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淺析英語語言本質迴歸中學英語口語教學論文

校園 閱讀(1.4W)

摘要

淺析英語語言本質迴歸中學英語口語教學論文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本質是用來交際的。作為一種被廣泛普及的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而現有的大部分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片面的注重對語法條目、詞彙講解、單詞記憶等知識的積聚而忽視了對這些所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指出口語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有利於語法、詞彙、單詞的積聚,而且有利於提高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進而說明教師對口語技能的重視,不僅不會削弱聽讀寫能力,相反對它們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強調教師在課堂上應起引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等途徑激勵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說英語,真正將英語語言本質迴歸中學口語教學。

關鍵詞:

語言本質;英語教學現狀;引導作用

一、引言

“英語課程學習是一個認識和實踐的活動統一體。”[1](p11)“語言課程學習是指言語習得的知行結合且具交際導向性的活動過程。”[2](p15)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交際能力的核心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在不同的場合中對不同物件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 [3](32)根據現有的中學生素質、所處的語言環境、教材和課時安排等真實情況,發現傳統的英語教學片面的注重對語法條目、詞彙講解、單詞記憶等知識的積聚而忽視了對這些所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經過一番反思和比較,本文提出中學英語教學應重視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功能,在傳統的知識授受層面上結合對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語言的本質是交際,英語課堂應在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水平和英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使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能夠真正迴歸本質,學以致用。

二、英語語言本質對中學口語教學的啟示

“舒哈特:語言的本質就在於交際。” [4](p5)。可見語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際,交流思想,表達意圖。我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並不是單單停留在對語法、語音、詞彙的認識上。 “正確認識語言的本質,對中學口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啟示,因為語言觀是語言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語言觀會直接影響教師對語言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以及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解釋和採納。教師的語言觀制約並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產生重大影響[5](p11)。” “早期的結構主義語言觀把語言看作是可以分解的專案(語音、詞彙、語法、聽、說、讀、寫),因而形成一系列的成套規則,導致語言學習停留在靜態的符號性知識學習和操練的層面。這種語言觀下的語言學習被看作是一種循序漸進、化整為零、分項漸進、直至綜合的過程,所以,語言學習活動主要是對語言項的孤立、靜態的認知,而後反覆操練,最後在一定的人為設定的語境中進行練習[6](p12)。”這種學習活動往往使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引導,而造成其缺乏在實際交流中使用英語的主動性。 “稍後的功能主義語言觀從語言是社會人際交往行為出發強調語言的話題、意念、功能因素,認為語言作為一種社會交際工具來使用,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下圍繞一定的話題的社會成員之間的意義交流,這種交際的成敗取決於恰當、合適的語言運用能力。語言觀由結構到功能的嬗變,導致語言交際教學思想日益在語言教學領域滲透,反映出語言學習必須進入其實質性的層面:使用、行動。 Hymes (1971), Canale&Swan (1980)等人提出的‘交際能力’理論將語言學習的知與行巧妙地結合起來,超越知導向行,其最終目標是指向可接受的社會交往能力,即得體,合適的語言運用層面。”[7](p12)由此可見“語言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培養學生運用外語交際能力。”[8](p12)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口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將英語語言的本質迴歸中學口語教學是必要的。

三、我國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正面臨著改革和發展兩大課題。國家頒佈的“《英語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生語言知識技能的掌握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而且強調在英語教學中尊重、理解學生和對學生進行品質的培養;強調利用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調整學習態度,樹立自信心,鍛鍊意志力,增強學生的原動力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強調通過情感教育來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及和諧發展。”[9](p68)並且在《2000年義務教育試用修訂版》中明確提出要“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10](p62)在《2000年高中實驗修訂版》裡也明確提出“處理好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的關係,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11](p6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版塊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言語技能的教改力度仍不夠大。現階段的中學課堂中的口語教學仍存在以下特點:

1、教師在傳統考試的“餘威”下傾向對語法條目、詞彙講解、單詞記憶等知識的積聚而不夠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致很多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

2、現階段很多外語教師在中學課堂採用的口語教學還是很古老,如“口頭問答是外語教學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問答是使用最頻繁與最基本的資訊交流手段。問答可以根據語言知識與結構的要求進行,如名詞單複數、動詞時態等練習可以通過一問一答進行操練,達到鞏固語言知識的教學目的。” [12](p139)這種形式多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提問,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喪失積極性與主動性。

3、至今仍被外語教師普遍採用的句型操作,其“主要做法是,將語音與語法規則列為句型的形式,通過大量、反覆操練達到形成語言習慣的目的。”[13](p140) 過多的“機械操練”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機械操練”的句型很多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實際中的應用率不高。

4、報告和口頭作文也是很多口語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雖然報告和口頭作文比口頭問答和句型操作靈活,但是“在傳統的外語課堂教學中,口頭作文的教學常集中在語言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說話人必須有獨立的看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思想這一重要方面。作文題時常脫離實際需要,學生沒有想說的願望與熱情,只是出於應付教師的要求而作文。”[14](p144)

