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如何善用你的人際關係創業

職場 閱讀(6.95K)

人際關係名言錄

如何善用你的人際關係創業

諾亞建造方舟時,可是一直下雨。

——霍德

可以認真斥責的關係十分重要

由於過度重視人際關係,有許多人不敢認真的發怒或斥責別人。由於不想把事情鬧大造成不融洽的氣氛,因此表現出不徹底的態度。"所謂組織,難免會碰上這種情形啊!"由於言外之意讓人感受到這種差別,因此受到斥責的一方也可以看穿對方只在不關痛癢的地方,扮演著斥責人的角色。時下的管理階層由於害怕遭到年輕職員討厭,不敢開口斥責部下,因此,彼此間的隔閡日益嚴重。

不敢認真斥責對方的人,無法與對方締結真正親密的關係。即使是上司和部下的關係,只因工作上迫不得已時才斥責人的上司,難以獲得部下愛戴。如果上司能夠認真斥責,部下也會認真反省,積極地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

反之,當上司說出不講理的話時,"那是不正確的",敢認真提出反駁的部下,反而容易受到上司欣賞。如果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不乾脆的態度。一味沉默順從上司所說的話,則永遠也無法培養出親密的關係。無論彼此關係如何,敢認真斥責或發怒的人,才有能力建立人性的人際關係。

專攻一項溝通的技巧

在促進人際溝通的方法上,可以採取飲酒聚會、打電話:寫明信片、送傳真等各種手段。然而,逐一掌握這些伎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與其如此,不如只專攻自己最拿手的一項。

如果利用各種手段來謀求促進人際關係時,單就維持人際關係就足以讓你手忙腳亂,耗費巨大的精力。除了對擁有大量熟人感到滿足之外,你根本沒有心情或時間去運用這些人際關係。和金錢相同地,人際關係也是為了滿足使用目的,即使看著存款薄金額愈來愈高欣喜不已,也是毫無意義可言的。

在各種促進人際溝通的手段裡,你最不會感到排斥的是哪一項?倘若你不擅文筆,不妨善加利用電話溝通,反之,也可以決定在賀年卡上下工夫。總而言之,專心致力於某一項最重要。如果各項方法都想嘗試,結果可能樣樣均告半途而廢。 為了促進人際溝通,心存"自己總是不合情理"的想法十分重要。反之,如果自認"我不論對誰都能問心無愧",必將流露出自滿的態度。

這種人在別人稍有不合情理時,"居然蔑視我煞費苦心維持交情",必然會心生不滿。而且,"世上盡是一些不知禮法的傢伙們!"也會抱持這種扭曲的正義感。如此一來,"好難相處的人啊!"別人也將對你產生這種印象。

大體說來,只因對方偶爾拒絕應酬或忘了寫回信,就嘀嘀咕咕抱怨不停的人,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一旦感覺自己不合情理時,固然有必要利用別的場合維持連繫,但如果彼此都各自懷抱想實現的夢想時,自然抽不出時間來逐一應酬對方。如此一來,當然會變得人際關係不佳。

然而,即使情況如此也仍能持續交情的,才是真正的人際關係。倘若必須靠刻意費工夫討好對方等方式才能維持的交情,是無法稱做人際關係的。

愉快面對受人誤解

如果觀察雜誌的諮詢專欄,可以發現"容易遭人誤解,感到很困擾"等人際關係方面的煩惱的確不少。事實上,平常幾乎沒交談過的人,對自己抱持某種成見的情形似乎極多。

所謂"遭人誤解",當然係指別人對自己抱持著負面印象。倘若對方抱持正面印象,即使這是錯誤的印象,也不會稱做誤解。

比方說盡管事實上為人誠實,卻被誤解為"好像會說謊"時,當事人會感到懊惱,但被認為"好像為人誠實"時,沒有一位騙子會不悅。

然而,即使遭人抱以負面印象,也不必因此感到懊惱。倘若是未曾謀面的人誤解自己時,在反作用下,一旦雙方實際碰面後,印象必定獲得扭轉。比方說,在會見神情可怕的人之前,"大概是個不好應付的人吧!"雖然內心會產生誤解,然而一旦親自會面後,原來抱持惡劣成見的'部分,反而會認為對方是和藹可親的。

在尚未碰面之前,遭受怎樣的誤解都無所謂。因為從未謀面的人不會加害自己。

而且,在公司內部經常可以聽見流言蜚語,如果不厭其煩逐一更正誤解時,自己可能會先得到精神官能症。不如確信誤解必將轉化為正面印象,抱持著愉快面對誤解的心情,反而有助於人際關係擴充套件。

雖然你也可能感覺到只見過一面的人似乎對你抱持誤解,但這種情形大多數只是自我認定。所以,你必須採取的第一個步驟便是丟棄這種念頭。此外,由於無意的行為或言語措辭,自認對方"大概對我產生誤解"時,下回碰面時絕對不可以迴避對方。如果迴避對方,即等於承認對方的誤解。如能大大方方地和對方照面接觸,對方也必定會立即明白自己的印象純屬誤解。而且,還有可能反過來產生好感。

你必須認清的是,只見過一兩面的物件,總有可能伴隨著某種程度的誤解。聲稱"受人誤解"的人們,可能希望自己立即獲得別人理解,然而只見過一面交談過一次而已,即使對方如此說道:"我完全理解你的為人",肯定會認為對方未免言之過早。"這麼簡單就遭人看穿也令人不安啊!"恐怕誰都會產生這種念頭。

即使就這項觀點而言,愉快面對誤解仍是較理想的。因為誤解的情形愈嚴重,隨著交往的進展,對方的印象也會大幅逆轉為正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