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管理溝通>

企業危機發生時的管理溝通

管理溝通 閱讀(5.48K)

在危機發生的時候,只要企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本著積極妥善處理危機的誠意,採用恰當的溝通方式,就有可能贏得社會各界的信任和諒解,促使企業儘快擺脫危機,重新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企業危機發生時的管理溝通

  一、內部溝通

危機的內部溝通主要是指對包含企業領導在內的所有員工的溝通。每個員工都是企業的支撐點,正是由他們組成了企業的體系。企業員工與企業的客戶一樣,他們也是潛在的企業財富。危機管理的第一步,就應該從企業內部開始。通過企業內部溝通,可以激發員工對企業處境的同情,並通過危機增強企業的責任感,展示企業抗擊風險、堅強不屈的現象;有效地避免不真實、不完整的謠言和猜測由內向外傳播;保持企業的有效運轉,使員工不因猜測而疏於日常的工作,減少危機的破壞程度。

1.樹立全員危機管理意識。危機管理並非只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的事情,而應成為企業每個職能部門和每個員工共同面臨的問題。企業要讓員工明白任何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危機,這些危機是破壞企業健康成長的罪魁禍首,企業最大的危機是沒有危機意識。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要善於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時刻提防危機的危害性,在工作中儘量避免不當行為,以消除引發危機的各種誘因;善於發現危機發生的徵兆,防患於未然;即便發生危機,也可以臨危不亂,及時採用處理措施,防止危機進一步惡化和擴散。全體員工都樹立起強烈的危機意識,就會大大減少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和危機發生的危害性。

2.告知企業究竟發生了什麼危機。在一個企業,保持資訊的暢通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當在危機發生的時候,更應該告知員工,企業目前到底面臨什麼樣的危機,會對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競爭對手可能會趁機給我們什麼樣的打擊。要確保員工從別處知曉情況之前由公司告知他們有關危機的情況,確保員工對任何變化的情況都能夠及時通過恰當的渠道瞭解得到。

3.告知員工該怎麼做。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企業內部的思想和步調必須保持統一,是不能夠有不同聲音出現的。因此,生產該怎麼繼續,外界諮詢該怎麼回答,著裝和神態該如何表現等,都應該有一個標準。要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為員工提供提問的機會,解釋企業是如何做出有爭論或困難的決策的。要感謝員工的支援,不要認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

  二、媒體溝通

在現代社會中,媒體是社會大眾資訊的主要來源,深深影響著社會大眾的認知、態度與信念。在危機處理過程中,媒體的作用不容忽視。媒體可能成為危機的`製造者或者導火索,還可能是危機進一步擴大的推波助瀾者。如果企業能夠成功地進行媒體溝通,則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媒體可以為危機管理者提供有關危機預警資訊,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好危機預防工作;可以幫助企業傳遞危機的真實資訊,避免和消減各種謠言與猜測的傳播;幫助企業危機管理者外圍了解公眾對危機的態度,使他們能夠做出有效的危機管理決策;媒體的客觀、公正的報道和評論有助於企業重新樹立良好的形象。

1.儘快、主動、全面披露資訊。危機發生後,企業應該主動披露資訊,而且應該成為社會上資訊來源的主渠道。危機相關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當事人,另一類是旁觀者。當事人對待危機的資訊有兩種選擇:公開和隱蔽。旁觀者對於危機的真實情況有兩種可能:知情和不知情。

當旁觀者毫不知情或者並不完全知情,如果當事人選擇繼續隱藏有關危機的資訊,則帶有很大的僥倖心理,其基本假設就是資訊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旁觀者已經知情,當事人依然進行隱藏,那就是在進行全盤否認了。當事人在旁觀者知情的情況下才將危機相關資訊披露出來,則給人有被迫承認之嫌。在旁觀者尚不完全知情的情況時就披露資訊,則是主動披露的策略,也是化被動為主動的策略。

如果針對媒體的資訊溝通渠道超過一個,那麼隨時有可能因為主渠道的一個微小的錯誤而使企業陷入被動。在企業危機發生之後的24小時內,媒體的實時監控更容易造成資訊洩露,尤其在因特網空前發達的今天,所有資訊都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任何一個角落,任何祕密隨時都有可能被暴露出來,試圖隱藏祕密非常困難,選擇全盤否認或者無可奉告的策略也越來越難以奏效。如果企業選擇披露了一部分資訊、但卻沒有全盤托出相關的資訊,所有有關的資訊最終還是會被披露出來,結果損失的是企業的可信度。同時,由於公眾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得到完全資訊,來自非正常渠道的有偏差的資訊包括謠言就可能大行其道,這些有偏差的資訊更容易誤導民眾,而民眾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會對謠言會做出過度反應,這樣對企業的信譽度可能會有更大的殺傷力。

危機處理應該迅速而準確,在危機出現的24小時內是應對危機的最佳時機。不僅是因為媒體的猜測會在這個時間裡大量湧現,而且拖延時間會使企業的損失迅速加大。危機發生後,企業必須快速應急,做出自己的判斷,給危機定性,確定企業公關的原則立場、方案與程式,並在在最快的時間內,把企業已經掌握的危機概況和企業危機管理舉措向新聞媒體作簡短說明,闡明企業的立場與態度,爭取媒體的信任與支援,並將危機事件真相公佈於眾。企業要避免一個誤區:在真相出來之前,儘量避免與媒體接觸。不少危機風波的升級正是沒有及時控制不利訊息傳播的結果。危機管理會伴隨著種種猜疑而艱難地進行著,企業要注意及時地把最新的情況和進展通報給媒體,也可以設立專門的資訊溝通渠道,方便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探詢,為真相大白作鋪墊。而當危機來龍去脈全部搞清楚之後,企業最好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新聞釋出會,將其真相和處理結果公佈於眾,為危機管理劃上圓滿的句號。

