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口算對數學的影響

校園 閱讀(1.8W)

  ———口算與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口算對數學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個數學老師只講公式,教學生做題計算,學生當時可以考100分,但是在十年以後公式忘記了,他腦海中還會留下些什麼呢?另一個數學老師他也講公式,教學生計算,但同時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十年以後這個學生可能也同樣把公式給遺忘了,而良好的思考習慣、書寫習慣、傾聽能力卻讓他一輩子受益匪淺。如何入手?從何入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筆者在嘗試中找到了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媒介——口算。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又是學習計算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本技能,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筆者提出“讓數學課從口算中開始”,以口算練習為載體,將它與培養學生的課前準備、語言表達、檢查校對、學習興趣等學習習慣緊密結合起來。

筆者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一、口算與語言表達的規範

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思維過程和結果,既可以使知識得到內化,又能促進思維的發展。而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要讓學生用語言來概括而準確地表述出操作過程、觀察過程、想像過程、質疑過程則非常困難。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發言積極,能將話語說得流利完整,而在數學課中不願說話的尷尬場面。此種現象引起了筆者的高度重視,筆者發現其實口算可以慢慢撬開學生緊閉的雙脣。例如3+8=11這道口算題,筆者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中是這樣做的:首先看著算式直接說出答案“11”,緊接著能完整地說出整道算式“3+8=11”,再慢慢加上一些連線性的語言,當眼睛看著算式,在大腦進行計算後用口頭言語表達出計算過程“我是這樣想的,把3分成1和2,2加8等於10,10再加1等於11,所以3加8等於11”,雖然只是一句簡短的話,但這句話要非常完整、規範地說出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請班級中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做示範,然後同桌相互說方法、噹噹小老師說方法,當那些不願說話、害怕說話的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訓練過以後,他們自然而然有了一種想說“數學語言”的慾望,思維打開了,站起來不害怕了,語言也就連貫規範了,而這時老師鼓勵性的語言、動作更會激起學生的發言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口算與檢查校對的認真

一年級的作業量不多,但是每次批閱完後統計出來的正確率卻不高,關鍵在於學生沒有養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習慣。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一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然而把學生剛剛掌握計算方法後的測試與達到熟練程度後的測試相比較,正確率並沒有非常大的提高。對題目的熟悉,對計算的熟練讓學生對答案產生了輕視的態度,如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呢?筆者將口算訓練的中心轉移到了做完題目之後的檢查上。比如讓學生同桌交換檢查,噹噹小醫生為同學找錯誤,就鍛鍊了他們的細心; 其實一年級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檢查”是個什麼概念,“檢查”時到底應該做些什麼不應該做些什麼。要把這個非常抽象的名詞轉換成具體的動作,讓他們做事更有目的性才行,於是筆者讓學生做完題目後再認真算一遍,覺得對的就打上“√”,這樣既避免了學生檢查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同時還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更提高了檢查的積極性,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小老師了,從而每打上一個“√”,成就感也就增添了一份。找到了讓學生專心檢查的載體後,一下子滿分率就提高了很多,因此口算成績也有了質的飛躍。

  三、口算與學習興趣的`培養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口算教學千萬不能一味地進行單調訓練,那樣只會讓學生心生反感,產生畏難情緒,而應該把“苦練”與“趣練”結合起來,在訓練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趕走他們的口算疲勞感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筆者認為應該讓口算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採用了開小火車輪流說,搶答比賽快速說,或是開展“噹噹醫生查錯誤”,“噹噹郵遞員來送信”,“對對口令我能行”等多種小遊戲進行練習;用卡片、小黑板、卡通教具等通過視算報得數,結合聽算說得數;發下口算試題,進行同桌或小組限時比賽等。從說到做到玩,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讓全班都積極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旦學生被這簡單而又有趣的口算所吸引,他們就不會覺得計算是那麼枯燥,解題是那麼麻煩,他們會覺得原來數學課是那麼有意思,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

  四、口算與意志品質的鍛鍊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筆者發現一年級的國小生非常喜歡做10以內的的口算題,不但準確,而且速度也很快,然而一旦做要進位或者退位的題目時就出現畏難情緒。在計算教學中如果呈現給學生的知識從上課的一開始就非常難,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毫無聯絡,無法理解,學生就容易犯困,造成不要學不想學的心理,為了克服影響學生計算時的這一心理因素,可以從稍簡單的口算引入,讓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有一個預熱過程。比如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口算的時間可以安排在學生已感疲乏的臨下課之前5分鐘。讓每天一頁的口算練習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於口算訓練以後的評價也是讓學生意志品質堅強起來的強大動力,例如可以規定口算每拿一次100分可以獎勵一顆五角星,5顆五角星換一顆數學星,10次100分就可以授予“口算小能手”稱號等。

習慣在於從小養成,習慣在於不間斷的訓練,習慣在於對待每件事情的態度,筆者從抓好口算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然而,完整的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要從多方面、多學科抓手,只要將感性的德育與理性的數學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相信國小一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自會開闢出一片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