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20172017學年我校學生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3.98K)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藉助大練基本功,養成好品行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得學校的養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簡要彙報如下。

20172017學年我校學生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一、加強領導,注重隊伍建設。

學校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班主任為成員的學生養成教育小組。構建了“學校-少先隊-班主任-家庭”四位一體的工作網路。學期初學校會同少先隊制訂出《養成教育活動方案》,並召開了班主任會議,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學生養成教育的落實。

二、強化常規管理,狠抓養成教育。

1、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擇優選派。本學期,我校班主任隊伍就是在17位教師中選拔而出的。學校重視對班主任的培養和考評,多次組織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等活動,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同時,學校有健全的班主任考評機制,將每一項工作都納入了班主任年終考核。

2、重視班級建設。通過班風建設、教室佈置、文明班級評比等方式和教師的言傳身教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與感染,讓班級充滿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活力。學校每週進行文明班級流動紅旗評比,期末,依據紅旗的得分作為評選文明班級的標準。

3、側重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抓好國小生的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優良道德的基礎,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學校依託班主任工作,立足“小”“近”“細”“實”四個方面,嚴格要求,言傳身教,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先做到。教育學生講究衛生,不吸菸,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學生主動撿拾校園內垃圾,保持學習、生活環境乾淨整潔,維護公共場所衛生。

4、二是重視班隊幹部培養,以點帶面,提高班隊幹部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三是重視經驗交流,組織進行班隊活動觀摩;四是我校學生多才多藝,見世面廣,組織能力強,自覺成為班級活動的主人。

五、依託大隊活動,拓寬教育渠道。

1、利用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等渠道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我校堅持週一舉行升旗儀式,師生面相國旗肅立,少先隊員行隊禮。每週國旗下講話為養成教育的指明方向,及時通報養成教育的落實情況,紅領巾廣播站每天利用大課間表揚先進,樹立典型,及時指出具體班級和個人存在的問題。國旗下的集體宣誓口號積極向上,天天更新。

2、開展月主題教育活動。每月有活動主題,側重某一方面的教育。如3月學雷鋒活動,組織少先隊員進入社群清掃衛生,倡導環保教育。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學校經常開展各類藝術活動和文體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心靈豐盈,生活充實。一年來,我校先後開展了拔河比賽、跳繩比賽、書法比賽、六一慶典、繪畫比賽等

多彩的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綜合素養。

三、利用校外資源,構建養成教育網路。

1、有效利用校外資源,豐富養成教育工作。通過主題班會,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上下學自覺排隊進出校門、教室,上下學沿途靠右、有序行走,不逗留、不聚集。通過活動,學生初步在交通、食品、衛生、住宿、消防等方面學會了自我保護。校外資源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淨化了校園及周邊的環境,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加強家校聯絡。一是每學期印發《致家長的公開信》,與家長達成共識;二是要求教師平時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將學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現互相反饋;三是利用家校通平臺,將學校工作公示於家長;四是召開家長會,傾聽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家長會對孩子出現的普遍問題作以輔導和講座。

白雲湖鎮黃塘國小

二〇一四年四月

20172017學年我校學生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篇2]

2011年全市德育工作現場會材料

以活動為載體、內化主動意識,

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壁鎮中心學校

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這就說明了加強國小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因此,做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他們這片沃土上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以獲得豐碩的果實。學校做為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做為教育的傳播者就應該承擔起這份使命用我們的勞動去培育那些小苗茁壯成長。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我校多年來非常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工作,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生養成教育活動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去激發、培養我們的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質。下面就我校如何開展養成教育工作,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方面談談具體的做法。

《20172017學年我校學生養成教育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