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探究10篇

校園 閱讀(1.88W)
  第一篇: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創新教學中的運用

一、合作學習促進國小語文教學創新

國小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探究10篇

合作學習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古典的教育思想,兩千年前的孔夫子提出師生間應該是相互切磋、討論、啟發,實現教學相長。1798年的英國開始利用合作學習團體施教模式,這可謂是合作學習最原始的形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曆經20年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八十年代中葉合作學習理論走向成熟,也成為了那個時期主流教學理論及策略,促進了各國教育思潮的變革及實踐,當然中國也不例外。國內學者一致認為應積極鼓勵合作學習,更為廣泛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實現教學相長,使得師之間共同進步。合作學習屬於一種促進學生處於異質小組間的互相合作,從而實現共同的目標,以小組的共同成績為獎勵依據,是一種新型教育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是在傳統式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根據性別、能力、個性特點與家庭背景等進行混合編組,從而形成異質學習團體。合作學習有著極強的目標指向性,通過分工合作來完成所指定的任務,其主要組織形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強調協作互助活動,注重自主性及互動性,最終的學習成績評價是以小組為唯一單位,進行多元化評價。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是引導者及輔助者,起著幫助的作用。具體來講,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們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去完成大家共同的學習任務,最終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成績為主要的評價依據,並展開多樣化評價,以便培養學生知識及技能,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情感及態度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合作學習對創新國小語文教學有著積極影響。國小生應用合作學習方式展開語文學習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及加強國小生對語文的學習行為,使得國小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斷高漲,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合作學習可以更加的顯現出學生在學習當中是處於一個主體的地位,合作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學習方式截然不同,有很大的變化,突破了以往的束縛,體現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持續加強,從而形成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這樣的話,學生們也更加主動願意去學習,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被動的去學習,學習效率也大大增加,同學之前的關係也會更加的融洽。學生可以在自主發現問題的同時,共同探索問題的處理方式,從而培養憑藉集體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創新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科學有序分組

合作學習及個人學習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就要以團隊形式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這時就涉及到分組,分組屬於合作學習主要的組織形式,而小組劃分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合作學習效率及效果。國小語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務必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按照課程各方面要求及學生能力和年齡等互相結合,把學生合理劃分為小組來進行教學設計。

2、學習過程

國小語文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密不可分。首先,教學過程中務必把合作學習主題確定好,教師可採用各種形式為國小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佈置作業時則可以讓學生把自己預習中沒能讀懂及不能理解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納入合作學習範疇中。其次,教師應和學生展開深層交流,促進學生間的互動溝通,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教材內容,在交流中,國小生語言應用水平及口語交際水平都能夠得以提升。交流中教師要主動的去開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已更多的方向去思考問題,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學的內容。教師應對國小生的溝通和交流情況施以掌控,確保學生處於積極狀態,並且要防止國小生隨意討論某些無關話題,導致課堂時間浪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積極的去鼓勵學生們動用自己能夠運用的資源,這樣做的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更開闊。

3、評價方式

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才是合作學習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地方,這個代表這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的檢驗和評價。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小組進行綜合性評價及學生個體評價,教師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動力,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並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4、總結環節

國小語文合作學習中的總結通常分為總結知識與總結學習經驗這兩個方面。此環節中教師要先組織學生對剛才大家在一起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讓給教師再進行一個整體內容的總結。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學習當剛才所學的內容,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三、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創新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培養國小生的合作意識

國小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國小生團隊合作意識及觀念,這也是教師的職責與義務,但這並不是僅憑教師單方面的說教就可以實現和完成的。所以國小語文教師應將合作觀念融進國小生自覺行為中,並且逐漸培養國小生合作學習能力及精神。利用合作形式進行課堂活動及課後作業佈置,使得學生能夠感到合作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及成就感,這樣國小生就逐漸形成合作意識,並學會合作學習。國小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之間的溝通及交流不斷深化,使得學生間的關係更為和諧,營造出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及氛圍。

