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校園 閱讀(1.94W)

隨著新課程改革一步步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教師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新途徑,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

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析:課堂中教師的情緒;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注意強化能力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老師們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當你精神飽滿、激情澎湃的上課時,你是否感受到你的學生是輕鬆愉快的,師生配合也非常默契;當你心情煩悶,垂頭喪氣的上課時,你的課堂氣氛是否是壓抑的,學生也沉悶,無興趣,不舉手回答問題,一片死氣沉沉的呢?

其實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氣才能產生生氣,死氣只能從死氣中來。那麼教師怎樣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最佳的情緒狀態呢?通過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俗話說:“只有愛一行,才能幹好這一行。”只有教師真正熱愛教學工作,視教學為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才會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心中便充溢發自內心的歡欣;只有教師真正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知識,精力和才能,才會從師生目光的接觸中,激起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教師真正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談起它的有關內容如數家珍,才會在講的過程中充滿由衷的愉悅。

其次,我認為教師應該具有樂觀、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因為對人生社會抱有消極態度的教師,必然帶著悲觀、消沉的情緒色彩生活在社會上,走進課堂裡,給教學蒙上陰影。而只有對人生抱著正確,積極態度的教師,才能以樂觀,振作的`情緒生活在社會上,活躍在課堂裡。

最後,教師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使之在教學中處於快樂、飽滿、振奮的狀態而非消極狀態,從而引發學生的快樂、飽滿、和振奮的學習情緒。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都在實踐追求著用自己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誘發學生的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不要讓自己帶有憂愁的神色和煩躁、疲憊、抑鬱的面容進課堂。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

作為語文教師,我原以為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各種知識點,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隨著教學時間的延長和理論的不斷學習,我越發感到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作為教師,我也常常感到困惑:為何在同一教室裡,有的學生學得好,有的學生學得起色不大,有的學生卻較差,面對後兩者,是否惟有課外補習是改變現狀的途徑?如果通過補習,情況有所改善,那其中有否除了知識傳遞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呢?經過一些有關情感教學理論的學習後,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並且經過實踐,有點感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一、教師要精心準備。

高效的課堂不是隻為了領導聽課才有這個目標,而是我們每節課都要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我們向每節課要質量,我們的課堂一定會高效。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實施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備課時,做到在課標引領下總攬本學科整體知識結構,找準課標與教材的結合點,居高臨下的開發教材,實現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各年齡段的認知規律、生活經驗、時代特徵,設計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便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和技能

二、要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興趣。

首先,是老師課要上得有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自己對課堂充滿興趣甚至充滿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激情,要能充滿激情於文字中、洋溢激情於課堂中、點燃激情於學生中。

其次,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創設積極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景。我猜想,當每個學生都沉浸在學習之中而忘卻了自己曾是被迫而來的時候,學習環境就是積極的,要達到這種狀態,老師就必須創設一種讓學生欲學欲說的情景從而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優化教學。

在教學中適時運用電教多媒體,創設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用音像畫面等剌激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始終處於旺盛的學習狀態,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我教《詹天佑》時就充分運

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教學情景:運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運用flash製作動畫片使學生置身於教學故事情景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路線三方面,表現了詹天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教學過程中,先展示詹天佑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詹天佑的愛國氣勢,在講解開鑿隧道的方法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時候,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也可以直觀的理解,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到大螢幕下為在座的同學講解。學生說這樣的課既有意義又輕鬆,我們喜歡。這樣的教學效果,無形中實現了師生情感交融。

三、建立自主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強調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養成“四問”的習慣。“四問”是:一是寫了什麼;二是怎樣寫的;三是為什麼這樣寫;四是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學生一旦能自己提出問題,便處於學習的主動地位,主體作用也體現出來了,但怎樣解答問題,他們往往寄希望於教師。教師不急於立即給予“教”,而是鼓勵他們繼續思考、研究、切磋,讓學生在體驗思考樂趣的同時,享受思想的成果。例如:在講解《老人與海鷗》一文時,教師首先佈置預習作業,介紹一下海鷗(外形、習性等)和從網上查閱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課堂匯入以預習作業為主,通過圖片展示海鷗和吳慶恆老人,設定問題,老人為海鷗做了那些事?海鷗為老人做了那些事?讓學生合作探究,用小標題的形式回答問題。文中哪些場景讓你感受到老人和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用筆畫一畫,並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指導“學”上下功夫,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要重視抓學生先“學”,並在指導“學”上功夫。教育學生樹立“自己能幹的事,不留給老師幹”的觀念,做語文學習的主人,遇到問題,儘量不依賴教師,而是大膽思考猜測。通過學生的先“學”,接下來老師需要“教”的東西也就不多了,但學習效率卻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得到發揮,主動性、自主性得到培養。作為教育者,應該在每一節有限的課時內自覺地、有意識地為促進學生走向獨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學習而努力。自主學習不僅是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教學的一個根本目的。我校實施了教師提前佈置好每節課的預習任務,我覺得很好,學生不用盲目的預習,有目標,有方向,又省時,又有效率。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衝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師生情感的交融,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適當的評價

以評價啟動內需,激勵互動。互動的教學方式必須建立一種全新師生關係:平等的、愉悅的、和諧的、向上的……這就需要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溫馨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從而激發同學們的情感需求,點燃他們的心靈火花。就拿我現在教的兩個班的學生來說吧,六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比較主動,有一部分同學會但是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自己回答不好,當他回答問題時,教師給以適當的評價,例如“很好”“理解的很透徹”“見解很獨到”等,慢慢的他就會積極主動的思考並回答問題了。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重視評價,以評價啟動內需,有效地建立師生、生生相互評價的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作為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學習主體,賞識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以口頭評價、及時評價、隨機評價為主,一句話、一行字、一朵花、一支歌、一個手勢、一個故事、一段錄影……都可以作為評價激勵的手段,要讓評價作為激勵互動的載體,伴隨教學的始終。

我們在課堂上不光要調動學生,還要注意強化能力訓練 常規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匯入新課——認定目標——閱讀文字——解答問題——佈置作業。可是在操作的時候,有時就成了這樣:作者介紹一大片,生字詞語抓落實,問題不少找答案,反覆討論沒解決,教師講解定乾坤……在這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知識、答案、記住。零碎的時間、倉促的閱讀、短暫的思考、直白的問題、唯一的答案,冠之於理解的名義,實際做的還是記憶的事情。這樣的課堂指向的是知識,而沒有(或很少)指向能力。就是看似語文能力的問題,也採用的是知識處理的方法,如記憶的方法。一節課下來,我們的學生一般就是記住了一些知識,記住了一些問題的答案,至於是否培養了哪種重要的語文能力(比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有點難說。《少年閏土》這篇課文,課文通過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沙地觀魚四件事刻畫了

一個見多識廣、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的農村少年的形象。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性格,可以讓學生聯絡實際,運用描寫發法刻畫一下你身邊的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有過一面之緣的陌生人。這樣就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了鍛鍊。

貫徹課程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以上所敘也不過是時掛一漏萬,它還需要我們一步步的去探索。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麼艱難,但“高效”必將是我們的追求。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