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

職場 閱讀(2.59W)

一、輸血護理服務的規定

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

1、血液必須儲存在指定的血庫冰箱內,溫度應保持在4℃,儲存溫度不當可能導致血細胞破壞或細菌感染,血液自血庫取出後應在30分鐘內輸入。

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

3、嚴格執行雙人查對制度。

4、根據醫囑進行輸血,應向患者解釋輸血的目的及過程,要求患者及時報告不良反應。

5、輸注兩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時,應間隔輸入少量無菌生理鹽水,避免產生免疫反應。

6、輸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藥品或高滲性或低滲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輸血過程中密切觀察輸血反應,尤其是輸血開始15分鐘,護士應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和面板變化,密切觀察有無先兆輸血反應的症狀和體徵,並及時處理。若出現嚴重的輸血反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搶救處理,餘血和輸血器送血庫,報輸血管理委員會。

二、輸血過程的質量監控

1、責任護士進行全過程質量監控。從抽血合血到輸血完成的整個細節進行仔細觀察並做好記錄。在《輸血登記本》做好相關登記。

2、護士長或專業組長進行質量控制。

3、護理部督查《輸血登記本》和輸血病人的護理記錄,並納入護理質量考核。

三、效果評價及持續改進

1、護理部每半年進行一次對全院所有輸血病例質量的成效評價。

2、對每一例輸血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和持續改進。 流程:

輸血過程的質量管理監控及效果評價的制度與流程 [篇2]

(1)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籤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門急診、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3)取回的血應儘快輸用,不得自行儲血。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並查詢原因,做好記錄。

(6)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汙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籤、交叉配血試驗記入;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於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遊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遊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並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鑑定;

5) 如懷疑細菌汙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儘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並返還輸血科(血庫)儲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並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儲存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