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上海高中地理會考重點知識點

校園 閱讀(2.14W)

地理會考是鑑定普通高中學生地理科目學習質量的水平考試,想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就要提前做好知識點的複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高中地理會考重點知識點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

氣壓帶和風帶

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佈),6 個風帶。(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圖,氣壓帶風帶分佈圖與氣候(乾溼冷熱),地圖冊)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祕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溼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型別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型別

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7)北半球受影響的氣壓中心

冬季一月,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阿留申低壓。

夏季七月,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夏威夷高壓。

  高中地理必備知識

1.岩石的三大類

(1)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2)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

(3)變質岩(變質作用)。

說明三大類岩石的相互轉化(三大類岩石轉化圖)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型別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

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冰川侵蝕(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磧地貌)

3.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處。

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併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3)大氣垂直運動

地面冷熱不均。大氣水平運動: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直接原因)

(4)熱力環流。(熱力環流的示意圖),山谷風、海陸風、城市熱島。

5.常見的天氣系統

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

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反氣旋,中心高,四周低。多晴朗乾燥天氣。

6.水迴圈(迴圈示意圖)

(1)型別:海陸間大迴圈(大迴圈)、陸地迴圈(水量很少)、海洋迴圈(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維持全球水量平衡;維持全球熱量平衡;更新陸地水資源;塑造地表形態;聯絡四大圈層。

中緯度半溼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高中地理基礎知識

一、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1)普通性體現在:

①八大行星繞日公轉運動的特徵: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②八大行星根據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特徵分為三類: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體現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質

條件

原因

外部

安全的宇宙環境

太陽系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穩定的光照條件

太陽輻射比較穩定;

自身

適宜的溫度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公轉週期適中;

適於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質量、體積適中;

有液態水

地球內部物質運動,形成水汽逸出,適宜的溫度使水多以液態存在

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髮育離不開太陽。

(2)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大氣、水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直接和間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氣)

三、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大氣層由內至外可以分為光球、色球、日冕層。

(2)太陽活動最主要的型別是黑子和耀斑,分別出現在太陽大氣層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動的平均週期為11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