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試論如何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工作方案 閱讀(8.38K)

鋼琴走進了千家萬戶,學習鋼琴的兒童也越來越多。家長們重視智力投資與啟蒙教育固然是種好的現象,但有些兒童自身的學習興趣卻並不高,被動地在家長的 “督促”下不得不練、不得不學。如何改變這一狀況,讓孩子們出於自願地練琴呢?這已成為兒童學琴有待解決的難點了。

試論如何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一、通過感受萌發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生理愉悅,是兒童最初的美感本能。6個月以前的嬰兒已能辨別音樂中的旋律、音高、音色;1歲左右的嬰兒能對各種音樂、旋律具有分辨能力;3至5歲是發展幼兒喜悅等積極情感的關鍵期和快速期。這說明兒童的審美心理具有天真爛漫,純真樸實的特點,其審美情感體驗還處在“悅耳悅目”較為低層次的美感水平。為此,我們可採用“聽為先導,感受入門”的途徑,推動兒童興趣的萌發。

譬如:讓初學兒童欣賞教師彈奏的兒歌、律動曲、遊戲曲,把“聽”作為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抓好抓活。一開始就用悅耳的樂曲,刺激兒童的聽覺,開啟兒童的樂感。還可以採用“奧爾夫教學法”,通過最簡單的拍手或打擊樂器(物體),挖掘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內在節奏感與音樂潛能。組織音樂遊戲、即興表演,如:在帶有動物的叫聲節奏練習中,感受四分休止符的長短。還可以運用“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的訓練方法,讓兒童跟著不斷變換的音樂節奏和速度擊掌打拍,來體驗節奏感,從而訓練動作的協調性、反映的靈敏性、節奏的敏感性及對音樂的感受性。這樣,孩子們會在無拘無束的玩耍氣氛中,露出欣喜的神情,進入審美情景,情不自禁地隨著節拍手舞足蹈地“動”起來,極其天真地表達自己的喜悅情感。從“聽”到“動”的過程,實際是兒童音樂感受力和音樂表現力的萌動。當孩子們內心被刺激得癢癢的,並意識到這種悅耳的音樂是從眼前這架神奇的鋼琴中傳出來的,從而產生了強烈觸控鋼琴鍵的意識。

二、鼓勵孩子樹立自信

兒童都愛表現、喜歡得到讚揚。無論教師還是家長,對他們特別要注意多鼓勵、少責備,要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對學習充滿信心。對年幼的孩子,還可以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來激發興趣、增強信心。還要給他們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參加各種獨奏、重奏、合奏音樂會。另外,家長也應該意識到:普及性鋼琴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而且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愉悅他們的心情。因此,應該始終注意讓孩子帶著愉快的情緒學習,而不是強迫。

三、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

家庭環境對培養兒童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及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多放一些兒童歌曲,簡易鋼琴曲和貼近生活實際的通俗樂曲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還可以在牆上掛一些彩色的音樂貼畫等,讓孩子在視覺和聽覺上達到完美的結合。教師則儘可能範奏範唱所有的鋼琴曲目,最好能自編歌詞新增到旋律中去,以便兒童能更快地掌握曲調,更好地理解音樂。利用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採取老師和學生一起去做音樂遊戲的方式,這種音樂與動作的結合,使兒童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聽、說、唱、跳中感受音樂。教師應該注意:讓學生獲得的絕非僅僅是學會一首曲子,而是使他們在懂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身心的健康發展,讓他們瞭解真、善、美的真諦,追求美好的人生。

四、發揮家長的陪練作用

應該說,在培養兒童的興趣中,家長起到的是關鍵性的作用。除了家長在兒童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外,“陪練”在兒童學習鋼琴中也佔了一部分原因。每位學琴的家長都以十二分的熱情和耐心陪孩子練琴,風雨無阻地陪同上課,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所取得的成績上,而大大忽裡了兒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很多兒童對鋼琴的學習從有神祕感到神祕感逐步消失、又逐步產生牴觸情緒,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隨之緊張,破壞了家庭的氣氛,使得越來越多的兒童厭惡彈琴。這種認識對兒童學琴的效果有不良的影響。家長在培養兒童學琴的過程中應認識到良好的學琴氣氛和家長對學琴的正確認識態度是兒童學習鋼琴的重要心理基礎。兒童在良好的環境中才能對鋼琴有興趣。

家長應認識到,學習鋼琴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天生對學琴產生興趣的兒童是極少的。因此後天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去激發他們的興趣呢?

家長可利用兒童的各種心理上的需要儘可能地使鋼琴活動給他們帶來滿足感,激發他們後天的興趣,可經常性地讓兒童在朋友、同學、家屬面前表演、發揮自己。這時鋼琴學習就會帶來榮譽感。漸漸地,把兒童的這種榮譽感轉變為自身的需求,轉變成發展內在的要求。當然,鋼琴的學習時曲折、漫長的、家長們要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最終成了揠苗助長,無端的耗去寶貴的時間,成為劣質藝術中的犧牲品。

《試論如何培養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