實,利用網路的優勢,發揮學生的潛能,對學生進行疏導。由團隊牽頭,我們在校園網上開設了“學生頻道”:設定了“運動區”(學生可以聊感興趣的體育賽事)、學習區(學生可以聊喜愛的書籍)、休閒區(學生可以聊愉悅心靈的快樂之道)、對話區(學生可以聊友情提示,作品展示)、管理區(學生可以聊校園新聞和動態)、社團區(反饋各學生社團的活動情況)。“學生頻道”的網上互動由學生社團打理,每個區域學生都會邀請喜歡的老師當“版主”,教師們熱情高漲地“領銜加盟”,影響、把握和指導著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如: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師生通過網上互動,開展了“我誠信,我美麗”的大討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學校的美德教育、誠信教育推向高-潮。

如:我們指導學生開展了“我是雅寶好少年評選條件”的網上徵集討論,通過“有話大家說”,逐步形成有“學生特點、學校特色”的“文明修身計劃”。

如:我們還通過網路開展與香港可立中學“遠端交流”,學生們用多媒體制作了“五十六個民族風土人情介紹”、“中華美食”等ppt,並以此為舞臺背景,表演精彩的有民族特點的歌舞,攝成錄象後進行傳送,兩地間的互動,弘揚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如:我們還與社群共建,開展了“溫暖心靈”的網上親子交流和師生對話,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真誠溝通的橋樑,“走進心世界,精彩新體驗”。

學校的德育工作要把準學生的脈搏,必須搶佔網路這一高地,以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德育工作的突出亮點和特色工作

學校有正確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校長作為實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早在2002年下旬,就對實施生命教育有前瞻性的總體思考。為了探索學校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新亮點,尋求師生共同和諧健康發展之路,讓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出更加生動的“放眼未來”美麗願景,讓教育教學更好地閃現人性光輝,幫助學生完善人格,我們把生命教育納入了學校發展總規劃。

制定了《雅寶中國小生命教育實施方案》,構建了落實《生命教育綱要》的三級執行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以“三類課程整合、專題活動開展”為載體,構建“全員育人、全程運作、全面開展”的實施模式,確定了以“形成合力”為宗旨的“工作流程”:在決策層面上做到“民主決策”,制定以激勵為主的管理制度。在組織層面上做到“落實有序”,明確政教處、教導處、科研室的職責和任務。在實施層面上做到“整體效應”,強調年級組和教研組的堡壘作用,通過校本研修,立足“行動教育研究”,保障《綱要》的實施,產生績效。

經過一年多的理論聯絡實際,小荷已露尖尖角,,我校被教科院評為首批“生命教育試點學校”,同時成為教委名下的“生命教育試點學校”,受到了市、區有關專家的關注和肯定。

學校政教處以“生命之舟在這裡啟航”為主題,從“生理、心理、倫理”三個層面進入,充分挖掘活動本身的優勢,通過重新“排列組合”,營造出適合生命教育的新環境。讓專題教育活動逐步形成體系,“分層次、有重點、求實效”地進行實踐。

我們整體設計了八個生命教育“專題教育活動”的方案提示進行引領和實踐,如: 系列一:“溫馨我和你,關懷到永遠”, 進行“愛的教育”。

系列二:“志願者在行動,實踐中顯才幹”,進行“責任教育”。

系列三:“攜手架心橋,互動心體驗”, 進行“青春期教育”。

系列四:“挑戰極限,自救自護”, 進行“安全教育”。

系列五:“警鐘長鳴,珍愛生命”, 進行“法制教育”。

系列六:“快樂成長,成長快樂”, 進行“健康教育”。

系列七:“美好生活,綠色守望”, 進行“環境教育”。

系列八:“特別日子,特別關注”, 進行“節日文化專項教育”。

實踐中,我們不斷摸索,積累經驗:

1、常規安排—自主選擇

我們把“八個系列”的具體活動以年級組為單位列成豐富多彩的“選單”,再以“特別的日子”為時間順序,讓班主任老師根據班級個性和特色班建立目標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充分挖掘活動本身的優勢,營造有個性、有特點的生命教育的環境。