2、增強教學實效

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動力及方式與機會,這也是國小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條件與要求。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為國小生設定科學有效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情境,教學過程中要為國小生創設良好的條件與機會,從而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效應用合作學習方式。比如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採用識字及鞏固生字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國小生認識兒歌中的那些字詞,讓國小生自己根據字詞上面的標註拼音來朗讀或者是唱兒歌,遇到不會讀的字詞時去請教同桌,這有助於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或者是分為幾個小組展開合作學習,讓各個小組的組長拿出生字卡片,讓其餘小組成員搶答等,這些課堂學習活動有助於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調動,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成就感,同時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提高國小生自主發展能力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主動學習及自主發展機會,這也是國小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教師對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應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學情境,教師教學時應創設機會及條件,以便有效引導學生採用合作形式展開自主探究。比如教師寫完一節課的生字之後,讓學生們交換練習本,再進行溝通與交流,提出問題:寫字時所需注意的事項有些什麼?同學們有什麼好的寫字經驗?別人的字哪裡好,哪裡不好?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同時思考這些問題,教師對學生進行得當的引導。國小生在進行溝通後則提升了自身能力,這也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四、結束語

合作學習與國小語文教學的充分結合,滿足了國小生的發展要求,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最終提升教學水平及質量。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教學者務必深刻認識到合作學習方式對國小生的積極影響,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創新國小語文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及效果。

  第二篇:蘇教版國小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

一、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在教學模式上就要求教師進行相應的改革,這就會對教師的知識儲備量進行一定的考驗。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作為語文教師,就應當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知識水平,及時順應新時代的發展,增加知識儲備,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除了教材以外的書籍,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從網路上獲取有意義的文章,豐富學生的知識。如此在對國小生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就不再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對於教師本身來說,不能僅依靠教材中的知識,要綜合運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充分發揮實際作用。語文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而現如今,許多教師往往重視對於表面知識的講解,不管學生對於知識理解與掌握程度,讓課堂變成只有教師在進行講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對於一些該讓學生掌握的,卻並沒有給時間讓學生真正掌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師已經習慣對於教材中的文章進行詳盡剖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學生的個人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要進行著重培養的,然而現如今,教師依然採用靜態重複灌輸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創新的意識,這樣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意義,所以,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變成真正能夠激發學生創新力對蘇教版國小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研究江蘇省沭陽縣夢溪國小楊曉靜的課堂,才能做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目標。

二、實踐教學的措施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對知識的理解各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個性方面的差異,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揚學生的個性。

(二)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且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所以在教師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髮表個人意見,並幫助學生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如在進行講述《學習夢想的力量》時,可以先通過讓學生擴充套件思維,談一談在瑞恩身上學到了什麼,瑞恩的精神是什麼,同時讓學生再談一談自己的夢想,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方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

(三)根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普及到教學中,而國小語文又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它所包含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所以在現如今的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做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所特有的影象、聲音及影像資料,將教材中的人物與事件重現在學生的面前,並讓學生身臨其境般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感受,從而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學生學習《觀潮》一文時,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將錢塘江來潮的盛況進行演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看體會到那“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聲音如同山崩地裂”的景觀。此外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還有利於突出教學特色,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從根本上就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完成教學內容。

(四)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教學遊戲為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將一些遊戲融入到語文課堂中。且在課堂中融入教學遊戲不僅可以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教師設計有意義的情景模式,將學生更好的帶入文章的情境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玩遊戲掌握知識,緩解學習壓力。所以在國小語文中融入教學遊戲不僅可以更好的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還可以從實際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採用生動的語言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能力語文作為一項特殊的學科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特點,所選入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包含了作者最真切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要想將這種思想感情真實的表達出來,傳授給學生,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與動作,帶動學生的感情。如在《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一文中,由於學生無法真切的感受到印第安人被迫離開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得情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增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為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由教師先領讀一部分內容,再讓學生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並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上的寫作情感,並在個人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突破學生的學習困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

三、結語

國小中的語文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它對學生的意義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為了教學的實際效果而不重視學生的個人發展,直接忽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擴充套件,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統一採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效果差。所以應當進行必要的改革措施,採用新型的教學模式。

