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重要的基礎知識手冊

校園 閱讀(2.27W)

歷史作為大學聯考科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文科的學生在大學聯考來臨之前,需要進行有序的歷史複習計劃,將該記的知識點都記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重要的基礎知識手冊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

1、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a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

梭倫改革——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黃金時代)。

b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公民法到萬民法。

公元前5世紀中期,發表《十二銅表法》,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2、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a.英國君主立憲制:

b.美國總統共和制:

c.法國的總統共和制:

e.德意志聯邦制的君主國家:

3、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a.共產黨宣言

1848年,《共產黨宣言》

內容: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瞭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影響: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b.巴黎公社

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主要史實: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列寧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起義取得勝利。

歷史意義: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它成功的將社會主義理論變成實踐;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

4、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a.兩極世界的形成:

杜魯門主義:標誌“冷戰”的'開始,是“冷戰”在政治領域的表現。

馬歇爾計劃:“冷戰”在經濟領域的表現。

北約和華約:標誌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b.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高中歷史知識要點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經濟

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的特點: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一、農業:

1、江南農業的開發

表現: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充套件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各地發展還很不平衡,三吳地區最發達,此外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⑵、

原因:①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②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③社會相對安定;④一些統治者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條件較好。

影響: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2、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①新農具和新技術推廣:馬鈞改進了翻車;水碓、水磨廣泛應用;西北嘉峪關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興修水利。③開發了邊疆:河西走廊和遼東的開發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業:

(1)紡織業:①魏紡織業中心設有專門織造機構;②蜀錦行銷吳魏;③吳培育出八輩之蠶。

(2)礦冶業:①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②魏晉時發明百鍊鋼技術和灌鋼法;③人們開始利用天然氣和石油。

(3)制瓷業:南方盛產青瓷,北方創制白瓷。

(4)造紙:①技術進步,紙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②洛陽、長安、建業和揚州是造紙中心。

三、商業和對外貿易:①北方商業一度萎縮,商品經濟發較慢;②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活躍。

四、均田制

⑴實施:485年,北魏統治者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佔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內容:①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給農民一定數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②土地不得買賣。③管理在任時可按級別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農民每年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租調,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評價:該制度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完備的一種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受田農民的土地佔有權和使用權,改變了賦稅徵收的混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耕農的負擔,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高中歷史必備知識

一、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列強的侵華史實。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要開啟中國的市場

直接原因:中國的禁菸運動

(2)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結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①中國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②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③允許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由中英雙方協定;

(此外通過條約附件,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權。)

(4)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歷史程序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為了擴大在華利益,進一步開啟中國的市場。

(2)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 1860年:列強攻入北京城並洗劫燒燬圓明園。

(3)結果: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內容:

①增開天津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

②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③外國人可往內地遊歷、通商、傳教;

④清政府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白銀等

(4)影響:

①中國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權力結構發生變化,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③旨在推動王朝中興的洋務運動興起。

3、甲午中日戰爭

(1)根本原因:日本蓄謀已久(大陸政策)。導火線:朝鮮東學黨起義。

(2)時間:1894—1895年,豐島海戰標誌戰爭爆發。

(3)結果:簽訂了《馬關條約》:

①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4)影響:

①《馬關條約》的危害:《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後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鉅額戰爭賠款使清政府不得不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財政。

②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國勢艱危,民生凋敝,中華民族陷入極其深重的危機。

③日本的勝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強,以“三國還遼”為開端,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

④甲午戰敗後,為挽救統治危機,清王朝進行了軍事改革。

⑤面對民族和生存危機,中國的知識界和各階層民眾始而震驚,繼而奮起,以不同的形式展開了救亡圖存的鬥爭。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要瓜分中國。

直接原因: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2)時間:1900—1901年

(3)結果:簽訂了《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