2、操作載體—途徑多元

我們建議班主任老師通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指導、班隊活動、校班會、廣播宣傳”等途徑加以落實,整合各項教育資源。同時,繼承和發揚學校一直保持的“特色班建立”和“學生參政部準社會化管理”兩大特色,使之成為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和實施途徑,“保持特色、發揚優勢、打造亮點、再上臺階”。

3、工作路徑—協調互動

在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時,學校政教處組織牽頭,年級組落實安排,班級具體操作,體科藝衛圖負責協調,師生共同實踐感悟。

為了提升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我們通過“專家引領、學習研修、實踐體驗、個案收集、經驗分享、資料積累、提煉推廣”等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的育德能力。

4、標誌性活動—提供示範

如:“亮起生命的紅綠燈——我是交通協管員”。

“手拉手—夕陽關懷認親忘年交”。

“聽!花開的聲音——知性少年你我談”。

“遠離傷害——防災逃生演練”

“感恩的心——與香港可立中學視訊遠端交流”

5、經驗共享—取長補短

實踐中,班主任老師努力尋找工作結合點,在資源整合中暢通渠道,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不斷啟發和指導學生對生命有最真實和最直接的體驗感悟。在班主任工作研討會上,老師們訴說著自己在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中的個案故事,生動典型,極富個性色彩。

如:有的老師,以“花、雨、夢”班刊為載體,將班級特色與生命教育巧妙連結,守護學生的“心靈花園”,尋找“生命與成長”的最佳結合點。

如:有的老師,在與學生的心靈交匯中,引導學生“領悟生命,體會成長”,開展了“親親父母心”、“學會堅強和獨立”、“心泉叮咚,愛心湧動”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體會“成長的感動”,體驗“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生命之花才會綻放得絢麗燦爛”。

如:奮戰在九年級第一線的班主任老師,直面會考的嚴峻,她們也向學生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告白:“好好愛自己”。立足“理想教育”和“責任教育”,開展“為成長喝彩”的主題活動,激勵學生“通過愛自己,提升愛學習,從而愛生活、愛生命”,激勵學生放飛理想,朝著人生的目標奮進,實現生命的價值

學校德育特色工作彙報材料 [篇2]

哈三十三中學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綱要為指導,以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原則,以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切入點,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為落腳點,注重引導,狠抓落實,不斷提升德育工作水平,逐漸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風格。

自2017年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德興校的辦學原則,確立了“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辦學宗旨。由於三十三中學地處城鄉交界處,大多數孩子是農民工子女,學生家庭環境的複雜,生源的特性使我們在教育中面臨很大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規範化發展之路,以德育促教育,全心全意、一心一意關愛學生,用優質的工作創造優質的教育,用特色教育為孩子開啟未來的大門。為此學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以傳統文化及傳統美德教育為主線,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入手,力求在創新中求發展,走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之路。

一、學校基本情況:

哈爾濱市第三十三中學位於機場路零公里處,是一所市級規範化合格國中。學校始建於1962年,2017年遷入新址。新校園佔地1.3萬平方米,教學樓面積6800平方米。15個教學班,647名學生,教職工77人。學校設施完備,有標準化室內體育館,多媒體教室及可容納200餘人的現代化會議室。室外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200米環形跑道等學校所有硬體建設均符合黑龍江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要求。校園內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郁。

二、學校德育工作的做法與經驗:

(一)、重視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

性。

1、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隊伍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德育工作最前沿、最為重要工作的承擔者。我校在班主任常規工作管理,班主任例會制管理的基礎上,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一、創新班主任培訓方式。將工作總結、專題培訓、熱點話題論壇等形式有機、有效結合,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二、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疑難問題剖析會。為解決班主任工作實踐中遇到的疑慮與困惑,學校在充分了解班主任需求的基礎上,班子全體成員與所有班主任以座談的方式,對典型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和途徑,不斷提高班主任認識問題、解決是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其三、堅持“我講我的班主任故事”活動。學校搭建平臺,班主任積極參與,保障每年一次專項活動的深入開展。班主任從日常工作實踐出發,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就班風建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等管理問題選取生動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交流育人的心得體會。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展示了班主任愛崗敬業、愛生愛校、銳意進取的良好精神狀態,弘揚了高尚師德,同時也激勵起全體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的熱情,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全體教師把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放在課堂教學上。