  第三篇:國小語文的創新教學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創新教學法

語言的魅力在於說者和聽者思想上的交流,而國小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文字知識的理解能力。其中,閱讀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表達含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中的字詞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繼而才能通過組織精簡的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的感想。由於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以上重要的地位,其創新教學法的功效也必須做到行之有效才可以。國小語文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必須做到精心準備、集體研討、落實實施這三步。(1)精心準備環節是說,在新學期開始,教師要聯合學校資源、社會資源、家庭資源,為學生準備充足的閱讀材料以及上課過程中所用到的教具等,要對整個學期的材料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清單。(2)集體研討環節,我校採取開設晨誦課、閱讀課、讀書月、讀書節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國小部所有語文任課教師集體研討,制訂出合理有效的開展措施,特別是年輕教師,要積極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上課經驗,幫助本班級學生順利開展閱讀活動。(3)落實實施環節,這個環節的進行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學校要積極籌備所需圖書,教師要做好統籌策劃,學生則要積極參與。

二、在課堂上實施創新教學法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在課堂匯入、新授課、課堂總結以及作業練習四個環節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做到課堂上與學生多互動、多交流,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並付諸實際行動。教師只有牢牢抓住課堂教學的這四個環節,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建立一個輕鬆活躍的語文活力課堂,定能將學生吸引到語文天地中來,為班級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1)課堂匯入環節。教師要在這一環節採用的創新教學法有情境匯入法、故事匯入法、設問匯入法以及直接匯入法等,這相比以前教師直接交代課文頁碼讓學生自己先預習後講解的古板教學匯入法更能引起學生對所要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夠將課間玩耍的心收回到課堂上來,為接下來40分鐘的認真聽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2)課堂新授課環節,在課堂學習的中期,由於國小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集中精力的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要想充分利用課堂上40分鐘的時間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到經常與學生互動,通過談話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因為課堂氣氛太過沉悶而出現走神或者睡著的現象發生。(3)在課堂總結和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多數情況下讓學生自己總結或者通過小組交流派代表發言的方法進行課堂總結,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做到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重點來進行創新教學。

三、在寫作教學中運用創新教學法

由於寫作在語文學業水平測試題目中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大,在以往教學模式中就對寫作要求非常嚴格。例如,教導學生寫作時要善於利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使句子顯得更生動,使故事情節顯得更飽滿。但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學生往往不能在較短的時間掌握和學會應用以上幾種寫作手法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可是考試卻不會因此而推遲,教師就想出了在短時間內提升分數的辦法,就是背誦作文模板,雖然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對於背誦,學生卻輕車熟路,作文成績也能得到顯著提高。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教師賭題,學生背題,一旦出題內容偏離了學生背誦的模板,學生就會受到很大打擊,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對語文寫作的自信心,也會使學生找不到提升寫作能力的動力和方向,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要改變這種教學弊端,語文寫作教學模式必須創新,要時刻叮囑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可以借鑑自己曾經讀過的精美段落,但是不可抄襲。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作文演講比賽,品讀獲獎作文等活動讓學生開闊視野等。總之,國小語文的創新教學法體現在許多環節,正是由於教師的覺悟、學生的配合以及家長和學校的支援,創新教學法才能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上展現出其巨大力量。

  第四篇:國小語文創新教學的實施

一、給學生的思維鬆綁,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

對於語文這門學科來說,它並不能通過死記硬背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這對於語文的學習來說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想象的空間,引領著學生去想象,使學生能夠在語文的世界裡遨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恐龍的滅絕》的時候,瞭解這篇文章之後,學生會知道恐龍的滅絕是有多種原因的,這時候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暢所欲言,有的想象出恐龍能夠飛起來,有的想象它們互相殘殺等。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觀察和思考這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觀察中激發學習興趣。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訓練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揠苗助長》的時候,學生都知道這說的是一位古人,急切地讓禾苗長高,他就把禾苗拔高,等待著禾苗長高。學生對於這樣的寓言故事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觀察圖畫,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想象和探討,在討論中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

三、開放課堂教學,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問題“專家”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為學生傳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課堂過於死板,不利於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成為課堂的配角,使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問題,根據自己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是觀察員,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總而言之,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交給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上展翅飛翔。