四、英語語言本質迴歸中學口語教學的具體建議

(一)、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

“動機可以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是指學習者可能受內在因素的影響,比如受到某種因素的激發而產生能持續較長時間的‘好奇心’和‘興趣’。認知心理學強調,人類天生具有追求知識的願望,並會不斷地追求其意義和去理解周圍的事物。具有內在動機的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在於獲取外語知識,他們對外語學習感興趣,學的就投入。[15](p40)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外語是用來交際的,是學習者提高自身素質、謀求個人發展、完善自我的一個方面或一個渠道;而不僅僅是做習題,背語法,應付考試。在課堂上要為他們多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對語言交流產生興趣,並使他們享受交流後的喜悅感。

“外在的動機指外語學習者受到外在因素的推動,比如獎勵、名譽等等,而不得不學習外語,這種外在因素是由外語學習者的父母、老師、或其他人影響而產生的。” [16](p41)那麼在這個條件下, 學習就成了學生為達到個人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手段。學生在外部條件的刺激下努力學習,是為了獲得英語學習之外的外部獎賞和鼓勵,使他們自身獲得充分的滿足感。外在學習動機雖然不是持久的,但是和內在動機相輔相成,所以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學生,在他們完成課堂活動特別是交流活動時,常以“Very good”、“Great”、“Excellen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等來鼓勵他們,使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加自己的信心,從而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特別是交流活動。

(二)、教師對中學課堂口語技能重要性的認識

“ 語言的產生就是有聲語言。有聲語言,即口語,是第一性的。文字,即記錄語言,儘管打破了語言交際時空的限制,使人類的經驗能得到不斷的積累和發展,在社會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在口語基礎上產生的,是口語的記錄。但在交際活動中,文字的重要性不如口語。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但不能沒有口語。”[17](p77)可見口語在語言領域中佔有其獨特的位置。隨著中國加入WTO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即將在北京舉行的2008奧運會,皆突顯出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越來越強調其在實踐生活中的功能運用。社會發展的需要使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意識到在現行的英語教學中中學生的口語水平仍是英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而當務之急就是在現行的英語教學中注重提高中學生的口語能力。口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層面。

語言能力可分為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在中學的教學中,教師面對著很大的升學壓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有很多老師片面注重讀、寫、聽層面,而忽視了說的重要性。其實聽說讀寫雖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實則是一個統一體。為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在言語交際過程中我們總是綜合運用聽說讀寫各種技能。我們認為,在交際活動中,聽和讀是“言語感知過程”,而說和寫是言語“生成過程”。口語對於語境的依賴性遠遠超過書面語。“聽說讀寫之間的聯絡表現為內部言語轉換的過程,即人們領會和理解他人意思的過程,而說寫過程則是內部言語轉換為外部言語的過程,即人們複用和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18](p25)因此,聽說讀寫實際上是個統一體。說雖然在用詞和語篇組織上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但是要求說話者能迅速組織語篇,為此學生在口語練習中要有一定量的詞彙,熟悉應用語法,句型等,由於對語速有要求,這有利於將掌握的語法知識,技巧轉化為語言交際。反之口語練習的好,有利於促進詞彙、語法、句型的掌握。“在說的訓練中學生可逐漸使自己內心說話的機制與目的語一致起來,增強對正確的語音、調群、語調的分辨力。辨音力越強,能聽明白的詞就越多。教學研究證實,能聽懂的詞,則越能抓住由詞彙按語法規則所組成的調群、以言語流形式體現的語篇的意思。因此,說與聽相輔相成,說可以促進聽力的提高。”[19](p27)而且“說的訓練可促進學生把語音和語義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促使一些學生改變僅把文字元號與語義聯絡在一起的舊習慣。多聽多說,語音和語義的聯絡就會愈緊密,同時可促使學生逐漸形成內在化的目的語語言體系。這體系如果真能建立,當學生通過視覺閱讀文字語言時,反映在大腦中的是有聲的言語流。”[20](p26)同時,說多了,口語表達更地道,詞義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就會更準確、得體。通過口語表達,提高語用能力,英語的語感得以增強,對語言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也更容易,把握也更準確。“Hymes(1971)指出,一個人語言掌握的好壞,不僅僅在於他能否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還包括他是否具備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在所有的能力培養中,英語學習者是為了掌握英語語言形式、學會更多的詞彙運用以及掌握領會英語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資訊等。”[21](p69)

因此口語技能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注重對語法條目、詞彙講解、單詞記憶等知識的積聚和重視聽讀寫的基礎上,一定要對說加強重視。說不僅可以提高聽讀寫,還可以加強對語法、詞彙、單詞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的功能。

