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東山中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1.1W)

德育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在孩子品德形成的過程中,有兩個決定因素:一是道德信念;二是道德習慣。而良好的道德習慣的形成是品德培養的重要目的。加強未成年人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

東山中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自辦學以來,我校就立足校情,把“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內涵之一,重點抓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下面我就學校的養成教育工作,從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一、 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勢在必行

1、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良好素質教育已經呼喊了許多年,但是從我們國家教育發展的歷程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極端化導向和人們價值觀的混亂,我們的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造成了“滿是知識而無心靈”的教育。偏面追求升學

率摧毀了學校本應該具有的很多美好東西,校園中沒有了活動、沒有了歡笑、沒有了朗朗的讀書聲,枯燥無味成了學校生活的主旋律,素質教育也成了一句空談。我校多開展一些有益活動,把這些活動作為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

2、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

1868年,英租界在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的外灘上,建起上海開埠以來的第一座公園。園內,樹木成蔭,草坪碧綠,滾滾浪濤拍打在鐵欄之下,美不勝收。然而,這座公園,在中國的土地上,卻只對外國人開放,甚至豎起“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牌子,成為中華民族備受帝國主義欺凌的標誌性記憶。那麼,租界當局究竟是為什麼要將華人拒之門外呢?其實,開園之初,中國人還是可以進去遊玩的,直到1885年才貼出告示,稱:“中國人與帶狗者不得入內”,後來又演化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牌子。時任輪船招商局總辦的洋務派名人唐廷樞,氣憤不過,曾為這事專門質問租界工部局,工部局的答覆是:“因為中國人太沒有公德,痰隨地亂吐,花隨手亂折,小孩子到處大小便,其他如瓜子殼呀、香蕉皮呀,散佈滿地,所以我們就掛起“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的牌子”原來,問題的根源,居然出在我們自已身上!

關於中國人不守公德的行為,歷史上有,現在也是比比皆是:北大教授葛曉音說,在日本的地鐵裡,中國遊客總是沒有排隊候車、先下後上的習慣;日本人乘車或在飯店裡吃飯時

很少大聲喧譁,但中國遊客卻喜歡成群結隊地大聲談笑;還有,在旅遊途中走累了,我們的同胞會席地而坐,旁若無人。北大校長許智巨集說:“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國外的表現,太令人傷心了。”他說,有些同胞繫著領帶,把襯衣穿在褲腰外面,揹著雙手,邁著四方步在國外逛街;在飛機上,中國遊客總是等不及飛機停穩了就起身開啟行李箱,既不安全,又不禮貌。許校長說:“1979年,他第一次到倫敦時,發現人們在公共場所講話的聲音特別低,並且“謝謝”、“對不起”常掛在嘴邊;但是直到今天,如果你在國內與同事或家人之間凡事說“謝謝”,有時也會讓人覺得很不正常。至於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的壞習慣更是數不勝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明素質的養成,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學習。這告訴我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鑑於以上認識,我校高度重視養成教育,旗幟鮮明地提出“師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就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新型質量觀,重點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探索,確立了以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抓學生儀容儀表習慣、衛生習慣養成、學習習慣養成、特別是衛生習慣養成,成為核心的一系列養成教育內容,力求行之有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達成效果,用良好習慣為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二、 我校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共成長

(一)、我們的準備

細節決定成敗,過程決定結果,只有過程的完美才能孕育結果的完美。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各班級對教室進行了美化,營造了濃郁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氛圍。教室的黑板報以養成教育為主題;校園的牆壁:告訴我們行為規範的標準;綠化帶的小黑板展示的是養成教育的名言警句;15塊展板體現的是我校開展每一次活動的精彩瞬間。

2、我們在全校開展“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活動。重點抓好“四種習慣”的養成,即“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安全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生活行為習慣”。活動的主要內容是:

《東山中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