  第五篇:國小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

1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如果單純的認為國小語文教學只是針對學生,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教師方面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在課堂上有一定的改進和創新,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課型設計方面進行創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實現創新。首先,要正確理解創新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按照成人的慣性思維來要求學生,要用一種欣賞或者是發現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為國小階段的學生,自身由於知識儲備以及閱歷所限,所提出的見解肯定會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學生的見解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教師需要避免學生創造的積極性因為冷落而遭到淡化。其次,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你不能預知同樣一個道理,在他的腦中會演化出什麼樣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所以,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個體的前提下,重視他們的學習和在學習過程中的發現,這樣既能夠充分調動課堂的積極性和整體的學習氣氛,而且也能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最後,打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沒有任何一種理論是能夠永遠不被推翻的,教師在教學的課堂內容上做好良性的設定,同時也要接納和有效的處理來自學生的疑問,甚至是對傳統理論和真理的一種“質疑”,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動腦,充分的發揮創新能力,而不是一個只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2國小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原則

2.2主導性與主體性原則

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教學是學與教的雙邊活動,是教的主體與學的主體的辯證統一,這就必然要求教師要以學生髮展作為教學的中心,讓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現的過程,教師也要從“傳道授業解惑也”轉變為“啟發、引路、組織”的角色,不要以為的教,而是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多讀、多問、多議、多動筆、多思考,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學有創造,學有個性,學有興趣,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發現者和創新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啟發人、引路人和組織者,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學的生動活波、主動積極,同時引導學生質疑書本上的內容也不失為一種方式,鼓勵學生不要盲目聽從,要用於標新立異,教師需要注意把學生匯入目標、匯入情境,要導在關鍵、疑難處,印在易混淆、核心處。只有遵循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原則,並且把它們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從而實現教學的目標。

2.2目的性與開放性原則

只有讓學生把所想、所疑充分的表達出來,才能夠開啟他們的思路,才能夠拓寬他們的發展空間,創造一個個性張揚、個性解放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性思維的開拓,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有效地、主動地參與學習。創新的基礎就是整合,國小語文教學具備一定的文化傳承的力量,這也是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注意能力點和知識點的到位,充分把學生引導到課文中和具體目標上來。這樣才能夠使得語文學科傳承文化功能的充分發揮。

3德智體美勞等其他方面的發展

語文作為一個在生活中具有實際意義的應用學科,它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語文卷子上的分數,更重要的是在人的心理素質、思想行為等方面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通過課本掌握了豐富的內容,尤其是在沒有很強烈的被教育的感覺下身臨其境的學習知識,逐漸形成對社會、對文字,對思想,乃至對人生的正確理解,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屬於一個引導者的位置上,要自身作則,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自身素養外,要從熱愛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教育、熱愛工作等多方面去努力,用力、用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人才。

4結語

語文課是一切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創新,只顧著追求高分數,就會本末倒置,其創新性主要表現在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思維,不斷地創新和更新教學方式,有步驟、有計劃地採取有效的措施,儘管目前我國的國小語文教學的創新在實踐方面依然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加強自我反省、加強交流和探索,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好地發展。

  第六篇:國小語文教學創新淺析

一、設定創造性的環境

教學本身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表面看來是一項很嚴肅、捆得緊、缺乏滋味的機械性活動,而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給它換味———在總體原則的控制下進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創設好學習環境,營造好求知的氛圍,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圓滿完成創新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首先,教學中要建立師生民主平等的關係。這是教學過程中最起碼、最主要的關係,是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相親、相愛”,“共生活、同甘苦”的主張充分印證了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建立好這種關係,學生的創造性活動才成為可能。其次,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就是說教師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生回答問題就是答錯了,差之千里。教師要學會運用幽默的語言來激發他,不能因學生回答不準確而快刀斬亂麻,與正確答案不符而否定,甚至發牢騷、嘲諷。這種教學,學生時時刻刻處在一種擔心、恐懼、緊張之中,時間一長消極心理油然而生,甚至自寨自棄。使他們的思維變得遲緩,機械照抄,背老師給定的答案。從此,他們的個性也就不再有張揚的可能。一堂成功的課,我們都有體會,無不是在老師、學生的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和學的。從而在這種歡樂之景中養成了他們積極思維、大膽提問、大膽探求的好品質。

