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上海高中地理重要的知識點

校園 閱讀(4.56K)

進入高中學段,地理便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由於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雙重性質,所以其學習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高中地理重要的知識點

  高中地理知識點

自然界的水迴圈

1. 水體分類

地球上的水體

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陸地水分類

河流水、湖泊水、沼澤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體是冰川)

2. 河流主要補給型別及特點

補給

型別

補給季節

補給

特點

我國分

布地區

徑流量的季節變化(以我國為例)

雨水

補給

我國以夏秋兩季為主

①水量變化大

②時間集中

③不連續

普遍,尤

以東部季

風區最典

徑流變化與降水量變化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季節性

積雪融

水補給

春季

①季節性

②水量穩定

③連續性

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河流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補給形成的夏汛。冬季氣溫低河流封凍

冰川融

水補給

夏季

①有明顯的季節、日變化

②水量較穩定

西北地區、青藏高原

徑流變化與氣溫變化密切相關。1、2月份徑流出現斷流的原因:氣溫低於0℃, 冰川無融水。

湖泊水

補給

全年

①較穩定

②對徑流有調節作用

普遍

①河流水與湖泊水的相互補給關係:枯水期湖泊水補給河流水 , 豐水期河流水補給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與地下水間的相互補給關係:當河流、湖泊水位高於地下水位時,河流水、湖泊水補給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補給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黃河下游為“地上懸河”,河水補給地下水。

地下水

補給

全年

①穩定

②一般與河流有互補作用

普遍

3. 水迴圈型別

水迴圈型別

發生區域

主要環節

作用

人類干預和控制的環節

海陸間迴圈

(大迴圈)

海陸之間

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形成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其中內陸迴圈包含植物的蒸騰作用)

最重要的水迴圈,使陸

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水

資源得以再生

地表徑流(人類影響最

大的環節,影響方式是

植樹造林和修建水利工

程);蒸發、降水、下滲

陸地內迴圈

陸地內部

補充陸地水數量很少

海上內迴圈

海洋內部

攜帶水量最大的水迴圈

  高中地理必備知識點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②地形:A對氣溫的'影響: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溫度低,溫度變化小(日較差)。

B對降水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山脈往往是氣候的分界線。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蓋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⑶大氣環流——具有雙重性質:①大氣環流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之間發生熱量交換和水分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佈,顯著影響各地氣候。大氣環流通過氣壓帶和風帶以及季風環流導致各地的降水時空分佈,與緯度因素(太陽輻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種氣候型別(水熱組全型別)。②大氣環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

⑷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溫度升高),向大氣釋放熱量(如熱島效應)。

②改變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影響氣候:

A良性的:a.修水庫,使庫區附近的大氣溼度、雲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調節氣候。b,人工造林,使風速減小,氣溫降低,溼度增大;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B惡性的:①圍湖造田、排幹沼澤,使生態平衡破壞,氣候惡化;②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導致塵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災害增多,氣候惡化。③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

  高中地理知識重點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環境問題(自然災害是環境問題的一方面,環境問題不都是人類造成的)產生:

生態破壞、資源短缺: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其更新速度(農村、發展中國家多見)。

環境汙染: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超過環境自淨能力(城市、發達國家多見)。

環境的發生與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相關,發達國家走過的"先汙染後治理"道路的教訓是慘痛的。

環境問題與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2、環境問題的表現:

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過分消耗資源帶來的環境影響。發展中國家環境承受者發展與人口的雙重壓力,發達國家還將一部分汙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更加嚴峻。

3、可持續發展:

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內涵: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系統。

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強調國際合作)。

4、中國走可持續之路原因: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自然資源相對緊缺,利用率低;環境問題嚴重。

中國典型的生態環境問題: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地區:荒漠化;

華北:水資源短缺;

酸雨的主要分佈在南方。

迴圈經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在工業、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迴圈經濟基本途徑分別為清潔生產、生態農業。

清潔生產與傳統經濟最大不同是從全過程評價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而傳統經濟只重視末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