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化學選修5知識點整理歸納

校園 閱讀(2.91W)

高中選修五的化學內容是比較陌生的,由於不是必修知識,很多學生都不重視這個模組的知識,其實瞭解多一點知識對我們的考試是有幫助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選修五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化學選修5知識點整理歸納

  選修五化學知識重點

一、同系物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物質。

同系物的判斷要點: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組成元素種類必須相同

3、結構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連線方式,相同的官能團類別和數目。結構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無支鏈,後者有支鏈仍為同系物。

4、在分子組成上必須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但通式相同組成上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鹵代烴,且組成相差一個CH2原子團,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之間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異構體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做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

1、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⑴ 碳鏈異構:指碳原子之間連線成不同的鏈狀或環狀結構而造成的異構。如C5H12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即正戊烷、異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異構:指官能團或取代基在在碳鏈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異構。如1—丁烯與2—丁烯、1—丙醇與2—丙醇、鄰二甲苯與間二甲苯及對二甲苯。

⑶ 異類異構:指官能團不同而造成的異構,也叫官能團異構。如1—丁炔與1,3—丁二烯、丙烯與環丙烷、乙醇與甲醚、丙醛與丙酮、乙酸與甲酸甲酯、葡萄糖與果糖、蔗糖與麥芽糖等。

⑷ 其他異構方式:如順反異構、對映異構(也叫做映象異構或手性異構)等,在中學階段的資訊題中屢有涉及。

2、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

⑴ 烷烴(只可能存在碳鏈異構)的書寫規律: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布由對到鄰到間。

⑵ 具有官能團的化合物如烯烴、炔烴、醇、酮等,它們具有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異類異構,書寫按順序考慮。一般情況是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異類異構。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環上的相對位置具有鄰、間、對三種。

3、判斷同分異構體的常見方法:

⑴ 記憶法:

① 碳原子數目1~5的烷烴異構體數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無異構體,丁烷有兩種異構體,戊烷有三種異構體。

② 碳原子數目1~4的一價烷基:甲基一種(—CH3),乙基一種(—CH2CH3),丙基兩種(—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種(—CH2CH2CH2CH3、、—CH2CH(CH3)2、—C(CH3)3)

③ 一價苯基一種、二價苯基三種(鄰、間、對三種)。

⑵ 基團連線法:將有機物看成由基團連線而成,由基團的異構數目可推斷有機物的異構體數目。

如:丁基有四種,丁醇(看作丁基與羥基連線而成)也有四種,戊醛、戊酸(分別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連線而成)也分別有四種。

⑶ 等同轉換法:將有機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團進行等同轉換。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個H原子,若有一個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種結構,那麼五氯乙烷有多少種?假設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轉換為H原子,而H原子轉換為Cl原子,其情況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種結構。同樣,二氯乙烷有兩種結構,四氯乙烷也有兩種結構。

⑷ 等效氫法:等效氫指在有機物分子中處於相同位置的氫原子。等效氫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產物都屬於同一物質。其判斷方法有:

① 同一碳原子上連線的氫原子等效。

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線的—CH3中氫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個甲基連線於同一個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個氫原子等效。

  必修五化學基礎知識點

一、有機物的物理性質

1、狀態:

固態:飽和高階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醋酸(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

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階酯

3、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階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揮發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階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稜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烷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於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於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三、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

⑴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⑵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⑷ 醇類物質(乙醇等)

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

⑹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

2、無機物:

⑴ 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價的Fe(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⑶ -2價的S(硫化氫及硫化物)

⑷ + 4價的S(二氧化硫、亞硫酸及亞硫酸鹽)

⑸ 雙氧水(H2O2)

  高中化學常考知識

原子結構與性質

1、電子雲:用小黑點的疏密來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出現的機會大小所得的圖形叫電子雲圖。離核越近,電子出現的機會大,電子雲密度越大;離核越遠,電子出現的機會小,電子雲密度越小。

2、電子層(能層):根據電子的能量差異和主要運動區域的`不同,核外電子分別處於不同的電子層.原子由裡向外對應的電子層符號分別為K、L、M、N、O、P、Q.

3、原子軌道(能級即亞層):處於同一電子層的原子核外電子,也可以在不同型別的原子軌道上運動,分別用s、p、d、f表示不同形狀的軌道,s軌道呈球形、p軌道呈紡錘形,d軌道和f軌道較複雜.各軌道的伸展方向個數依次為1、3、5、7。

4、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徵可以用電子層、原子軌道(亞層)和自旋方向來進行描述.在含有多個核外電子的原子中,不存在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5、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佔據能量低的軌道,再依次進入能量高的軌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容納兩個自旋狀態不同的電子;

(3)洪特規則: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時,電子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且自旋狀態相同。

洪特規則的特例:在等價軌道的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全空時(p0、d0、f0)的狀態,具有較低的能量和較大的穩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據構造原理,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圖⑴箭頭所示的順序。

根據構造原理,可以將各能級按能量的差異分成能級組如圖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個能級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級組內,從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排布。

7、第一電離能: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1表示,單位為kJ/mol。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週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複出現從ns1到ns2np6的週期性變化.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週期性變化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週期性變化:

同週期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稀有氣體的第一電離能最大,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最小;

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說明:

①同週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電子亞層結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於同週期相鄰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徵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週期性變化

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週期性變化:同週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呈現減小的趨勢。

電負性的運用:

a.確定元素型別(一般>1.8,非金屬元素;<1.8,金屬元素)。

b.確定化學鍵型別(兩元素電負性差值>1.7,離子鍵;<1.7,共價鍵)。

c.判斷元素價態正負(電負性大的為負價,小的為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