二、採用創新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它的前提是教師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必須本身樹立一種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好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猶如航標燈,起著一個定向的作用,要讓學生學有所知,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刨,就得充分處理好教和學的關係,讓兩者都閃出智慧的靈光。要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要變“課堂為學堂”教材為學材”說師為導師”。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處理好創新也才真正領會到了其中的真正的含義。現代教育的關鍵是為了學生會學。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疑問、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發現、答疑這一過程來完成這一中心誠然,要真正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要徹底地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走出來,在教學中徹底改變原有的“填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向素質教育轉軌,向探究式的教學方向發展。因此,教師就要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即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走進課堂從頭講到尾,沒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講完就是背誦、作業、書寫。這一整套的教學方法,只是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他們的心理接受的是“不是我要學,而是要我學”,我們要將學生的這種觀念轉變過來即“不是要我學,而是我要學;不是學答而學問;不是學會,而是會學;不是因循守舊,而是別出心裁”。讓他們在學的過程中主動探索與創造,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那麼教師就要走下你那三尺講臺,來到學生之間同他們交朋友,共同探索,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有充足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三、鼓勵創新的動向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題。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思維內容或教師的講授提出疑問,和老師,同學一起探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語文,而且有利於促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因此切不可只是教師問,學生答”。認為提問是教師的專利,誰提出一個教師始料不及的問題,就被視為和老師在。抬竹槓“故意找碴子”,這些認識都是不對的。它們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養成善於誘導學生髮問的習慣,例如《鳥的天堂》有的學生問寫了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為什麼沒看見鳥?《跳水》中為什麼老船長要用槍逼兒子跳水而不用棒?《司馬光》中,不砸缸行不行?《林海》一文中為什麼課文中三出現了“親切、舒服”字眼。是不是用詞重複?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教師要給予高度讚揚,充分肯定。創新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起到主導、組織、啟發、促進、鼓勵、幫助的作用,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善觀察,善提問;敢操作。敢猜測;能獨立思考,能獨立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的創新、質疑,對他們的標新立異,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就要給予肯定、讚揚,自己本身做到不盲從權威人士。這樣設定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不斷質疑、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對問題的設定,使學生髮現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出結論。在觀察中得出假設,在假設上進一步分析得出緒論,真正地把課本知識轉變成自身的能力,這也才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本文對國小語文創新教學方法進行了淺析,分別從創造創新環境、創新教學方法以及鼓勵國小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創新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國小語文教學方法創新旨在培養國小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國小階段語文學習是整個學校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基礎,國小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夠幫助國小生學習更深的語文知識,為以後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七篇:國小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強調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法國著名教育學家盧梭曾提出了這樣一個教學觀點:“學生中心論。”該觀點指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學生自己的主導,一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通過自覺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願融於語文教學中,順利延續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此外,還要通過開展一些教學實踐活動來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首先通過檢查預習,學生知道這是一篇科普文,然後不斷地引發學生質疑,比如:為什麼地球只有一個呢?地球有沒有什麼“親戚夥伴”呢?地球上存在哪些生物呢?通過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祕的興趣。以此為契機讓學生自主閱讀這篇課文,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最後以小組的形式彙報。在此過程中教師做好及時的引導與鼓勵,並對相關的問題做好及時的補充與點評。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給予了學生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對自己所感興趣的段落有著更深切的體悟。大家一起合作探究,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國小語文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這就需要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也極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課堂效率。該教學方法的使用,既實現了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成功而有效的創新。