2.與媒體保持緊密聯絡。

(1)企業平時要一貫注意保持與媒體建立永久的良好關係。為此,企業的公關部門或者企業文化的主要負責人要擅長與媒體交朋友,比如經常安排企業的主要領導人接受一些媒體的訪問,及時將企業的資訊動態傳遞給媒體,企業的週刊、簡報等及時郵寄給媒體,有重大科技發明、新產品上市等及時邀請媒體現場觀摩等,讓媒體及時報道。逢年過節及時送去問候和祝福,必要的時候,再召開一些媒體見面會,藉此宣傳自己的企業。還可以向媒體公佈企業定期的媒體接待時間,表示企業願意與媒體溝通的的願望。

(2)企業在危機中要時刻注意與媒體的聯絡,可採用的方式如下:

①當面採訪。當面採訪一般是專題節目主持人運作。媒體和主持人想盡量獲取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而不是被採訪人預先準備好的回答,因為這能引起人的興趣。運用得當的話,被採訪人在當面採訪中就可把自己的訊息傳達給聽眾,主持人很少進行現場編輯,尤其是在直播節目時更是這樣。當面採訪中的被採訪人要有備無患。他們需要準備些具體詳實的話題,著裝除了要和預定的採訪場景協調外,還要符合所要討論的情景的氣氛。被採訪人要能夠為媒體帶來觀眾,所以要放鬆、自信。

②新聞釋出會。新聞釋出會是危機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渠道。新聞釋出會具有隆重、公開、慎重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記者可以在會上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自認為最佳的角度進行採訪,也可以促使企業與新聞媒體更加緊密和默契的聯絡和合作。如果企業危機不是很嚴重,或者關注的媒體不是很多,則與個別媒體進行溝通即可。新聞釋出會只有在危機事件已經達到一定的關注度的時候才召開,而且往往可能需要進行多場新聞釋出會,以告知危機的真實情況、進展情況、最終的解決方案等。總之,企業要根據危機事態的進展決定是否要召開新聞釋出會、何時召開、如何召開以及在哪裡召開的問題。

③關於危機公關的最新訊息和進展,尤其是正面積極的訊息,企業要及時通過傳真、電話、郵件等形式向前面所邀請的媒體進行持續性傳遞,以保持資訊的暢通。同時,企業要重視自身網站的建設,這是企業自己完全能夠掌控的,而且必將是新聞媒體和企業員工,乃至社會大眾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企業要隨時將企業對危機的觀點、處理的態度和方法、具體的執行步驟和相關宣告同步在自身網站上及時刊登出來,也是通過媒體與社會各方面溝通的重要途徑。

  三、政府溝通

政府本身就代表著權威和信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企業能否與政府保持融洽的和諧的關係,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一個融洽和諧的政府關係,不僅可以使企業獲得政策、審批及資源使用上的便利,而且政府還會積極幫助企業協調一些事情。當危機來臨時,藉助於政府的力量和權威,以消除危機、引導媒體並取得公眾信任,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1.定時彙報。危機發生後,企業應該及時向直屬的上級主管部門彙報,不能文過飾非,更不能歪曲、掩蓋真相,而是坦誠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報告給政府有關部門,這是贏得政府支援的關鍵。不能等到危機惡化了才想到政府的作用,應該越快越好,這就要求注意平時與政府保持良好的關係,贏得政府好感。為此,企業要一貫注意塑造自身的現象,要善於參與政府組織的活動,以此擴大企業在政府中的知名度。要積極抓住時機,幫助政府解決難題,與政府共同舉辦活動。這樣,平時增強與政府的感情聯絡,有助於出現危機時,獲取政府機構的支援。

2.定期聯絡。在事件處理過程中,企業應該定期報告事態發展,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取得聯絡,吸收和參考他們的建議與思路,求得他們的指導和支援。對於一些需要權威檢測的危機事件,如食品中毒、產品質量事故的出現,企業要儘快與相關政府結構聯絡,獲得它們的支援和信任,曉之以理,讓政府結構自覺地參與到危機管理中來。有效地藉助於政府的宣傳和力量,能夠及時化解企業與各方面的危機關係,減少公眾對企業的誤解甚至是反感,使企業與其他方面的溝通也更加順暢。

3.善後報告。危機解決後,企業應該把危機的全面情況與企業的處理措施以及今後的預防措施形成詳細報告,送交有關部門,為其繼續對企業保持關注奠定基礎。同時,企業的危機處理資訊也為政府建設和完善自身的危機管理體系、實現其高效運作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四、消費者溝通

在充滿競爭的商業社會中,誰擁有了消費者,誰就擁有了市場。因此,當危機來臨時,企業必須積極與消費者溝通,以免失去市場。與消費者的溝通可以通過消費者訪談、消費者熱線、廣播、電視、報紙、因特網等多種方式,都可以為溝通起到積極作用。

1.企業要及時告知包括受害者在內的消費者以及潛在的消費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問題是什麼,危害性有多大,會對消費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要表示對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和親切慰問,如果確係企業自身的疏忽等原因引發危機並造成各類傷害的,企業要通過媒體刊登道歉函,並承諾給予相應的賠償,並告知企業將要採取什麼措施以徹底消除危機隱患從而使此類危機將來不再發生,以及對前期產品或者服務缺陷的處理方案,等等。

2.企業將接受並樂意回答消費者任何問題或者他們關注的一切:消費者一般應該找誰質疑和投訴?如果消費者需要幫助,企業應該如何提供?企業要感謝消費者長期以來一如既往地支援和忠誠,並期待著能夠繼續獲得消費者的支援。而企業也將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更周到的服務回報消費者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