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淺析社會工作專案管理模式

社會工作者 閱讀(3.05W)

導語:社會工作是一種幫助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它幫助社會上的貧困者、老弱者、身心殘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預防和解決部分經濟困難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會問題;開展社群服務,完善社會功能,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和社會生活素質,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和諧一致,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淺析社會工作專案管理模式

  一、研究社會工作相關專案管理模式的作用

  1. 專案管理概念概述

所謂“專案管理”,一般情況下指的是通過運用已有的綜合資源,基於理論知識並結合實踐的指導,通過科學方法獲取一個最好的可以達成預期目標的相關管理辦法,並由此更好地開展組織結構安排。

而“社會工作”之下的“專案管理”,指的是相關社會組織機構的具體管理人員通過全方位綜合考慮,規劃社會組織未來的發展前景,從而開展全域性性的發展方向和服務策略謀查,立足於專案化管理相關的技巧和思路,引入對應的工具,例如WBS 等,對社會工作相關活動以及服務中可通過專案化開展運作管理的一系列服務專案進行比較分析和全方位評估。

  2. 研究意義

眾所周知,專案管理在中國還處在發展初期,由於國情與國外資本主義國家的差異,更多方面需要我們自己探索。在僅有文獻中,楊林(2012)認為,社會工作模式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夠促進社會各界對社會工作發展脈絡有更好的把握,二是能夠促進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發展,三是通過對我國社會工作現有的諸多模式進行研究,由此尋找我國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從而對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未來模式進行明確。[1]

李琨(2014)則認為形成有特色的本土社會工作專案化管理方式將成為我國社會工作組織機構在發展日趨複雜化的社會環境下,達成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聚焦所在[2].

  二、社會工作專案管理模式探討

  1. 國外相關研究

Salamon(賽拉蒙)[3]提出任何非盈利組織在結構方面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例如運營管理特殊化、資源供給不足、管理業餘性以及家長式運作等等,而這些不足在政府組織層面則恰好是其優勢。因此,政府組織基於自身特徵和非盈利組織存在的互補性,從服務成本的角度考慮,建立起與非盈利組織之間的合作並讓渡出一部分專案的'具體管理和運作。克萊默和紀德倫等學者則基於組織籌集服務資金以及相關授權層面,以組織提供的實際服務為出發點,認為政府組織和非盈利性組織之間存在的具體的模式有4 種,分別是:政府支配模式,非盈利性組織支配模式,共同支配的雙重模式和合作模式。此外,Case Management,即個案管理模式,最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在相關社會服務的一些研究文獻之中,而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個案管理模式則發展成美國社會相關社會組織進行社會工作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實務性服務模式。

  2. 國內研究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面臨著社會轉型、政府轉變職能的特殊社會現實,因此,曾由政府直接承擔的大量社會性服務,將逐步讓渡給社會組織。然而,在當前這種轉型過渡階段,相關組織的具體“造血功能”還不健全,所以需要依託於政府的大力支援,為其發展持續“輸血”.因此,我國現階段開展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具體專案模式,相對來說是社會認可、民眾同意的。但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向社會組織所購買的具體專案具備強烈的緊迫感和針對性,通常是立足於社會需要,根據其需求大小進行排序的。可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服務相對來說則擁有普遍性、廣泛性等特點,這種矛盾性使得政府購買力始終處於弱勢。同時,一味依靠政府購買,必然會妨礙中國社會組織多元化發展,限制社會組織開展多樣性服務。

此外,此類社會工作模式普遍存在政府主導性強、服務提供的系統性不足以及崗位設定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引入國外先進的專案化管理模式就被提上了日程。

如果關注近些年來我國本土發展社會工作的情況可以發現其中存在一條脈絡清晰的發展軌跡,那就是社工機構與服務專案的發展相生相伴。[4]

