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民族地區企業危機溝通管理策略研究

危機管理 閱讀(4.78K)

【摘要】民族地區企業危機溝通管理首先要重視並瞭解溝通和危機管理,在具體危機溝通中,需要識別危機產生的原因並區分不同的溝通物件,在具體溝通策略中,除了通常的溝通技巧外,還要特別重視跨文化溝通。

民族地區企業危機溝通管理策略研究

近年來,民族地區企業危機爆發頻繁,很多給企業帶來了很大打擊(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伊利、蒙牛),有些還成為了地方群x事件的導火索(如孟連事件),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在危機管理中,危機溝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文化多元的民族地區企業中,危機溝通的成敗在更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民族地區企業危機管理的成敗。

重視並瞭解危機管理和溝通

溝通在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管理者必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優秀的管理者至少需要花70%的時間在溝通協調上,而在危機處理中,缺乏良好溝通的危機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管理實踐中的溝通是狹義上的溝通,指“為了設定的目標,把資訊、思想、情感在個人或群體之間傳遞,並達成協議的過程”①。在溝通中,要學會使用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上的溝通是言語溝通,又可分為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兩種形式。其中,口頭溝通是人們之間最常見的交流方式,包括演說、一對一討論以及傳播小道訊息;書面溝通包括備忘錄、信件、期刊及其它傳遞書面文字或符號的手段。非語言溝通指通過某些媒介而不是語言或文字來傳遞資訊。非語言溝通內涵豐富,包括身體語言溝通、聲音訊號溝通(語音、語調、語速)以及物體的操縱(環境的佈置、輔助儀器與裝置的使用、衣著打扮)等多種形式。

美國危機管理權威勞倫斯·巴頓指出,危機是一個會引起潛在負面影響具有確定性的事件,這種事件及其後果可能對組織造成巨大的傷害。危機溝通是指個體或組織以溝通為手段,以解決危機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機與避免危機的行為和過程。危機溝通是處理潛在的或已經發生的危機的有效途徑,能夠降低企業危機發生時受到的衝擊,並可能化危機為轉機甚至帶來新的商機。危機溝通貫穿於危機發生的整個過程,總的說來,可以分為危機前的溝通、危機初至危機中的溝通以及危機後的溝通。

民族地區企業的危機型別及其產生原因

從企業的微觀角度來看,民族地區企業的危機主要有以下幾種,他們的產生分別有不同原因。

人力資源危機。民族地區企業人力資源缺失危機集中體現為人力資源數量結構性短缺,尤其是核心人才的短缺。企業內部人員流失嚴重,尤其是具有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術專長的人才大量外流,而一線工廠的基層員工往往由於缺乏團隊意識突然離職,這些都會使企業面臨人力資源危機。近年來,基層員工有迴流現象,但核心人才的缺失仍然非常突出。

產品危機。產品危機是由於企業在產品質量或功能上與消費者產生糾紛甚至造成消費者重大損失,進而被提出鉅額賠償甚至被責令停產而導致的危機。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就是由於產品問題引發的危機。

跨文化管理危機。跨文化管理危機是目前民族地區企業比較常見的一種危機。民族地區企業的員工大多來自當地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地區的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員工有著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同時受本民族文化的影響較深,缺乏對企業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瞭解,在工作中,往往會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而引起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組織之間的衝突,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正常執行和發展。

危機溝通的物件分析

內部溝通。內部的危機溝通主要是與員工進行的溝通。通過溝通,員工可以瞭解企業危機的具體情境,激發員工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的信念,也能激發員工對企業處境的同情和責任感,塑造眾志成城的團結氣氛。另外,危機爆發期間,企業很容易人心渙散,士氣消沉。通過內部溝通,可以讓員工及時、充分地瞭解危機情況和企業整體狀況,不會被危機情景分散注意力,更能使員工保持樂觀積極、支援管理者解決危機的態度。

員工有了解危機的權利,因此應與員工儘快溝通,要讓員工感覺到企業對他們的重視。如果危機比較嚴重,也要及時地把這些壞訊息毫不隱瞞地告訴其他員工。另外,在危機管理中,員工迫切想知道盡可能多的危機資訊,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資訊。

在進行危機溝通中,企業要選擇效果最好的溝通渠道來傳遞危機資訊,使員工明白事件真相,瞭解公司將要採取的措施。公司可以採用的溝通方式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召開員工大會與部門會議、藉助企業內部刊物或宣傳告示欄和區域網等途徑,還可以採取其他的一些非正式溝通渠道。

外部溝通。外部溝通的物件包括政府部門、競爭者、供應商、顧客、新聞媒體、客戶、合作伙伴以及社會組織等。發生人力資源危機和跨文化危機後,且危機帶來了一定社會影響時,需要同政府和媒體等進行廣泛溝通。

發生產品危機時,需要和各個方面進行危機溝通,其中,與顧客的溝通至關重要。首先企業要發現顧客關心的問題,並把顧客關心的核心內容告訴他們;其次,要建立與顧客溝通的渠道,其中有效的溝通渠道包括個別座談會、企業宣告、公告以及媒體採訪等;最後要做好事後安撫工作,如果顧客對於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存在異議,企業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予以解決,不能的話給予說明,爭取諒解。

總之,無論是內部溝通還是外部溝通,企業在溝通的過程中都必須做到積極主動、實事求是。另外,民族地區的企業在進行危機溝通時,由於其面對的溝通物件大多是少數民族,因此,在溝通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民族文化以及少數民族的溝通習慣,避免因為文化的差異導致的溝通無效。

民族地區企業的危機溝通具體策略

完整的危機管理包括危機識別和預防、危機溝通、危機控制以及危機的解決。其中,危機溝通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內容,其作用在於幫助員工或公眾瞭解影響到他們的事實,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危機,並作出理智的決定。

識別有效危機溝通的'幾個關鍵問題。首先,要了解和分析溝通情境。危機發生以後,危機管理人員需要對危機發生的情景進行分析以確定危機溝通的目標和策略,並儘量找出影響危機溝通的問題和障礙,以及溝通環境如何。其次,要建立以物件為導向的溝通思維,清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是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危機管理者要確定溝通物件,站在對方的立場,從對方的利益出發理解對方提出的問題。最後,要學會使用多種能力和一般性溝通技巧。有效的危機溝通需要溝通者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策劃能力、解讀能力,還要具備較好的表達能力、說服能力和談判技巧,在溝通中需要靈活恰當地使用這些能力才能達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