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管理溝通>

企業危機溝通策略

管理溝通 閱讀(1.87W)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誰能儘早瞭解危機的特徵、形成及發展的過程,提高防禦危機的預測能力,誰將在這場危機戰鬥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為企業競爭中的強者。

企業危機溝通策略

  1.企業危機的來源

企業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包括經濟方面、資訊方面、物質方面、人力資源方面、聲譽方面、行為方面及自然災害方面等。經濟方面:勞動力的缺乏,市場動盪,股價大幅度跌等;資訊方面:重要客戶、供應商資訊的損失、商業機密的洩露等,物資方面:工廠停產、主要裝置工具的損壞等。人力資源方面:人才的流失,工傷事故等。聲譽方面:公司領導的醜聞,謠言,公司名譽受損等。行為方面:暴力運動、恐怖事件等。自然災害方面:地震、颱風、洪水、火災等。

  2.企業危機溝通的內涵

企業危機溝通是指企業組織為了防止危機的發生、減輕危機造成的破壞或儘快從危機中得到恢復而進行的溝通過程。企業危機溝通是處理潛在的危機或已發生的危機的有效途徑。

E哈ter(1997)則指出危機有四個顯著特徵:“急需快速做出決定,並且嚴重缺乏必要的訓練有素的員工、物質資源和時間來完成。” Barton(l998)認為危機是“一個會引起潛在負面影響的具有不確定性的大事件,這種事件及其後果可能對組織及其員工、產品、服務、資產和聲譽造成巨大的損害。”[1]不同的危機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大體相同的有以下幾個特徵:突發性、破壞性、不可預見性、緊迫性、挑戰性、情緒失控性、輿論關注性、資源嚴重缺乏、資訊缺失等。

企業危機溝通包涉及組織的內部溝通和組織的外部溝通。內部溝通主要指企業的管理者與企業的員工之間的溝通。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就像供應商和客戶一樣,是企業的財富。企業的外部溝通,包括企業與政府、社群、新聞媒體、公眾等方面的溝通。

  3.企業危機溝通的型別

根據危機形成和發展的不同階段,危機溝通可以分為危機前的溝通、危機中的溝通和危機後的溝通三種。

3.1危機前的溝通

2005年中國著名危機公關失敗案例―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雀巢在產品的檢驗和生產等最基本的環節出現技術和人為的疏漏,並且對中國國家標準如此輕視,使大批不合格的嬰兒奶粉得以出廠銷售,沒有做好危機前的管理溝通工作。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具有較強的危機意識,洞察企業發展中存在隱性危機,具備處理危機的能力。如果能在這次事件正式曝光前,能夠發現雀巢不合格奶粉的流向和批次,並做及時追回等補救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機的發生,從而把危機控制在萌芽狀態中。做好危機前的溝通工作大概涵蓋兩方面的內容:即危機調查和危機預測。危機調查是指企業的管理者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民意測驗的等方式,與企業組織的內部和外部進行溝通,瞭解企業的處境。危機預測是指通過危機調查的方法,收集大量的寶貴資料和資訊。根據科學的方法分析預測危機爆發的潛在性和可能性,為很好的處理危機、躲避危機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3.2危機中的溝通

危機前的溝通是建立在危機假設、預測的基礎之上的。危機爆發的實際情況往往與危機預測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危機前溝通的侷限性。因此,在危機爆發的初期,根據危機的實際情況及時啟動應對危機的方案,並隨著危機的發展逐步調整方案,對有效的控制危機的發展局勢,弄清問題的癥結,設定科學、合理、明確、可度量的溝通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面臨危機,應該及時設立應急中心,儘快控制局勢,界定問題,努力通過各種渠道來消除危機帶來的影響。危機一旦發生,能夠與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能夠贏得政府部門的支援和幫助,能夠得到顧客和社會大眾的諒解,能夠重新樹立企業的形象和信譽。例如:藉助媒體向公眾傳播正面客觀的資訊,積極主動釋出資訊,正確的引導輿論,穩定公眾的不良情緒,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以誠懇、團結合作的態度來面對危機等。

