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的應用論文

校園 閱讀(9.42K)

【摘要】歷史作為國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整個國中的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國中的歷史教學也吸取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尋求更有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國中的歷史教學中進行史料知識的補充是一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益舉措。立足於教學例項,首先指出了國中歷史補充史料知識的必要性,然後為教師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國中歷史;史料知識; 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傳播開來,有相當一部分國中歷史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始豐富國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史料知識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引起了國中歷史教師的重視,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阻礙,因此,在今後的國中歷史教學中,還需要師生合作互動,不斷摸索,積累成功經驗,然後大力推廣,促進國中歷史教學能夠更有效的實現。

一、國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知識的必要性

(一)擴充歷史教材知識。我們知道,國中歷史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的有限的,它更重視的是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所以一般情況下歷史教材一經編制完成,就會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固定性,即使修訂也只是增加一些圖片或案例,空間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將大段的史料知識編入教材。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歷史的考題所呈現的背景材料基本上很多的史料知識,這些材料學生在課本上基本不會見到,如果教師不在平常進行必要的補充,學生在考試時可能會不懂得用什麼知識答題。另外,由於歷史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好多學生對於歷史上一些政策或者習俗可能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將補充必要的史料知識,就可以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也會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歷史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掌握一些歷史事實,它的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利用知識來明白一些道理,進而能夠分析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史料知識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見解,促進批判思維能力的發展。但是,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基本上把重點歷史知識的傳授上,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對於史料知識則涉及較少。這樣的方式只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枯燥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史料知識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促使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索和思考,進而增強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三)轉變教師角色。新課改的理念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是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基本上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而將史料知識引入國中歷史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走出這個怪圈,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解放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師生角色的共同轉變。

(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現在的學生大都習慣了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對於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則不太擅長,這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史料知識的引用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加深對歷史的瞭解,還可以瞭解一些多元化的學術觀點,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開發,進而進一步形成學生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二、國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知識的應用對策

(一)增加對史料知識的關注。史料知識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豐富性,教師應該增加對史料知識的關注。將史料知識融入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藉助一些新的網路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實時的瞭解一些史料知識,將每天進行史料知識的積累成為一種習慣。歷史是我們瞭解自己的重要工具而且它是一個既定的事物,基本上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學生養成每天閱讀和積累的習慣,才會不斷的昇華歷史中蘊含的價值,從而為教師在課堂進行講解時奠定一定的基礎,並進一步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舉例來說,在講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骨復原像、山頂洞人頭骨復原像和現代人頭像,然後對其外秒特徵進行描述,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瞭解北京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區別與聯絡。

(二)增加對史料知識的討論。由於國中的學習較為緊張,因而一些教師不願意花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一些探究式的討論,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其實,如果讓學生進行一些史料知識的討論,對於學生的學習的提高更有效果。另外,史料知識是活生生的社會例項,如果僅僅像記憶知識點一樣的死記硬背地進行積累,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不大。史料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的歷史敏銳性進行培養,學生只有通過激烈的討論和交流,才能將史料知識中內含的知識進行內化。舉例來說,在講解有關“代議制”的知識時,為使學生更好的瞭解英國議會、內閣首相以及英國女王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分組扮演內閣首相、英國女王以及眾議員等角色,讓他們根據對英國首相布萊爾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決定的合法性等進行探討,在扮演中體會各人物的權利以及權力界限,講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應用。

(三)增加對史料知識的課堂應用。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是,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讀一些史料知識進行引用,作為案例進行相關的分析,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秦代的焚書坑儒事件時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必要的瞭解,並且瞭解相關的例項,同時可以與我國當代的“科教興國”戰略進行對比,教師可以通過正反的對比是學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和知識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意義。

(四)突出對史料知識學習主體的認識。教師應該改變應試教育下的教師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進行史料知識的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在講解有關科舉取士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對一些科舉取士的案例進行舉例和講解,一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二來還可以最大程度的共享資源。

綜上所述,在國中歷史學習中引入史料知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積極性的高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完全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雖然目前的國中歷史教學對於時事政治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隨著成功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失敗經驗的不斷總結,它必然會對國中歷史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促進國中歷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豔.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新課程,2016,(09):73.

[2]陶媛.國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鄉土文化資源的思考與建議[D].華中師範大學,2016.

[3]李現麗.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2,(29):61.

[4]鄭麗霞.國中歷史探究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3.

[5]謝藝明.史料教學中發展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