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日本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工作方案 閱讀(2.28W)

我們似乎一直缺乏這種教育:莊嚴!肅靜!神聖!忍耐!

日本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到了日本,讓人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日本的家庭還是社會,都從小就培養子女自主、自立的精神。這一點在日本的學校教育裡表現得非常明顯。

日本人有一種特殊的耐寒訓練,中國小生冬天的校服依舊和夏天一樣,一律短褲短裙。雖然光著兩條小腿,但學生們仍然活躍在操場上,參加各種課間活動。從他們的臉上看,一點也不覺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場雪,父母都會帶著兒女到戶外洗冷水浴。當然,這與 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將身體淋溼就行了。

時至今日,日本教育界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讓孩子們揹著統一樣式的書包、過馬路排著整齊的隊伍、冬季穿短褲短裙、雪中進行冷水浴……這些看上去是一件件小事,卻對他們意志力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父母一直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個剛剛學會舉步走路的幼兒,也要背上一個小包。開啟一看,裡面裝著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別人問為什麼,父母回答道:“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來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們靠在飯店端盆子洗碗、在商店裡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等,來掙得自己的學費。 為培養孩子意志力,日本一所學校甚至別出心裁,給國小生們吃“憶苦飯”。雖然孩子面對在當年艱苦歲月裡大人們食用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3天,但校方、老師、在場的父母毫不動搖,決不遷就。到了第4天,飢腸轆轆的孩子們終於嚥下了這頓特別的飯菜,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毅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日本家長普遍十分重視孩子毅力的培養。他們培養孩子毅力的方法有—— 習慣成自然孩子看“小人書”時,要求他們從頭至尾看完後再換另一本。孩子畫一幅圖時,務必讓他們有始有終。孩子學洗自己衣服時,絕對不準藉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廢……長此下去,習慣便成自然。 讓孩子吃點苦在物質條件過份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讓孩子吃點苦,如上學擠公交車,在赤日炎炎下趕路,或裸身冬練等等。 讓孩子自信自信與毅力息息相關自卑者往往難有毅力,這是因為自信是毅力的“精神基礎”。 加強體育鍛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加體質,還可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這與培養毅力實際上是一回事。 鼓勵孩子一心一意做好某件事孩子的興趣常常會很快轉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學鋼琴、明天學電腦、後天再學繪畫,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學好。心理學家指出,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式的學習對培養毅力往往起負面影響。 家長作出表率如果家長自己缺乏毅力,那麼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是一句空話。 遇到困難多作鼓勵對尚未“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孩子,在接受意志力考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意志消沉往往是難免的。此時,來自家長、老師乃至小夥伴的鼓勵至關重要。一旦在他人的幫助和支援下鼓起勇氣度過難關,意志力即像打鐵似地得到了有效錘鍊,其本身就意味著心理素質的某種提高。

夏令營中的較量

(這篇文章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先生於1993年寫的,時隔12年了,文章所反映中國青少年教育存在問題在今天又能改變了多少了?這值得讓我們深思,我認為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在當前獨生子女家長的思想意識沒有轉變前提下,在某種程度上說,文章所反映問題很難有實質的改變,或者加深了。曾銳)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了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

A 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當年放牧的烏蘭察布盟草原,中日兩國孩子人人負重20千克,匆匆前進著。他們的年齡在11-16歲之間。根據指揮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計劃,則應步行100千米!

說來也巧,就在中國孩子叫苦不迭之時,他們的揹包帶子紛紛斷落。產品質量差給他們偷懶製造了極好的理由。他們爭先恐後地將揹包扔進馬車裡,揉揉勒得痠痛的雙肩,輕鬆得又說又笑起來。可惜,有個漂亮女孩背的是軍用迷彩包,帶子結結實實,使她沒有理由把包扔進馬車。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沒勁兒,替女孩揹包不但精神煥發,還千方百計讓她開心。他們打打鬧鬧,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後面。儘管有男孩子照顧,這位漂亮女孩剛走幾里路就病倒了,蜷縮一團瑟瑟發抖,一見醫生淚如滾珠。於是,她被送回大本營,重新躺在席夢思床上,品嚐著內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