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0篇)

校園 閱讀(2.8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0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有人喜愛《三國演義》;有人喜愛《格林童話》;也有人喜愛《一千零一夜》;但我更喜愛《昆蟲記》。

從小我就喜歡植物、動物,尤其喜愛小昆蟲。有一次我生日,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昆蟲記》,我高興極了!我拿起書迫不及待地開啟一頁、兩頁,狼吞虎嚥地讀著,連生日都忘記了。

看完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原來昆蟲世界裡還有很多不可思議、令人驚訝的事。我原以為每個昆蟲的媽媽都會撫養自己的孩子。沒想到螳螂媽媽生完寶寶就離家出走,就再也沒回來。它連一次都沒有回來瞅瞅自己的寶寶,真是個狠心的媽!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在生活中,要是我們的父母也像螳螂媽媽一樣,那孩子沒錢吃飯,沒人撫養,豈不成孤兒了?所以父母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螳螂寶寶從小就獨自生活,相比之下,我每天有父母的呵護,還有其他長輩的疼愛,我的生活真是無比幸福。在這段幸福的日子裡,我要好好珍惜,刻苦學習,享受生活。

我以為帶著美麗的光芒,在夜空中為人們帶來光明的螢火蟲只吃植物,沒想到它卻是一隻殘忍的昆蟲。它首先找到它的食物——蝸牛,然後把它隨身攜帶的小兵器——兩顆獠牙,迅速抽出來,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肉湯液化。可見它是多麼殘忍啊!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睜開雪亮的眼睛,千萬不要被美麗的外表所迷惑。

我覺得蜘蛛織一個網應該很簡單,可是看了《昆蟲記》後,我發現織一個網談何容易!只見小蜘蛛從嘴裡慢慢地吐出白色的細絲,然後從牆角這邊爬到牆角那邊,好不容易織好第一根線,可是風一吹,“嘣”的一聲線斷了,然後它又一次這樣織起來,不到一半線又斷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織啊織,終於把一張網織出來了。小蜘蛛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使我感動了。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小蜘蛛那不怕困難、頑強學習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2

關於《昆蟲記》,讓我感到詫異的是它的寫法。與以往看的書,《××百科全書》或《××資料庫》那種一抓一大把的介紹書不同的是,我更傾向於把它看成一本散文集或者是小說。對,一本以記敘昆蟲的生活中閒情雜趣的散文集或者是小說。儘管我知道這可能對於原作者亨利·法布林是一種汙辱。

以獨特的視角,看所能看見的最細微、最有趣的世界。

是我對《昆蟲記》這本書的評價。從內容上來看,我從來沒有讀過以昆蟲來作主題的書,當然我說的‘書’裡不包括寓言。我能夠感覺的,在亨利·法布林的書裡,所有的昆蟲都是它最本質的樣子。那是一種沒有被人類的想法所捆綁的,昆蟲所具備的最自然的樣子。它們的世界裡沒有勾心鬥角,只有生存這一種本能。

我不能接受寓言中對昆蟲的低毀,畢竟那不是昆蟲自己的錯,作為同樣是生物的我們沒有權利去左右他們,毀壞它們的名譽。

這同時久造成了我對《昆蟲記》中昆蟲原原本本的世界的嚮往。不被束縛,沒有權利,只有生存。我認為那是一種無法比擬的美好世界,儘管有廝殺,儘管充滿危機,但它永遠是單純的質樸的。

總覺得可以看出些什麼,儘管是昆蟲,儘管它們的世界是那麼的細微。昆蟲,其實很單純,他們就只想著生活、生育、繁殖後代,只要有這些他們就滿足了。總是想去它們的世界看看,可能危險重重,但總會有一些新奇的事發生,會是什麼呢,不得而知;總覺得可以去看,那個關於昆蟲的世界,可能只是一隻可以活過一夏的螢火蟲,但那總是一種新的冒險吧,會是什麼時候,不得而知。

哪怕是一次,就算是透過書,也想去看一看。那個有昆蟲的、無法比擬的美好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3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將我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使我特別著迷。書中記載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蟲大戰,讓我知道原來昆蟲之間的愛恨情仇竟然和我們人類相似……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掠奪者——紅螞蟻。它們驍勇好戰,以搶奪為生。它們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需要有人伺候,因此它們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搶奪黑螞蟻的蛹,孵化成自己的奴隸。在紅螞蟻進軍的途中,作者法布林耐心地設下了四次圈套“阻擾”紅螞蟻的集團大軍前進,儘管難度一次次加大,但是竟沒有一次能夠成功阻止紅螞蟻前進的步伐。由此可見紅螞蟻不僅有著堅強的毅力,而且還具有極高準確的記憶力。