二、採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習習慣

語文是一門極強的綜合性學科,它將語言和文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也是一門極強的實踐性學科。在增長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是一種語言的學習,從而在語言能力的運用方面不斷得到提高,也更好地適應生活中的語言交往,更好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用生活中的經驗來解答書本知識中的疑慮,用生活中的樂趣來化解課本的枯燥,讓課本上的靜態文字活躍為生活動畫,讓教學更生活化、形象化,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學習《七月的天山》這篇遊記文時,在上課初始教師播放課件激趣引入:有人去過新疆七月的天山嗎?請到過此處的學生給大家介紹美景和感受,隨後老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習。品字、品詞感悟語言,從不同方面瞭解作者描寫景物的特點:雪峰的高遠壯麗,溪水的清澈、歡快;森林的茂密、寂靜;感悟作者從不同角度對野花設喻的妙處。學習作者由遠及近、從高到低的描寫順序的寫法,為以後寫作做好鋪墊。節假日期間,孩子們跟隨家人去了“唐布拉大草原“”那拉提風景區“”果子溝野生基地”等旅遊勝地,學生在遊覽中用課堂上所學習的方法,對景點的景物有所觀察。遊玩後安排他們完成一篇“配畫習作”。學生不僅畫出了自己心儀的美景,興高采烈地交流了自己的遊賞感受,而且他們帶著獨特的體驗,應用移步換景法描述了所見景物,飽含真情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其中一個學生寫道:(摘要)“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家鄉伊犁有連綿不絕的山峰,藍天白雲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有奔騰的駿馬,休憩的羊群。草原上灑落著雪花一般的蒙古包。美麗的哈薩克姑娘端上一碗馬奶,配上蜂蜜酥油,小夥子們彈著動聽的冬不拉,歌唱著我們可愛的家鄉。”在交流課上,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作比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真實理解。這樣將生活活動與語文學習相結合,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習作能力。與此同時,在學生真切的體驗中,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也是教學情感目標上的實現。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更符合國小生學習上的認知水平,更能滿足他們的認知需要。同時,也讓語文知識的學習轉化成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僅收穫了知識,也享受了生活,並對生活產生了熱愛之情。

三、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培養注意力

在時代的日益發展下,現代資訊科技的使用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所以,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已逐漸走進了課堂,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輔助教材,它完美地將文字、聲音以及影象融合成一個畫面,圖文並茂地展現出來,將學生從黑白的書本世界帶到一個多彩的動態樂園,通過多媒體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呈現給學生,並通過影象的視覺效果、聲音的聽覺效果等來刺激學生不同的感官,以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也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以《魯濱孫漂流記》為例。這是一部外國名著,文章涉及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需要教師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將文章中涉及的內容以課件的形式展示,並結合地圖為學生講解文章涉及的地理知識,從而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提高學生對外國名著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選取與其相關的影片來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的名著教學在多媒體的應用下,不僅讓學生看了一個喜愛的視訊動畫,也將名著梗概放大化,讓國小生完整地看到一個名著故事,既學到了知識,又學得有趣。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也化解了閱讀名著的困難,增加對名著閱讀的喜愛。國小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教育學科,它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也因為這樣,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更適合國小生的發展需要。因此,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既能體現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能在豐富國小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第八篇:國小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1.當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的現狀

1.1陳舊的教學觀念

目前國小語文教學中陳舊的教學觀念嚴重阻礙了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的創新發展。雖然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開展,但一些新的教學觀念還並沒有深入人心。在當前的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單純學習語文知識而忽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現象。教師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明確,從而走上了應試教育的老路。教師片面去追求學生學習成績與提高升學率而不顧學生的個性特點,單純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進而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

1.2單一的教學模式

當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師單純地教、學生機械地學的現象,這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這種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唱獨角戲,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導致課堂學習氣氛沉悶而且壓抑。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訴求,沒有應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進而限制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升。

1.3不合理的評價方式

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具有單一性,呈現固定化的模式。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單純是去看學生的具體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與個性特徵來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使得一些後進生學習吃力而得不到教師的重視與鼓勵,會漸漸讓他們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師給學生所定位的學習目標是針對整體學生提出來的,但這裡就存在學生之間由於學習特點與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此在完成學習目標上面也有先後之分。教師在這裡就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不利於開展因材施教。

2.國小語文創新教學的`有效途徑

2.1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需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充分重視學生的個人訴求。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感悟、理解與掌握,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加深學生的語文課堂情感體驗,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來不斷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