德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良好師德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課堂上每一位教師對全體學生的負責。因此,德育工作不僅是班主任老師的事,更是全體教師的工作。我們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德育大綱》和《新課程標準》,以新課程實施為契機,充分挖掘併發揮學科教學的教育功能。我們要求教師轉換教與學

的方式,改變以往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的教育觀,樹立學生髮展觀,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特別是在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時,不傷害學生,滿足學生人格尊重的需要,多鼓勵、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揚,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獲取信心,帶著樂觀、愉快、輕鬆的心境去學習,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上都得到發展。而在課下,科任老師與學困生結對子,進行分層輔導。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給予了學生學習上的幫助,更是師生心靈的靠近,它讓學生走進教師,讓教師瞭解學生,也讓學生有了一份進步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二)、強化德育常規管理,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1、常規教育,持之以恆有實效。

每週一次的升旗儀式,重大節日、紀念日舉辦的主題班會和德育實踐活動課,都要對學生進行愛國、理想、感恩、環保、安全等教育。通過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途徑廣泛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受到教育、得到啟迪,利於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2、多彩活動,潤物無聲有感悟。

學校充分利用優越的辦學硬體設施,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校園藝術節、春季運動會、秋季室內排球賽、冬季冰上趣味活動,以及拔河、跳繩、踢毽子、佇列隊形廣播操比賽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又使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規則意識,懂得規範行為、學會團結協作。潤物無聲、活動育人的教育效果顯著。

3、自主管理,注重養成有特色。我校實行班級值周制度,即每週一個值周班級,由班主任和德育辦共同負責。每週五,德育主任對下一值周班級班主任及值周生進行培訓。值周學生有管理和服務兩項職能。管理體現在要對全校各

班級的紀律衛生進行監督、檢查和評比,服務體現在要維護、保持樓內外衛生,隨時撿拾走廊、操場雜物。在值周過程中實現人人蔘與管理,人人蔘與服務。值周的過程更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它使每一名學生深切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從而規範自己的言行。這種管理方式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有較為顯著的實效性,同時也成為我校德育管理的一個特色工作內容。

(三)、開展德育工作創新、形成德育工作特色。

1、讓走廊變成教育的殿堂。小走廊、大世界,我們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讓每層教學樓、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在發揮其隱性的教育作用。學校的校訓、校風在走廊內顯著位置呈現,對內引領師生的教育行為,對外彰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教育品質。《弟-子規》中的小故事,仁、義、禮、智、信、孝、悌等十六字傳統美德,“讀書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宣傳欄等等,校園的每一面牆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育人的功能。

2、以吟誦《弟-子規》活動為載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針對農民工子女缺乏系統的國小教育、規範的行為習慣教育、良好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我們通過吟誦、學習《弟-子規》等活動,培養學生文明習慣,使學生在傳統美德的薰陶和教育下,懂得道理,規範言行。為此我們開展了文明學生、文明班級評比活動,開展了主題詩歌朗誦會、故事會、主題手繪畫展覽等活動。

3、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開展讀書活動。

學校以“圖書漂流站”為平臺,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了“讀書改變人生”系列讀書活動。針對大多農民工孩子除了教科書家中無書可讀的實際狀況,學校通過“圖書漂流”的形式,讓圖書館的書動起來,讓學生有書讀,愛讀書,使學生在讀書中改變自我,提高自身素養。幾年來,讀書活動已成為學校內涵發

展及特色發展的一大亮點。每學期學校向各班漂流圖書一次,至今為止,學校共漂書四次,舉辦全校規模的各類讀書活動10多次,在班級開展小型讀書活動20多次,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手抄報200餘份,撰寫讀書心得體會文章3000餘篇。 2017年5月6日上午,道里區讀書活動現場推進會在33中學隆重舉行。師生們豐厚的讀書成果積累,學校古樸典雅的樓廊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積極參與的讀書交流場面,令與會領導讚歎不已。本學期我們又將“學會讀書、學會學習”納入校本課程,使讀書活動再上一個臺階。

三、學校近幾年來獲得的成績:

哈33中學作風樸實,積極進取,面對困難敢於創新,德育工作不斷上臺階。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市“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先進學校、區德育工作、區體衛藝工作先進單位等。

回顧走過的教育之路,我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興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今後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們將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階段性、目標式的逐級培養,一個年級一個內容,一個階段一個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塑造儒雅的學生氣質,為農民工子女打造一片教育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