接下來,我們再認識一下歌唱家——蟈蟈。蟈蟈為三大鳴蟲之首,一般發出聲音的是雄性蟈蟈,在深夜的田野裡我們經常能聽到它的“歌唱聲”。蟈蟈以食昆蟲為生,是農民伯伯的小助手,因此它還有“田間衛士”的稱號。

最後,將要登場的是勤勞者——蜜蜂,小蜜蜂的腦袋圓圓的,黑溜溜的眼睛咕嚕咕嚕地轉,甜蜜蜜的嘴巴小小的,小巧玲瓏的身子,細手細腳。別看它長得小,它可是一種危險的昆蟲,它的尾巴里藏著一根小小的毒針。毒針一旦扎到人身上,就會讓人的身體起個大泡。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蜜蜂就會飛到花叢中採蜜,一直到秋天收集花粉結束後才放肯慢腳步,休息一下,可真算的上是昆蟲中的“勞模”了。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寫出像《昆蟲記》這樣了不起的作品,就要像法布林一樣做一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4

集昆蟲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

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讀後感5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立刻被書中各種各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昆蟲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驚歎:“大自然是多麼奇妙無窮啊”!

在法布林的筆下,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凶猛的狼蛛……這些昆蟲彷彿都活了過來。在你面前嬉戲、捕食,讓你身臨其境,留戀忘返。

糞金龜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關於他的故事法布林費了不少心思,當糞金龜搬運它的圓球時,作者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與出色的觀察力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它用後腿抓緊這個圓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著前進,每次他都選擇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艱苦的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為泡影。此時一個固執勤勞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欽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筆將昆蟲們的一舉一動記錄的如此詳細,難道不是依靠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嗎?看來《昆蟲記》不僅教會了我眾多的昆蟲知識,還有發現昆蟲的祕密的訣竅---耐心和觀察。當你對昆蟲看久了,再回憶起來昆蟲的樣子,名稱、生活習性都已爛熟於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蟲記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蟲”這一層面上的,如果人類肆意破壞森林、河流、田地,那麼昆蟲變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復存在,那還怎麼觀察昆蟲?《昆蟲記》中各式各樣的昆蟲,包括法布林在內,他們都不想讓這部著作消失吧!

昆蟲記用那奇幻的語言帶我走進昆蟲們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生機勃勃的昆蟲,讓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貴;他記述了昆蟲複雜多變的生活習性,使我學到了知識、明白耐心觀察的重要性。讀到它,真是我的幸運。

《昆蟲記》讀後感6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7

走在跑道上遇到了高一時發誓要一起走到時間盡頭的朋友,也只是恬淡一笑;500字作文我"哼"了一聲,老弟立刻像一個受罰的國小生低下了頭。我們也進西山公園盡情遊玩。他們令許多人汗顏?我拿了一個雪白雪白的、大大的貝,那貝的兩片貝殼象佛的手相互握著,所以賣貝的人說它叫:“千佛貝”二十年才能長成這麼大。

這套書有十本,每本都有一隻昆蟲的介紹,關於它們的愛好、動作、習性等,其中第八本“夏日的音樂家”------蟬,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故事介紹了一隻名叫“小樂”的蟬,它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但在以後的生活中,它獨自面對一切,學會了堅強。有一天,它遇到了另一隻蟬“納”的凶猛襲擊,它沒有逃避,勇敢面對,最終艱難地活了下來。它的堅強、勇敢使我很慚愧。我已經是一個十歲的女生了,好多事還要依靠著家人才能完成,比如上下學要婆婆接送,晚上睡覺一定要抱著媽媽,很少一個人獨自購物……小樂的獨立感染了我,一隻幼小的昆蟲能在自己的凶惡的世界裡生存下來,得付出多大的勇氣。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我也要學著“小樂”,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並做好;自己不會做的,要嘗試學著做,並努力學會、做好。在國外,像我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會做簡單的飯,洗衣服,收拾房間,獨自看孩子,修剪草坪……而我現在什麼都不會,以上的事是我下階段的學習自理能力的目標,爭取在暑假期間,幫媽媽分擔一部分家務活。

《法布林昆蟲記》雖然講述的是昆蟲們的生活,但無不展現了它們的個性,處處流露出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從這套書裡既學習了小昆蟲們的知識,又領會了生活的道理。

《昆蟲記》讀後感8

讀《昆蟲記》比《海底兩萬裡》要耗時很多,這也許是《海底兩萬裡》比它更好理解,故事性也更強一些吧。總之,今天終於把《昆蟲記》讀完了,原來昆蟲世界也是如此有趣,和海底世界一樣令人著迷。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的,螞蟻是以蚜蟲分泌物為食,格朗多克蠍子和納博訥狼蛛誰更勝一籌……

