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生物要點知識總結歸納

校園 閱讀(2.9W)

國中的生物課程只開設在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年,雖然我們只用學習兩年,但是知識點還是比較多的,你覺得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點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生物要點知識總結歸納

  七年級生物基礎知識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光學顯微鏡,其結構及各部件功能: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鏡筒、轉換器(安放和調換物鏡)、載物臺、壓片夾、通光孔(光線通過)、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調節光線強弱)、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調焦距,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後者升降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面,調節光線亮度)、鏡臂、鏡柱、鏡座。

2、顯微鏡使用步驟: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③觀察④收鏡

3、顯微鏡成像時光的的途徑:光線→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標本(薄而透明)→物鏡→鏡筒→目鏡→眼

4、從目鏡內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較暗。

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物像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玻片標本的方向之間的關係: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

載玻片上寫著‘上下’,視野裡看到的方法:把寫著‘上下’的紙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標本分類,(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塗片③裝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儲存時間分:①臨時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裝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注意:1、玻片標本的製作,需要載玻片(託載標本的玻璃片)和蓋玻片(覆蓋標本的玻璃片)

6、製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蓋:蓋上蓋玻片,從水滴一邊逐漸放下,防止產生氣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⑦吸

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楚,但影響活細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細胞死亡;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不應染色。

7、植物細胞結構及功能:細胞壁:保護和支援,細胞膜:保護並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葉綠體:能量裝換器,將光能→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質:緩緩流動,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液泡:含細胞液,其內溶解有多種物質和色素。線粒體:能量裝換器,分解有機物將化學能釋放出來,呼吸作用場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注意:(1)植物細胞最外層是細胞壁,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細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細胞液,存在於液泡中。(3)不是所有綠色植物細胞中都有葉綠體,只有綠色部分的細胞含有葉綠體。(4)給細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8、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①擦②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鹽水(在這樣的生理鹽水中,動物細胞形態、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涼開水把口漱淨。用消毒牙籤從口腔側壁處輕輕刮幾下,牙籤上就附著了一些碎屑。④塗⑤蓋⑥染⑦吸

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準備(擦乾淨、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9、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①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②不同點:綠色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10、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成兩類 (1)無機物:包含有水、無機鹽、氧(2)有機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燒)包含有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注意:小麥燃燒實驗,燒掉物質是有機物,剩下灰燼是無機鹽。

11、細胞是物質、能量和資訊的統一體。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八年級生物必背知識

細菌和真菌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 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比較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細菌菌落

真菌菌落

大小

比較小

比細菌菌落大幾倍或幾十倍

形態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

呈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顏色

多為白色

有紅、黃、綠、黑、褐色等

3、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置培養基(一般用瓊脂和牛肉汁)

(2)高溫滅菌(將配製好的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後,即可使用)

(3)接種:將少量的細菌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接種。

(4)恆溫培養(將接種後的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環境中)

5、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

第二節 細菌

1、細菌是由列文·虎克發現的。

2、“微生物學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

3、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4、細菌:微小

5、細菌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

6、細菌的結構

(1)一個細菌是一個細胞。單細胞生物。

(2)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區域。

(3)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4)細菌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細胞核,有DNA的集中區域,無葉綠體,特殊結構有:莢膜,鞭毛等

7、細菌生殖:分裂生殖

8、細菌的休眠體是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第三節 真菌

1、真菌的分類: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

(1)酵母菌(單細胞真菌)。

(2)黴菌:青黴、麴黴(多細胞真菌)。

2、酵母菌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葉綠體)、液泡、細胞核

3、黴菌(青黴、麴黴)黴菌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1)青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和頂端孢子組成,呈掃帚狀,青綠色。

(2)麴黴:直立菌絲、營養菌絲和頂端孢子組成,放射狀。

是孢子 ‚是直立菌絲 ƒ是營養菌絲

A圖青黴呈掃帚狀 B圖麴黴呈放射狀

4、生物體內有細胞核的都屬於真核生物,如真菌、植物、動物。沒有細胞核的是原核生物,如細菌等。

4、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5、營養方式:異養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1)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疾病。

(2)真菌引起人患手癬、足癬等疾病。

(3)棉花枯萎病、小麥葉鏽病、水稻稻瘟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3、與動植物共生。

(1)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們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共生。

(2)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

(3)根瘤菌與豆科植物。

(4)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5)纖維素分解菌與反芻動物共生。

  國中生物常考知識

1、生物學時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魚噴水(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人可以通過出汗、撥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植物落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葵花朵朵向太陽(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

3、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要有明確的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選取一部分調查作為樣本,調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圖書館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尋;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圖示、音像資料。

4、按照形態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環境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範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準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約20千米左右的圈層。水圈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大多數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岩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6、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必需攜帶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有淡水、營養物質(食物)、空氣(氧氣)。

8、生物的生存依賴於一定的環境(魚離不開水)。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分為生物因素【捕食關係(生物和生物之間最常見的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等】和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9、探究的一般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0、對照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物件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試驗中光是變數,其它條件是定量)

1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描述的是氣溫對植物的影響。

12、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適應:駱駝適應炎熱缺水的環境;駱駝刺適應乾旱環境;海豹適應寒冷的環境;旗形樹是對大風環境的適應)(改變:植物的防風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就是生態系統。

植物—生產者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

生態系 細菌、真菌—分解者

統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

14、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15、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階”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線,形成了食物網。

17、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8、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