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歷史知識點

校園 閱讀(1.48W)

1.維新變法運動的背景:①甲午戰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2.維新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3.公車上書:,《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4.公車上書失敗以後,康、樑創辦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宣傳維新變法。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歷史知識點

5.百日維新:,釋出了一系列變法令,開始了變法。1898年是舊曆戊戍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戍變法”。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政治);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經濟);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教育和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言論);訓練新式軍隊(軍事)等。

結果: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意義:戊戌變法是一次救亡圖存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對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深刻影響。

6.戊戌六君子:

  第8課辛亥革命

1.同盟會的成立

①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②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選舉孫中山為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同盟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族革命運動。

2.同盟會革命綱領和三民主義

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寅“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取得武漢三鎮的勝利。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土崩瓦解。4.1912年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中華民國任臨時大總統。

5.辛亥革命的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功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侷限性: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導致革命的勝利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背景: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封建思想並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興起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2.新文化運動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3.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高舉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

4.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俄國十月革命,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

5.1918年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辦了《每週評論》以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

6.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不足(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