2.2創新教學方法

國小語文教學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逐步建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像在學習國小語文《推敲》這篇課文時,教師需要著重講到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個典故的出處,進而讓學生們討論課文中所說的,是用“推”好還是“敲”更好。進而由此積及彼,讓學生逐漸明白做人的道理,要有禮貌地去敲門,而不是粗魯地去推,推門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從而通過這堂課來加深學生的現實情感體驗。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實踐性與綜合性相結合,讓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通過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個性特徵來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來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不斷促進課堂內外聯動。

2.3完善評價模式

教師需要不斷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能單一地從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而是要注重學生的進步多少與學習過程。教師要建立健全學生評價機制,不僅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還要聯絡學生的課外學習情況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做到公平公正、科學合理,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多關注後進生,多給他們支援與幫助、引導與鼓勵,逐漸使他們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逐步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3.結語

由此看來,教師要在實踐中逐步創新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不斷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新問題與新情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模式。逐漸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愛上語文,提升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開拓進取、探索實踐的創新意識,讓國小語文教學逐漸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逐漸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創新能力強的人才。

  第九篇:國小語文教學模式創新

一、語文教材的基本機構看創新

1.教材設定涉獵廣泛

新課標下的人教版語文課本,教材共分8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按照專題編組分別為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組成。就單從語文教材的基本結構中可以看出,語文課本內容的設定涵蓋了各個領域的內容,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的“資料袋”或“閱讀連結”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瞭解文章的背景和發展過程。這樣的設定使語文課不在單一,通過綜合性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2.口語與習作並駕齊驅從新課標人教版的教學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口語與習作教學安排”這是一種創新,一種將口語與習作兩手抓的創新。由於考試中作文的比重比較大,教師們會格外重視寫作這項能力,從而忽略了口語的訓練。雖然說將國小語文的學習聯絡到未來工作生活中有些遠,但蝴蝶效應相比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小細節都可能是那隻蝴蝶,所以我在這裡這樣說也無不可。生活中絕大多數應用的更為廣泛的是口語也就是溝通,試想一下,每次跟同學交流跟老師交流我們都不可能先打一個腹稿然後再滔滔不絕的說出來吧。所以在國小語文的學習中將口語與習作教學擺在同等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這裡我們就“第六單元”感謝與安慰我主題的口語與習作為例進行分析。這個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觀察聯想人物之間的關係,並指導學生根據畫面提供的內容聯絡生活世界談談所聞所想。先口頭表達自己通過觀察看到的內容,回憶生活中的經歷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將感受寫出來轉化為文字的形式。

二、從語感訓練看創新

語感作為學習過程的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國小語文的教育中培養語感這種能力是一種創新,一種非常有必要的創新,薛法根老師在多個教學例項中都很好的展示了語言訓練將語文教學從無形到有感的轉變。

1.設定氣氛

正確的朗讀需要視覺聽覺與感觀思維的全方位的投入,薛法根老師在《我選我》中示範閱讀根據班級實際要推選學習委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代入式閱讀的方法,使文中“介紹”一詞運用到實際中來,讓學生參與自我介紹。介紹他人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什麼叫介紹,介紹有哪幾種方法。隨著課程的推進,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語脈變化和整體思路,達到進入角色,進入文章情景的目的,從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感情的抒發,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感情線路。

2.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展開聯想

只有理解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對於讓學生頭痛的閱讀理解這一難點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出現“捕鳥”一段,連續的九個動作,把雪地捕鳥這個系列性動作表現的生動且有層次,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往往效果並不好。但是調動學生的體驗,根據自身經歷再來記這個捕鳥的過程就簡單的多了,緊接著聯絡新課標中口語與寫作同時培養的目標,我們可以讓學生仿寫遊戲,讓學生沉浸在遊戲中,並且能夠高效且長效的再現一個個生動的遊戲場面,這種參與性極高的課程,想必不會有學生不願參與,畢竟這比枯燥乏味的課程講解有意思的多。