對於社會工作而言,專案是具體的實務單元,社會工作相關機構代表管理單元[5],這二者協同開展統一全面的專案化管理,可搭建起我國社會工作機構的一種創新型機構管理模式。在具體的管理資金、流程設計、體系結構這三個不同層面,學者王令玉[6]引入上海市的專案管理案例進行研究,指出隨著社會工作機構推進專案化管理程序,將推進社會組織成為除政府、市場外的關注民生、代表民意的第三方機構,成為承擔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此外,張和清教授在此基礎上也做出了突破,他結合雲南當地社工機構專案執行的實踐提出了體制內求生存,體制外求發展的專案運作模式,依託政府部門建立社工服務站,以行政機關的領導作為專案的總負責人,利用政府的資源和社會網路進行社會服務,並根據中國體制高度組織化、政治和行政干預較強、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社會援助有效方法的現狀,引入民間基金會的資金援助,用以擺脫政府的控制,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胡文彬[7]則提出,相關社會工作具體實務在一般發展過程中包括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結案和跟進等階段,開展專案管理是有五個具體的“過程組”結合形成,分別是啟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過程組。所以我們看到,專案化管理基本一致於社會工作實務,我們可以以具備 5 個過程組的專案化管理為骨架,努力搭建一個基於中國本土特色並可以貫穿社會工作機構運營專案相關過程的全方位專案化管理模式。楊榮[8]同樣認為與社會工作開展專業服務,專案管理是一個可行性選擇,她具體提出:其一是基於需求來決定社會工作組織提供的服務。要以案主具體需求為前提,提升案主生活質量,改善其精神狀態,並確保專案目標與社工服務目標保持統一。其二是品質重於形式,滿足不同案主的特殊需求,尊重差異,建立社群服務等層面的社會支援網路,從而彌補案主社會資源的缺失。

其三是開展專案評估,關注專案服務物件相關的滿意度。在評估過程中,綜合考慮評估成本並把其納入到預算中,實現預算和實際支出間的均衡發展。

  三、研究困境與建議

當前,我國本土社工組織無論是在專案管理的理論彙總或實踐方法層面的探索都處於初期階段,從而造成社工組織開展專案管理相關的研究極為匱乏。綜合各位學者的研究結論,筆者認為社會工作專案管理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困境和研究對策:

1. 中國本土社工組織相關專案管理體系不健全,存在制度性空白具體開展專案管理工作時社工組織需釐清政府與社工組織間的權責關係,其中行政管理與專業管理誰來主導,如何監督都是當前的學術空白。我們認為國家或政府層面應儘快出面搭建、健全社工組織開展專案管理的具體實施機制,並對社工組織的相關專案管理進行規範落實,將其納入到正規化管理中來。

2. 中國當前非專業化社工人員對實施專案管理的阻礙作用在社會工作專案管理中加強人才建設至關重要,我們應努力提升社會工作機構待遇福利,吸引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加強本土社會工作機構相關人員的專業學習,注重培養專案負責人的專業素養,因為如何處理好行政管理和專案管理的不同,以及與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溝通也是管理過程中重大問題。

3. 需緩解雙方價值衝突,建立社群為本的專業服務。

開展專業的社工服務,需以適合場域為前提,並立足於專案管理策略的具體落實。根據我國開展社群工作的相關經驗,將專案管理方式與社群管理結合,能有效推進社工組織專業化發展。其可以彌補我國現存政府主導發展模式的不足,建立以“社群為本”的服務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考慮專業社工服務和原有服務之間的專案銜接問題,以及原有的政府行政化工作和社會工作之間存在的價值矛盾衝突等等。因此,我們需要尊重社工服務價值、關注服務物件的實際需求,立足於專業體系的搭建,整合相關社群資源,建立支援體系,不斷提升、變革社工組織服務,並使該模式在社群服務中實現複製和推廣。

我們需要知道,專案管理是一種十分靈活且具備較強適應性的社會工作組織開展服務的有效管理方式,專案化管理的出現,對於我國經濟發展、企業運營以及商業化程序,都有著變革性的作用。引入專案管理模式,既可推進社工組織提供多元化服務,滿足人們各種需求,又可拓展社工組織資源來源渠道,從而推進社工組織本身的良好執行與發展。當然,專案化管理模式在社會工作中確屬新生事物,所以必將面臨嚴峻的考驗,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其與社會工作的結合將會給社會治理體系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