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中學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認知主義

教師資格 閱讀(1.54W)

  (一)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

中學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認知主義

  1.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

頓悟一完形說是由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誕生於1912年,苛勒、考夫卡、韋特默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l913~l917年,苛勒在德國對黑猩猩學習和解決問題進行了許多研究,由此認為,學習是通過頓悟實現的,以此與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相對抗。

  頓悟一完形說的主要觀點:

(1)學習是通過頓悟實現的苛勒認為,學習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是個體利用自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與自身關係的頓悟,而不

是嘗試錯誤的過程。頓悟往往跟隨在一個階段的嘗試與錯誤之後發生,但這種行為不像桑代克所描述的那樣,而更相似於一種“行為假設”的程式。動物在試驗了這些假設以後,便會拋棄它們,它往往是頓悟的前奏。所謂頓悟,就是動物突然覺察到問題解決的辦法,是動物領會到自己的動作該怎樣進行,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境,特別是和目的物之間的關係。動物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整個問題情境中各種成分之間的關係時,頓悟才可能發生。

  (2)學習的實質在於構造完形

該學說強調學習在於構造一種完形,認為人心對環境提供著一種組織或完形作用,而這種完形和組織作用就是學習。當環境發生變化、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有機體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形”就出現了“缺口”、“缺陷”,隨之就會有一種度過這種缺口、彌補缺陷從而完結圖形的趨向,即組織或構造新的完形,這種活動就是學習。

  (3)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絡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識為中介

對於刺激與反應或環境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格式塔與聯結主義或行為主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格式塔認為他們的關係是間接的,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其公式是一個三項式,即S—O—R;而後者的理解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識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個二項式,即S—R。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所在。

優點:作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先驅的格式塔心理學,是在批判構造主義、行為主義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把研究物件確定為知覺思維的心理現象。其主張研究意識,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學的來源。

缺點:企圖用動物來完全解說人類的學習,否認嘗試錯誤的學習形式,誇大了動物的意義。

  2.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托爾曼是美國心理學家。他對各派採取相容幷包的態度,以博採眾家之長而著稱。他既欣賞聯結派的客觀性和測量行為方法的簡便,又受到格式塔整體學習觀的影響。他的學習理論有很多名稱,如符號學習說、學習目的說、潛伏學習說、期待學習說。托爾曼對s—R聯結說的解釋不滿,他認為學習的結果不是S與R的直接聯結,主張把S—R公式改為S—O—R公式。在後一公式中,(  )代表有機體的內部變化。

  托爾曼的學習理論有兩大特點:

(1)一切學習都是有目的的活動托爾曼認為,學習是有目的的,是趨向於目標,受目標指導的。學習產生於有目的的活動中,儘管刺

激可以引起反應的發生,但學習者對刺激的主觀認識指導著試誤反應的進行。托爾曼認為,學習就是期待的獲得,學習者有一種期待的內在狀態,推動學習對達到目的的環境條件產生認知。有機體的行為都在於達到某個目的,並在於學會達到目的的手段。

  (2)為達到學習目的,必須對學習條件進行認知

托爾曼認為,有機體的學習不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認知性。因為有機體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情境和條件,它必須對這些情境和條件因素進行認知,才能學會達到目的的手段,並利用掌握的手段去達到學習的目的。

托爾曼用“符號”來代表有機體對環境的認知,並且認為,學習者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學習的是能達到目的的符號及其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是形成一定的“認知地圖”,這才是學習的實質。托爾曼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認知概念,直接來自格式塔學派的完形說,吸取了完形派思想中某些積極成果,認為行為表現為整體的行為,這種有目的的整體性的行為是學習認知的結果。

  (二)現代認知學習觀

  1.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一發現說。

  (1)學習觀

  ①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是指一種反映事物之間穩定聯絡或關係的內部認識系統,或者說,是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與組織。

布魯納認為,人是主動參加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是主動對進入感官的資訊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的。也就是說,人是積極主動地選擇知識的,是記住知識和改造知識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布魯納認為,學習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管採取的形式怎樣,個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把新得到的資訊和原有的認知結構聯絡起來,去積極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三種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這三種過程是: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知識的評價。這三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新認知結構的過程。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練,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知識的轉化就是超越給定的資訊,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都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2)教學觀

  ①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態度和方法。布魯納非常重視課程的設定和教材建設,他認為,所有的知識都是一種具有層次的結構,這種具有層次結構性的知識可以通過一個人發展的編碼體系或結構體系(認知結構)而表現出來。人腦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基本結構相結合會產生強大的學習效益,在教學當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最好的編碼系統,以保證這些學習材料具有最大的概括性,使學生具有一種最佳的知識結構。而知識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