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淺談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性

熱點 閱讀(3.25W)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如何誦讀才能達到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呢?必須從文言文學習的目標及其一般規律出發,講究一定的形式,精心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這裡以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賣油翁》一課為例,談談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性要求。

淺談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性

在筆者看來,文言文誦讀教學大致可分四步進行。

1.試讀

主要目標是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讀準字音是誦讀的基本要求,也是進一步誦讀的前提條件。文言文要讀準字音,除了一般意義上的給生字正音外,還必須重點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分辨古今異讀的情況,二是要弄清現在不常見字的讀音。就《賣油翁》而言,關鍵是後者,其中有圃(pǔ)、睨(nì)、頷(hàn)、忿(fèn)、杓(sháo)、瀝(lì)等字,這些字在現代語彙中不是很常見,誦讀時應多加留意。

所謂初步感知,即在文字資訊的獲取過程中,首先形成一個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覺。初步感知的內容是表面的、淺層次的、不求甚解的,甚至是各不相同和難於言表的,但初步感知強調第一印象,是深入堂奧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

試讀時一般採用自由讀的形式,它便於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也有利於他們形成個性化的感受與體驗。我們還應對學生試讀的結果進行必要的檢測,檢測內容與試讀要求相聯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個別讀和指名讀看字音是否讀準了;二是看學生從字裡行間獲取了多少資訊。在試讀階段,讀準字音是最直接的目標,教師要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來解決問題的習慣,對生字較多的課文,可以採用範讀(包括錄音範讀)、帶讀(包括學生帶讀)等手段,以掃清學生誦讀的障礙。

試讀時最好採用“素讀”的方法,即不帶任何先入之見去誦讀。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和良好習慣的形成,能把學生誦讀的過程變成一個發現的過程,一個自求自得的過程,而那種普遍採用的定向誦讀的方法,雖說目標明確,便於操作,但容易束縛和限制學生。

2.略讀

略讀是在初步感知基礎上的整體感知。它的具體目標是以速讀的方式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課文大意。

略讀的內容一般包括: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其身份、關係如何?課文講述了一件(或幾件)什麼事?事情的發展過程怎樣?課文表達了什麼樣的中心或闡發了什麼樣的`道理?等等。通過對試讀時獲取的資訊的整理,可以知道:《賣油翁》這篇短文刻畫了身處上層的陳堯諮和無名無姓的賣油翁這兩個人物。其故事大意可簡單概括為:賣油翁對陳堯諮的箭術不以為然,並用酌油的事實證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顯而易見,略讀是試讀的延展,是思維的聚合。略讀時要能夠立足整體,通觀全篇,去粗取精,化繁為簡,逐步使課文的主要內容明晰起來。

作為對略讀效果的反饋,可指導學生複述課文,這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在整體觀照的基礎上把握文章輪廓,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篩選能力。複述課文必須把握課文思路,把握課文思路則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一般而言,複述可根據事件的演進、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事理的邏輯關係等進行。在《賣油翁》中,事件的發展是與人物性格的發展並行的,而賣油翁這個人物在事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故事以賣油翁“釋擔而立”露出輕視的表情開始,以表演酌油絕技平息陳堯諮的惱怒情緒結束。弄清了這一點,也就大致弄清了課文的基本線索。

毫無疑問,略讀有利於學生通曉課文大意,也為他們進一步研讀課文奠定了基礎。

3.研讀

顧名思義,研讀是研究性和研討性的誦讀,就是要探幽發微,參悟體會,從而達到熟悉課文,順暢朗讀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三個層面的意思。

試讀的關鍵是讀準字音,研讀的關鍵是讀準句子,也就是要能正確斷句和把握停頓,這是研讀的第一層含義。

從教學實踐來看,下面幾個句子,學生誦讀時常常容易發生錯誤:

①但微/頷之

②但手/熟爾

③徐以杓/酌油瀝之

④惟手/熟爾

學生容易在斜線處停頓。很顯然,第①②④例是受到了四字句習慣讀法的影響,同時也說明了學生沒有真正掌握詞義;第③例則是因為未能弄清該句的語法構成, “以杓”和“酌油”不能讀斷,“以杓”這一介賓結構作狀語,在這裡用來表明“酌”這一動作所使用的工具。所以,以上四例正確的停頓應是:

①但/微頷之

②但/手熟爾

③徐/以杓酌油/瀝之

④惟/手熟爾

研讀還必須把握課文中關鍵性的詞語,從而找到解讀課文的最佳切入點。這是研讀的第二層含義。

《賣油翁》故事簡短,但人物形象卻很鮮明,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作者對人物神態和心理的精妙的白描。具體來說,我們如果捕捉到了那些在人物刻畫上富有情味和表現力的詞語,就能完整地把握人物性格及其變化,就能迅速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脈絡。就陳堯諮而言,他經歷了由“自矜”到“忿然”再到“笑而遣之”的變化,而賣油翁的態度是“睨之”“微頷”,從這些詞語中,我們不難看出陳堯諮的倨傲無禮和最後對賣油翁高超技藝的心悅誠服,也不難看出賣油翁在平靜而平淡的反應中所透露出的輕鬆自信(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表現欲)。這樣,我們通過連點成線,以線鋪面,取得了綱舉目張的效果。

當然,在研讀過程中,必須放手讓學生在“口誦其言”的同時“心維其義”,讓他們自由地發表對人物、主題和課文藝術特色的看法。這是研讀的第三層意思。

比如說對《賣油翁》主題的分析,一般認為是突出了熟能生巧的哲理,但從陳堯諮態度的轉變和作者運用的欲抑先揚的手法著眼,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課文其實也蘊涵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不能自我滿足、孤芳自賞這一樸素的道理。緊扣文字,隨文賦義,只要持之有故,就不必拘於一隅。

4.品讀

這裡說的品讀是一種鑑賞性的誦讀,也就是葉老所說的“美讀”,亦即“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在《賣油翁》的品讀中,主要是把握好句子(特別是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節奏和感情,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課文的主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誦讀時應表現出陳堯諮的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和對賣油翁鄙夷與譏諷的意味,語速應比較快,語氣應比較重;“爾安敢輕吾射?”雖然同樣應讀得重而急,但要突出人物由驕而怒的變化過程和蠻橫霸道的性格特點。而賣油翁的三處回答應用平緩、淡然的語氣來讀,讀出人物的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通過這種分角色的反覆品讀,人物形象自然就躍然紙上了。在這個基礎上,背下這篇135字的文言短文,也就輕而易舉、水到渠成了。

以上談到的文言文誦讀的四個步驟,環環相扣且層層推進,目標明晰而具有較強的的實用性,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

試讀→略讀→研讀→品讀

↓ ↓ ↓ ↓

讀準→讀通→讀熟→讀好

這一教學結構以學生活動為本,以誦讀為基本手段,以培養學生語感能力和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目標,對改變傳統的以講代讀的教學程式,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