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地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必背知識點

校園 閱讀(2.27W)

大學聯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麼幾十個,大家要想在大學聯考中拿高分,大學聯考地理的必背知識點就必須要掌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地理一些必背知識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地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必背知識點

  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必背知識點

1.年等降水量及乾溼狀況分界線: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此線也是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為溼潤地區,此線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為半溼潤地區。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是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一線,最後到喜馬拉雅山東部,此線也是半溼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為半溼潤地區,此線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為半乾旱地區。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此線也是乾旱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此線以東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風的影響,即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或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則難於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稀少。

3.地勢界線:

(1)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2)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區界線:

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

太行山: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

天山: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

長城: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

秦嶺:漢江谷地與渭河平原

大巴山:漢江谷地與四川盆地

祁連山:青藏高原與河西走廊

南嶺: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

橫斷山: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

5.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大部分是內流區(除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南以東地區大部分屬外流區(除鄂爾多斯高原的無流區和鬆嫩平原的個別無流區外)

6.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一月此線以北越向北方氣溫越低,越向南,氣溫越高。

7.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8.水系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秦嶺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南嶺

淮河水系與海河水系:黃河(黃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陽輻射量線

大興安嶺——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這條線以西、以北廣大地區太陽輻射十分豐富,特別是青藏地區和新疆南部,太陽輻射尤其豐富。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太陽輻射弱。

10、我國的人文地理界線

(1).人口分界線:黑龍江的黑河——雲南的騰衝。此線以東以南地區,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卻佔了全國的絕大部分,而此線以西以北地區,面積佔全國的絕大部分,但卻是地廣人稀。

(2).以水田為主的耕地和與旱地為主的耕地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3).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在北方的分界線也可以以大興安嶺及長城為界,大興安嶺以東及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耕作業為主,大興安嶺以西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遊牧業為主。

1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溼潤區與半溼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1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思路:地形界線、氣候(氣溫、降水、風)界線、植被界線、農業界線)

  超實用的高中地理複習法

形象思維法

這種方法就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

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於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

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

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

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大家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於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瞭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充套件說”三種假設。

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智力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