3.3危機後的溝通

危機過後不等於溝通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溝通的開始。危機出現了,處理眼前的危機是當務之急,是頭等大事。但是,對於管理者來說,面對危機,更重要的一點是保持整個企業的正常運營狀態,努力維持和恢復正常的組織工作秩序,儘量減少危機對企業正常運轉造成的影響。並且要根據危機的情況,適當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例如:肯德基的速食雞事件,在危機溝通中有幾點成功之處。一是在危機爆發後要快速反應,制止危害擴大,防止一些謠言輿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獲得掌控危機的主動權。二是勇於承認錯誤,真誠道歉並且採取有效的改正措施,爭取消費者的原諒。三是在危機處理後期,要繼續積極採取挽救行動,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重拾消費者信心。

  4.企業危機溝通的策略

4.1建立全通道式的溝通網路

危機溝通是預防危機、處理危機的積極有效的手段。面對不同的危機,面臨不同的情境,應該採取不同的溝通節奏。但是總體來說,危機溝通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作為企業的'管理者無論是對外部社會,還是對企業內部員工都應該進行坦誠的溝通,積極的傾聽來自組織內部和外部的聲音。建立企業溝通機制,保持組織的縱向溝通、橫向溝通、外部溝通順暢無阻。建立全通道式的溝通網路。所謂全通道式的溝通,是一個開放型的網路,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彼此聯絡,彼此瞭解。網路中的溝通渠道多,資訊傳遞便捷。如果企業管理者能夠在危機發生之前,與內部員工溝通順暢,瞭解企業發展可能存在的潛在危機,就可以獲得拯救危機的主動權,避免危機的發生。在危機發生的時候,也要積極與員工溝通,讓員工瞭解危機的現狀,以及將對企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禁止謠言向外傳播,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一起同心同德,共同渡過難關。此外還要重視外部溝通。一旦發生危機,要積極主動地告知媒體真相,主動和政府部門聯絡,避免逃避,避免自我矇蔽,勇於面對危機。

4.2構建應對危機的企業文化

構建應對企業危機的文化,搭建危機溝通的平臺,既要加強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溝通,還有增強企業的外部聯絡,包括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社會公眾、顧客、供應商等等。一是加強員工的培訓。掌握處理危機的基本的知識和技巧,提高危機意識,消除減少面對危機的恐慌和混亂,在培訓中增強員工之間彼此的瞭解和情感,從而提高企業組織的凝聚力,促進員工之間真誠的合作,培養共同抵制危機的能力。二是要建立和諧的政府關係。危機發生時,企業要將採取的應對措施積極、如實的向政府相關部門彙報,坦誠的描述事實發生的經過,這是贏得政府支援的關鍵。平時也要注意和政府保持溝通和交流,注意培養聯絡感情,贏得政府好感,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例如:政府職能部門對汶川地震事件做出了及時、全面的救援工作。同時中國災情公開透明報道,得到了國際媒體的稱讚。在抗災救災工作過程中,政府及時做好了內部和外部溝通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危機發展的局勢。三是注意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引導正確的輿論,避免謠言,藉助媒體向公眾傳播正面客觀的資訊,減輕危機帶給人們的恐懼,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4.3建立危機預警系統

在各種企業組織的運作過程中,危機總是防不勝防。危機既是導致失敗的根源,也是孕育成功的種子。關鍵是如何處理危機,建立危機預警系統。企業危機預警就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分析潛在的危機,並對其進行跟蹤、調查、評價、控制,併發出警報。[2]建立危機預警系統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一是建立危機管理小組。危機管理小組的人員構成主要有企業領導者、公關人員、涉及專業領域的管理人員、法律顧問、新聞發言人等。二是建立預警機構的內部框架結構。包括建立危機管理小組,保持資訊暢通,領導要適當授權,內部人員責權明晰等。三是收集風險資訊,並評估風險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