五、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的引導性

“外語課程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創設出適合學生的各種各樣的活動,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物件和活動目標,把學生組織起來,開展通往交際目標的系列言語活動”。[22](13)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處於引導地位,為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是外語教學的基本點,也是有效提高學生外語交際能力和交際素質的前提。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遇到困難時是否勇於克服困難,積極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參與交際活動是否有自信心。敢於和別人競爭,敢於爭取最優秀的表現,敢於抓住機會鍛鍊和展示自己的外語交際能力。”可見,教師在外語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中國學生的英語學不好,他們共同的第一道障礙就是其害羞心理。特別是中學生,他們總是害怕自己說出來的口語是否合乎語法要求,語音語調是否標準,說出來後同學會不會笑話自己等問題。教師需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為了鼓勵學生敢於開口說英語,教師可以採用李陽瘋狂英語提倡的“敢於丟臉(enjoying losing face)。”鼓勵學生不要害怕丟臉,敢於丟臉,減少他們的焦慮情緒,從自卑裡走出來;並且要讓他們明白作為語言學習者,犯錯是難免的。嬰兒從呀呀學語開始,不知道說錯多少話,用錯多少詞,可是最終還是學會了說話。學說英語也是一樣,就連地道的美國人,在敘述的時候也免不了說錯,何況中國人說英語呢?更不用說接觸英語不久的中學生。

(二)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

“任何一個素質的形成都是以美好的情感薰陶為基礎。”[23](p48)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鬆和諧的氣氛,教師要平易近人,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對話。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應延遲判斷,讓學生有自我改正錯誤的機會,或利用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回答。即使學生回答的不正確或不對,也不批評、不譏諷,而應耐心開導,儘量引導他們開口表達。

(三)發揮學生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判斷學生學習方式好壞和優劣的標準並不在於是進行接受學習還是發現學習,而是在於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否在積極獨立地進行思考,是否主動地參加教學。如果學生沒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是在消極被動地進行發現和探索,這種學習方法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24](p140)。”所以教師不再要求學生嚴格地按照題目中所給的clues去編對話、套框架,而是讓他們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topic)暢所欲言。通常的做法是教師確定話題範圍,然後學生做幾分鐘的準備,之後自願上臺以“pairs”、“groups”、“role play”的方式來練習,也可以讓學生以自由討論或辯論的方式加以練習。這是一種“省時高效”的做法,遠比一個教師點名“逼”著學生“編”要有更大的實效性。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自由思維和表達空間,鍛鍊了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一個“listener”但是要對他們的真情流露和精彩的表達給予鼓勵和評價。

(四)激發學生的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佈置些學生感興趣與他們個人相關的話題並且還可以採用一些時尚的事物當為補充材料,例如一些流行時尚歌曲,像“the day you went away ” 就是一首深受青少年學生喜歡的流行時尚歌曲,這首歌曲的一段歌詞“September twenty second Sunday twenty five after nine , in the doorway with you case no longer shouting at each other there was tears on our faces and some we were letting go and something special we never have again ”可以有效的訓練連讀,弱讀等。或者教師還可以採用一些簡單的學生感興趣的句子(關於校園生活或網路等)讓他們練習熟悉,然後有節奏的打節拍適當的加快速度以“刻意增難”。在教學活動中刻意增難是為了使活動編排得既有難度而又頗有趣味性[26](p20)。也樣也有利於學生挑戰自我,激發興趣。

(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錄音、錄影、投影器(儀)、廣播、電視、電影和語言實驗室等是外語教學中的主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25](p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會使教學過程變得形象、生動、活潑,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六、結束語

以上筆者從語言本質的角度去探討在中學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中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有利於提高英語整體水平。 “我國的英語教學歷經多年,但社會對其評價大多是成效甚微,其癥結也許在於英語課程教學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活動開展或者是活動缺乏認知和交際指向性[26](p15)。”指出了英語的教學活動需要真正意義的交際活動。因此教師在注重對語法條目、詞彙講解、單詞記憶等知識的積聚和聽讀寫的基礎上,一定要加強對說的重視。中學課堂的口語教學不容忽視。合理的英語教學應重視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功能,在傳統的知識授受層面上結合對中學生應用英語知識能力的培養使英語語言的本質真正迴歸中學口語教學。

參考文獻:

[1] 劉煒.《英語教學課程的活動本質論》.(J). 基礎英語教育,2005年.第七卷第4期:第11頁。

[2]同[1].第12頁。

[3 ]陳曉燕.《關於交際法和傳統法結合並用的幾點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第4期:第32頁。

[4 ]戴煒棟等.《現代英語語言學概論》.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頁。

[5 ]同[1]。

[6 ]同[1].第12頁。

[7 ]同[1]。

[8 ]同[1]。

[9 ]鍾啟泉等.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8頁。

[10 ]同[9].第62頁。

[11 ]同[9]

[12 ] 鍾啟泉等. 外語教育展望.[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39。

[13 ]同[12].第140頁。

[14 ]同[12].第144頁。

[15 ]林立.英語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第40頁 。

[16 ]同[15].第41頁。

[17 ]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次印刷.第77頁。

[18 ]張敬源等.《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的可行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第一期(總第116):第25頁。

[19 ]同[18].第26頁

[20 ]同[18],第26頁

[21 ] 朱風雲.《語境、語用、閱讀與綜合素質的培養》.[J].外語研究,2004年第5期:第69頁。

[22 ]同[1].第13頁

[23 ]黃璧君.《從外語教學透視交際素質》.[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第11期:第48頁。

[24 ] 張天寶著.《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40。

[25 ] 李勇武.《課堂口語活動中的五個要素》.[J]. 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第9期:第20頁。

[26 ] 同[17].第3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