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口才對經營的影響

演講稿 閱讀(4.5K)

笨嘴拙舌影響經營

口才對經營的影響

在計劃經濟時代,很多單位對新員工“言”的考核還處於盲區階段,因而培養出了一批批力不從心笨嘴拙舌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實幹家”;現如今,在讓員工如何“張嘴說話”方面雖然花了很大氣力,但卻未給很多單位效益上帶來太大的驚喜,而究其因,問題仍然出在員工的嘴上。員工的嘴出了什麼問題呢?三個字——“亂說話”!

試想,如果一個團隊出現了員工因管不好自己的嘴而亂說話的現象,那豈不打亂了團隊整體工作部署和工作秩序?以服務業為例,我們就經常看到服務員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出現在客人面前亂說話現象。可以想象,一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面孔,他能給客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話呢?

我就經歷過這樣的尷尬事。去年年終我的一個老朋友因公司效益不錯而得了不菲的獎金,便約請幾個哥們兒去一家剛開業不久的餐廳“海吃海喝”。

乍一看,這家餐廳門面既具特點也足夠氣派。甭管進不進去,過往的行人經此都會不由自主地駐足片刻,留下嘖嘖之羨詞。可想而知,這家餐廳老闆為其花了多大的心思!

雖然價格不菲,但算一算打折允諾,大家覺得還是挺划算的。席間,老朋友讓服務員上點兒生抽。一會兒,小姐來了,端上來的是一碟生蔥。老朋友一看錯了,說道:“我要的是生抽,不是生蔥!”那小姐一邊拿回生蔥,一邊嘟囔了一句誰也聽不清楚的話。老朋友正要發作,被坐在旁邊的我拉住了。我附著他耳朵說:“看她那臉,八成是跟誰剛生完氣。算了算了。”

又過了一會兒,還是那個小姐,她剛把碟子放在桌子上,貪吃的我就急不可待地夾起一塊軟炸裡脊往碟裡蘸去。沒等那小姐走遠,我就誇張地叫起來了:“這是什麼呀,生醋?”

在大家的一陣爆笑中,老朋友又把那個小姐叫了過來:“我再重複一遍,我們要的是生抽!你一會兒生蔥,一會兒生醋,怎麼回事?”

你猜那小姐回敬了一句什麼?“是你的普通話說不清楚。”

這下可麻煩了。我的老朋友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我沒工夫跟你理論,叫你們領班過來!”老朋友的臉漲得比小姐的嘴脣還紅。

不一會兒,一個穿著一身全黑職業裝的“大小姐”過來了,一看就是領班的模樣。

領班畢竟是領班,她一邊面帶三分笑地道著歉,一邊給我們每個人分發了一張名片。都賴我嘴癢,插了一句話:“我們一進來就發現這個女服務員擺著一張臭臉,偏偏是她管我們這桌,真是晦氣!”

領班道:“哦,她剛剛被我們經理訓了一頓,心情不好,各位就請多包涵包涵;再說了,您幾位是來吃飯的,又不是來挑小姐的。”

一個哥們兒站了起來:“這話聽起來怎麼比剛才還彆扭?您的意思是因為我們不是來挑小姐的,所以捱過訓的女服務員就有理由給我們擺一張臭臉了,是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您剛才那話是什麼意思?”老朋友也站起來了,“我還以為你是真來道歉的,沒想到你是退一步進三步地傷害我們。連領班跟客人說話都帶著刺,你們餐廳工作人員的嘴真是訓練有素呀。”

“你們理解錯了。”領班繼續辯解道,“我是說她剛剛挨訓,你們也理解理解她的心情。”

我說:“剛捱過訓的服務員就不該讓她來上崗。”

領班說:“如果上崗前我們全體服務員挨經理一頓訓,我們都不來上崗,這餐廳還開嗎?”

老朋友猛地一拍桌子:“又把問題拋給咱了。算了,這頓飯別吃了,後面的菜也別上了,咱換個地兒吧。”

從此,我們這一圈的人,無論誰做東請客,再也沒有往這家餐廳想過。

當然,我並不是說服務行業對客人就應該低三下四地說話。我只是想在這裡提醒那些尚未注意到員工語言素質訓練的單位,如果你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而忽略了這一環節的投資,大有可能會導致你的手下在客人或客戶面前任著性子胡來。大家都明白服務質量是創收的根本這個道理,而保證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員工待客的用語。怎樣提高員工待客用語能力呢?

還是那句話: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一般而言,誠懇的、善意的、禮貌和讚許的、謙讓的話語應該多說;而惡意的、虛偽的、無禮的、貶低的、強硬的語言就不應該說。俗語說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客人或客戶當中,不明事理者也不乏其人。越是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訓練有素的員工就越能用機智的語言化解矛盾和衝突。如果你的員工對著不好伺候的客人或客戶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不講理”之類的話,說明這個員工的嘴質差,不會說話;如果服務出了差錯後不是忙著向客人解釋、道歉,而是為自己的差錯找理由,說明這個員工嘴德差。強調理由無異於是找藉口,如上所舉的餐廳遭遇即可證明。

服務行業的員工除應接受基本的語言訓練,還應結合本行業的性質,準備一套相關的待客迎言送語模式。優秀服務員李淑貞就有一套很具人性化的迎言送語,其奧妙,就在於視物件的不同而致以不同的語言。

知識分子進店,李淑貞迎上去說:“同志,您請這邊坐。來個拌雞絲或熘裡脊,清淡利口,好不好?”

工人同志進店,李淑貞這樣講:“師傅,您想吃過油肉,還是汆丸子?”

鄉下老大娘進店,李淑貞這樣歡迎:“大娘,您進城裡來了,趁身子骨還硬朗,隔一段就來轉轉,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嚐點啥?”

這就是職業素質:端什麼飯碗從什麼角度說話,並依服務物件的不同致以不同的迎言送語。

對李淑貞的上述三種範例,我們大抵可以做這樣的理解:對知識分子,用語文雅、委婉;對工人同志,用語直接、爽快;對鄉下老大娘,用語則通俗、樸實。這就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不同物件的不同愛好和文化修養。然而當今中國又有多少個李淑貞呢?身在服務行業,應該懂得這樣一條道理:一張嘴既能攬客,也能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