三、從學習方式看創新

按照我國新課標課改提倡的教學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在低年級實施“我會讀”、“我會寫”的設計理念,在其他年級的應用中需要結合中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激勵有道的語氣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方式進行。人教版國小語文對老師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是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同時進行的,比如在課文《風箏》中寫道“我查詞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這個提示,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這種方式不是命令式的,而是通過學生參與性的學習到了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來理解我們所不知道的字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著重培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文中語感訓練的方式進行,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都是國小語文創新模式下的必要手段。

  第十篇: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創新

一、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

創新意識強的人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和創新勇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從學生時代就要培養他們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

1.建立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環境。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新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營造一個民主、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條件。①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重視學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②經常表揚那些獨立思考、別出心裁的學生。③延緩評判。這樣能給學生心理帶來安全感,消除他們怕受批評的緊張情緒,更好地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如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課文中所寫錫林郭勒草原是美麗和歡騰這兩部分,結構相同,都採用總分的寫法,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部分,並歸納出學習方法:a.初讀,弄清每句話寫什麼?b.細讀,抓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c.品讀,體會作者感情。d.配樂誦讀,想象,入情入境。然後鼓勵學生用此方法自學、討論錫林郭勒大草原如何歡騰這部分。

2.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為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要打破學生定勢思維,鼓勵學生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思考、表達。如學習《紫桑葚》,初讀課文後學生髮現,本文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為什麼課題是“紫桑葚”呢?抓住這一疑問,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思考、討論,最後學生明白了作者是在借那幾個甜甜的紫桑葚,來表達許世友將軍愛民如子,愛兵如子的高尚品格。

二、教學生“活學活用”的方法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語文教學目的之一。但不能讓學生的思維陷於定勢的習慣,這樣容易成為思維定勢的“奴隸”,學生創新的需要、動機得不到有效的激發,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將無處依附。如:給《大拇指湯姆》這篇課文寫續寫時。學生大多數在模仿這一定勢習慣之中,於是,“湯姆變成英俊的王子和公主結婚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不斷出現,卻總是跳不出喜劇結尾的圈子。後來我提出:除了結婚還有別的結局嗎?定勢習慣就像一層紙一樣被捅破,於是學生又說“成為好朋友”“成為兄妹”。如果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時間跨越,學生的思維就更顯廣闊了。例如“:小湯姆來到我們身邊”沒有了思維定勢的束縛,學生思維就能做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要想走出“怪圈”,就要教給學生走出怪圈的方法:

1.啟迪學生髮揮想象。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藉助創造性想象豐富自己的心理活動。如學習《海上日出》這一課時,學生通過閱讀已知海上看日出的壯觀景象。我以“XXX,我讚美你”為題,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進行說話練習,學生想象豐富,結果百花齊放,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

2.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幻想是想象力的昇華,其特點在於擺脫了現實的束縛去塑造未來。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和愛護學生的科學幻想,使幻想變成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創新作文旨在一個“新”字。如在學習了童話、寓言之後,讓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仿寫童話如《我是白雪公主》《我變小了》;科幻文章《火星人》《月球使者》等。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打破傳統作文方法,讓學生放膽去寫,自由思索,對那些大膽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幻想,熱情鼓勵。3.引導學生善於聯想。聯想是從已知事物聯想起其他相關的事物,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的思維方法。如果把未知事物相關聯絡進行觀察、類比,發現其特點,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變未知為已知,從而有新的發現和發明。如學了《觀潮》,學生由此聯想到賞月,看雪;學了《小草之歌》這課後,老師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讚美臘梅》,既真實地描述臘梅的外形,又聯絡相應的品格精神。

三、給學生一個發揮創造力的天地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鍛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全面開放課外活動設施。課外活動要為學生施展創造才能提供舞臺,使學生的創造發明活動有資料、有設施、有場地。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開展導讀服務活動。如“作文創新大賽”學生不受限制,自由表達書寫。

2.創辦學生自己的手抄報。創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心理能力。班級手抄報每月一次。主題內容由學生自己定,然後在班會課上討論通過。圖文並茂很受學生歡迎,全班同學一起分享知識的大餐。總而言之,在國小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這樣“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傑出人才”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