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必修二基礎知識彙總

校園 閱讀(9.77K)

.高中的歷史講的內容和國中完全不一樣,高中歷史很深奧,並不是憑看幾眼課本就能理解的,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鞏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必修二基礎知識彙總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

一、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①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美國;

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解決危機;

③羅斯福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

(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立法、救濟、復興)

①整頓財政金融: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②調整工業生產:《全國工業復興法》和“藍鷹運動”

③調節農業生產:減少耕地面積和產量以控制市場價格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振:通過《社會保障法》,興辦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

(3)新政的特點:政府大規模的干預經濟

(4)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全面來臨的時代,在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適應生產力巨大發展的時候開闢的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②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國家力量擴大消費,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矛盾。

③新政式的調整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鑑。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餘地和活力。

④新政標誌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1)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①背景:30年代大危機的教訓、羅斯福新政和凱恩斯主義的影響

②措施: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加強政府幹預經濟的方式

(2)福利改革

①資金來源: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

②福利種類: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

③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④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⑤評價:福利國家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國家的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

  高中歷史必修二必備知識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範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槓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後,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於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佔據著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鍊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 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⑵ 侷限於為帝王貴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 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 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 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物件——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定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六、宋國中央集權的強化

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混亂局面

措施:①軍事上收精兵: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幹弱枝。②行政上削實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制錢谷: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