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工作報告 閱讀(7.38K)

大家知道養成教育雖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實”的基礎部分,也是教育中“質”的指標。多年來,燒鍋地國小隨時根據學校的實際,把握教師的理念,引導學生的行為,進一步落實養成教育工作,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髮展目的。我們的養成教育是從以下十個方面入手的:

養成教育彙報材料

一、落實“一個手冊”

為了能夠讓新課改理念下的養成教育得到落實,我們精心編寫了《學生行為規範指導手冊》的校本教材,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的領導首先思路清,再讓教師頭腦明,然後指導學生行,並以督導、考核、競賽等形式加以落實。我們先後圍繞《手冊》開展了“學守則,懂常規,踐行動”、“學手冊、踐行動、比規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系列活動。在活動中逐層次,分等級,選型別,擇主題,讓孩子們在落實《學生行為規範指導手冊》中修身心,提思想,健體魄。

二、強化“兩個積累”

在實施養成教育的工作中,我們強化了兩個積累。

即強化了學生的《學生成長記錄袋》和《學生素質報告書》的積累,我們以二者的內容為藍本,注重平時,強化結果,充分利用好“記錄袋”中的成長記錄冊、關鍵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個性成長資料,同時我們創新和延伸了“記錄袋”的使用功能,在創新方面我們根據孩子們的需求,開發了“小祕密”欄目,孩子們把自己理想,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小祕密寫成小資料,密封到信封中,當自己覺得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的時候,再開啟信封看看,這樣孩子們就有了成就感。

三、實施“三個方案”

結合養成教育實際工作,我們制定了《養成教育實施方案》,《社會、家長、教師、學生養成教育綜合落實方案》,《養成教育整改方案》,通過這三個方案的制定實施,進一步規範了工作中的做法,發現了實施過程中的不足,調整了不同階段的各類問題。這三個方案的實施,為養成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規範了操作體系。

四、培養“四個能力”

在學習中,提倡學生講方法,重積累,自主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生活中,注重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事要獨立完成,知道自律,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能力;在教學中,強化學生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拓展,在拓展中延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實中,引導學生們從身邊實踐,從家庭實踐,從社會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統一“五個思想”

我們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管理理念,統一了領導的思想;以寧城縣《中小幼德育操作體系研究》,統一了教師思想;以新課程下的素質教育要求,統一了學生思想;以每份工作都是為了孩子的需要,統一家長思想;以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要求,統一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思想。當各方的思想統一後,我們重視的師德建設,加強感恩教育,及時召開家長聯誼會、師生座談會,以及家長、學生、社會綜合於一體的班級開放日活動,綜合提高了各方認識,為我們的工作鋪平了道路。

六、建立“六個氛圍”

我們根據學校實際,讓牆壁說話,讓樹木添光,讓涼亭有意,讓校田帶笑,讓櫥窗生情……建立了適應每個學生髮展的校園氛圍;結合班主任的實際能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先後開展了班級民主管理、幹部輪流制、各類競賽、廢品垃圾歸類處理等活動,建立了良好的班級氛圍;結合關工委和家長學校工作,與家長積極協調,建立了“子敢說,長作榜,校指導”的家庭氛圍;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以“陽光愛心行動”平臺,用“知心姐姐”信箱為紐帶,建立了父母、朋友、知己般情感的師生氛圍;我們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通過“我為大家,大家為我”的班風口號,建立了團結進娶共同進步的集體氛圍;結合民族學校這一特點,本著“著重發展民族教育,優先考慮民族教師,隨時關心民族學生”的原則,建立了蒙漢民族大團結的良好氛圍。

七、改革“七個評價”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根據新理念的要求,改革了領導對教師的評價;根據學校特點和上級要求,改革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根據目前社會的發展水平和農村家長的實際,改革了家校評價;根據學生們的合作探究需要,改革了小組評價;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需要,改革了自我評價;根據社會各個階層的現狀,改革了社會評價;根據人際關係和重視合作的需要,改革了生生評價。全校所有師生在改革中轉變了評價的理念,注重了評價的實效性和科學性。我校已形成了多向交流,多向互動、多向發展,由靜態向動態轉變的綜合評價體系。

八、樹立“八個榮辱”

結合“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的要求,我們讓學生深刻體會“八榮八恥”精神,通過張貼標語、學唱歌曲、學習反思、心得體會、觀看影片等活動,進行“八榮八恥”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九、豐富“九類活動”。

我們強化了文藝、體育、美術、科技、外語、實踐、少先隊、德育、民族等九類活動。通過組建各種興趣小組,開展各種活動,並以競賽、匯演、展示成果等形式,使文藝、體育、美術類活動豐富多彩;通過讓孩子們動手動腦,積極組織科技、實踐類活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了外語拓展類活動,讓其他語言在活動中得以拓展,能力得以形成;通過德育感恩教育,讓孩子們學會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感恩同學……;通過開展“說蒙古語,唱蒙古歌,跳蒙古舞”等民族類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

十、形成“十個共建”。

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共建了講安全,增意識,會防範,知方法,懂章程的安全校園;根據教師的實際,共建了講民主,談想法,說建議,提意見,時改進的民主校園;根據工作的實際,共建了懂文明,講禮貌,樹新風,追時尚,統全域性的文明校園;根據團隊的實際,共建了講團結,比貢獻,論能力,施方法,踐行動的團結校園;根據學生誠信的需要,共建了講誠信,防作弊,守信用,明事理,懂傳統的誠信校園;我們根據學生技能技巧的需要,共建了懂藝術,挖潛能,掌特長,重全面,強綜合的藝術校園;根據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共建了會讀書、愛讀書、能讀書、讀好書,悟好書的書香校園;我們根據傳統美德的需要,共建了不浪費,會勤儉,能節約,珍價值,感艱辛的勤儉校園,根據孩子思想需要,共建了能進取,講開拓,重發展,比能力,競水平的進取校園;根據環保理念需要,共建了講衛生,共監督,常督促,時維護,刻自律的清潔校園;根據和諧發展觀的需要,我們共建了互關心,相提醒,同進步,共成長,享快樂的和諧校園。

通過規範引導,訓練養成,活動促進,實踐鍛鍊,環境薰陶,我校養成教育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多方參與、體系完整的養成教育網路,為孩子們的終生髮展奠定了基矗幾年來,我們依靠學生養成教育的良好效果,實現了“三優”,即優雅的教育環境、優良的學校風氣、優秀的教育質量;實現了學校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學校多次被上級部門評為“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藝術教育先進單位”;2003年在33211工程驗收中,該校被赤峰市教育局譽為“農村教育一枝花”;該校文藝隊先後到市、縣參加演出,多次榮獲各級各類獎勵;2006年7月承擔迎接德國外賓任務,該校的各項工作受到外國友人的高度讚譽;2006年10月該校承擔寧城縣教育局“每天鍛鍊一小時”現場會,受到與會人員的好評;多少年來,燒鍋地國小在全鎮教育教學工作評比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如今,燒鍋地國小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正以嶄新的姿態,滿懷信心,與時俱進,向更新更高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