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歷史上冊重要的知識點

校園 閱讀(3.26W)

八年級的歷史內容比七年級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不能光靠聽課,平時也要主動看書,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解決、弄懂、吃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歷史上冊重要的知識點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

一、鴉片戰爭

1、虎門硝煙:(1)(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嚴禁鴉片,道光帝派他到( 廣東)禁菸 (2)(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州)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全部銷燬 (3)意義: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鴉片戰爭:

(1)原因:根本原因(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要開啟( 中國市場),直接原因:( 林則徐的硝煙活動)

(2)經過:(1840)年6月,戰爭爆發,英軍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結束時間(1842)年

(3)結果:清政府向英軍(投降)簽訂《南京條約》 3、南京條約:(1)時間(1842)年,英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2)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寧波)(廈門)(上

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貸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

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時間:(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列強:(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4)罪行: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三、甲午中日戰爭:

1、經過:

(1)、(1894年),日軍佔領朝鮮國都(漢城),接著發動(侵華戰爭)

(2)、1894年9月,(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等愛國官兵重創日本艦隊

(3)由於(清政府)妥協,日軍佔領(遼東半島),(黃海海戰)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2、結果:(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

(1)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軍軍費白銀(兩億)兩,允許 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等

(2)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2)經過:(1900年)6月,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下進犯(北京) 侵略軍在(廊坊)被義和團重創,狼狽逃回(天津),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燒殺劫掠。

(3)結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內容: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4)影響: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人民的反抗

1、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2)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並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美國人(西摩爾)為統領,8月,(李秀成)率太平軍,在(青浦)擊敗洋槍隊。

2、左宗棠收復新疆

(4)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八年級歷史上冊基礎知識

一、洋務運動

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 代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 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

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軍事)工業

(2)、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

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海軍:洋務派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學堂:1862年成立(京師同文館),各地開辦了一些(科技)學堂和(軍事)學堂,培養人才破產:(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

評價:(1)侷限性:是一次失敗和(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2)積極性: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二、戊戌變法 公車上書:

(1)背景:1895年春,《馬關條約》的簽訂

(2) 經過:(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和省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3)影響:揭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創辦報刊: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宣傳維新變法 組織團隊: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百日維新:(1)時間:(1898)年6月----9月,歷時103天。 結果: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

三、辛亥革命:

建立革命黨:

(1)興中會:(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成立

(2)同盟會:時間:(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 報刊:創辦機關刊物《民報》。在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革命過程:

(1)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取得勝利

(2)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歷史意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四、新文化運動

背景:

(1)中華民國成立後,(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

(2)(袁世凱)為實現獨裁,頒佈《中華民國約法》,尊孔復古,新舊思潮發生激烈衝突 興起: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

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內容:

(1)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發展

背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活動:(1)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2)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辦《每週評論》,宣傳(馬克思主義)

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評價:(1)積極性我國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侷限性:存在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偏向

  七年級歷史知識要點

第一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1.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並連線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①加強了南北交通②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③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第二課 “貞觀之治”

1.隋朝滅亡: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3.武則天及其統治: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當政期間,繼續實行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

4.貞觀之治: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 “開元盛世”

1.唐朝的社會經濟:

(1)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佔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2)農業生產工具改進: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3)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商業: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2.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市為繁華的商業區。

3.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第四課 科舉制的創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廢除。

第五課 “和同為一家”

1.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2.唐朝加強西域地區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

3.唐與吐蕃關係:

(1)7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