這本書並不像那些標準的科普書,從來沒有東拉西扯:這種昆蟲是什麼門什麼目,但又不在什麼屬什麼種。《昆蟲記》給人的感覺是很平易近人的,雖然是在描寫昆蟲的特點,但卻時常會令人發笑,感覺和作者一起走進了一個詩化的昆蟲世界,去探尋一些詩化的昆蟲的奧祕。就像天牛幼蟲是破壞樹木的罪魁禍首,終日在樹木體內以木屑為食物;螳螂的那對危險而完美的捕獵工具是如何為民除害的;松毛蟲會繞著花盆排著長隊轉圈圈;蟋蟀的住宅有多麼豪華,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的才是最好的……。讓今人頭痛的科普文變得和戲劇小說一般有趣,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近昆蟲,瞭解昆蟲,讓平凡的昆蟲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所以,在我看來作者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昆蟲學家,它更像是一個擁有特殊素材進行創作的文學家。他以千奇百怪的昆蟲為物件,以它們的生長習性為材料,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的可愛之處。

記得羅丹的一句名言:在我們的世界裡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布林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美,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永久的快樂的世界,並用文字把這些美這些快樂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撥開生活的浮雲,就可以發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我們曾經不也是這樣嗎?希望大家都可以將美留在自己的眼中留在自己的心中,不一定要和法布林相同,卻一樣可以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昆蟲記》讀後感9

這個暑假,我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我知道了食糞蟲怎樣滾球積攢食物的;蟬是怎樣蛻殼兒的;螞蟻是怎樣吃蚜蟲的分泌物的……。

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勞作、生育、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這些蟲子,多麼奇異,多麼有趣啊!這些我們看來很平常的小動物,在法布林筆下都變得那麼有趣。

在蒼蠅和食屍蟲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它們可以快速的分解食物。比如一個農民伯伯打死了一隻老鼠,那麼,蒼蠅和食屍蟲就會馬上趕過來。蒼蠅會在老鼠身上產卵,過一兩天小蒼蠅就出生了,它們會把老鼠身上的肉吃掉。這期間食屍蟲會在老鼠身下用它那尖利的爪子挖洞,等蒼蠅吃完肉後,食屍蟲就會把老鼠運回家。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接下來一篇篇生動的話語;一張張動人的畫面,使我第一次進入到了昆蟲的世界。還有法布林,他在觀察毛蟲旅行時;他在不顧危險的捉黃蜂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當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的推斷高鼻蜂毒針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積累經驗,一次又一次。

我們都應該向法布林學習,學習他為探索大自然而付出的精神。而我們現在,當老師佈置幾道難題時,又是怎樣去對待的?為什麼別人做得出來,我們就做不出來?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沒有上進心,只會向簡單的題目挑戰,不敢向困難的題目挑戰!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戰,那麼,也就是永遠的弱者!

《昆蟲記》讀後感10

星期天,我在書架上翻書時,偶然看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想查詢資料,又一次翻開了昆蟲學家法布林是如何描寫昆蟲的。

但我開啟後,我被書中的一切吸引住,我滿懷興趣和好奇心地讀起來,從前言中我瞭解到《昆蟲記》又洋洋十卷之多,翻譯成中文有兩百多萬字,從理論和科普意義上說,《昆蟲記》算得上是一部生物學著作,然而從作者的生動敘述,語言細膩描寫和豐富獨特的想象力上來說,它又堪稱為一部極佳的文學名著。書中的內容又很多,比如:黑肚皮的塔藍圖拉毒蜘蛛的故事,虎紋園蛛以及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巖家蟹蛛所結帶黏性的網還有蜘蛛離鄉記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還是”松毛蟲的故事”。故事中的松毛蟲都很有集體主義精神,在一隻松毛蟲結網時,別的松毛蟲不會只顧自己的窩,如果它看見前面有同類在織網,一定會拔刀相助,跟著前面的松毛蟲一同吐絲,領頭的松毛蟲此事任務都很重,它要一邊探路一面吐絲,比如一隊松毛蟲圍著花盆的缸沿結網,他們就會一隻跟著一隻,排著整齊的隊伍,可能偶爾會有幾隻走出來,但那是很少的……。

讀了這本《昆蟲記》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啟發很大。我覺得法布林能天天觀察,時時觀察,不怕辛苦,不懼怕困難,通過自己認真仔細觀察寫出了這部詳細的《昆蟲記》,他改變了許多人的錯誤看法,這種探索科學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應該學習他好學鑽研,勇於探索實踐的精神,遇到問題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因為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得科學知識,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