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昆蟲記》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9.37K)
《昆蟲記》讀後感1

昆蟲,大家一定對這些隱藏在草叢中,葉片上等地方的小小生命很陌生,那你就去問問《昆蟲記》吧。在19世紀末,法布林在荒石園中撰寫出了《昆蟲記》,從此《昆蟲記》,誕生了!

《昆蟲記》讀後感通用10篇

《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及捕食方式,像我們熟悉的勤勞的蜂,美麗的蝶,自然就成了它的主人公。一拿到,我就喜歡上了它的充滿童心與富有詩意,並且深刻地記住了作者法布林。

與人類一樣,在昆蟲的世界裡,母愛也必不可少。像蜘蛛媽媽,小寶寶一出生,就給它們最好的生活,幫它們找食物吃直到寶寶長大,它再安心死去。

《昆蟲記》中有弱肉強食,有骨肉相殘,但執著仍然是不朽的主題。松毛蟲,是一種執著的生物,它們只會跟著領頭的一隻走。法布林就跟它們開了個小玩笑:法布林把小木板放在花盆邊上,他把領頭的松毛蟲放了上去,其它的馬上跟了過來。法布林拿走了木板,松毛蟲就圍著花盆邊轉起了圈圈。不一會兒,松毛蟲們已經不分頭尾了,誰都可以算是領頭。法布林本以為它們過一會兒就會發現的,但天有不測風雲,松毛蟲們竟一直轉了三天三夜,有的累得掉了下來,有的竟還在執著得轉著圈。

法布林對昆蟲的描寫,是細緻入微,令人讚歎的。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它用超人的觀察力捕捉著,那是“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十八世紀寬大撐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冽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這就是蟬的形象。”法布林對上千種的昆蟲進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畫,讓讀者真切地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走進《昆蟲記》,讓我真正體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從內心深處熱愛我們這美麗而可愛的蔚藍色星球!

走進法布林,讓我領略到他“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更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2

一個奇蹟,一聲驚歎。——讀《昆蟲記》有感

今天,我懷著驚訝的心情,讀完了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更是他創造的一個偉大的奇蹟,贏得讀者聲聲的驚歎!

作者法布林用人性化的方式觀察蟲子,向我們展現了昆蟲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能寫得這麼引人入勝,都源於他的仔細觀察,讓我驚歎的是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有沒有恆心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仔細閱讀了《昆蟲記》,在讀完這本書後讓我認識了一位具有耐心、謹慎、精巧、機敏的法布林。更加令我最敬佩的是法布林的精巧、細緻,他觀察的每一種昆蟲都寫的那麼詳細,即便是很小的昆蟲都寫得很生動細緻,真的非常了不起!

書中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也體現了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一塊地,這就是我的夢想。”這塊不值錢的土地,在法布林眼裡卻是多麼具有價值!這是他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就是這一塊土地!

法布林用了一張胡桃小木桌陪伴他終老,這份執著與堅持也見證了法布林畢生對昆蟲的痴迷與無悔。法布林的昆蟲實驗室在荒石園,法布林的後半生就隱居於此,他用了畢生的精力投入到荒石園中,並把荒石園打造成為了全世界自然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書中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食方法,這來源於在法布林小的時候就對昆蟲很痴迷。法布林經常放鴨子時偷偷地去捉甲蟲、追蝴蝶。因此沒少受到過父母的責罵,但他仍然執著於對昆蟲觀察。法布林經常把捉到的昆蟲都用樹葉包著塞進口袋裡,然後躲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慢慢地拿出昆蟲讓它們活動起來,仔細觀察昆蟲的每一個細節並記錄下來。

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痴迷,逐漸把法布林引入了昆蟲學的最高殿堂。因此,法布林也創作了一部不朽的昆蟲史詩——《昆蟲記》。法布林事蹟也告訴我們:選擇任何一件正確的事情,無論面臨多少的困難,只要我們認真、細緻、堅持並全力以赴,一定會在平凡中成就偉大!

《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文藝作家。他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物理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鑑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裡克米斯特拉爾讚不絕口。

《昆蟲記》是法布林耗費了畢生的心血所著的,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不僅僅這本書值得讚揚、褒獎,作者研究昆蟲的過程更是值得我們認同與尊敬的:在法布林的那個年代,研究昆蟲就是將昆蟲解剖,研究內臟或者是將昆蟲浸泡在燒酒中,再瞪大了眼,觀察它們的頭、胸、腹、爪、翅、觸鬚等,再將它們分類。可是他們對昆蟲的生活習性及那些器官的用途卻漠不關心。當時的生物研究室就是酷刑室、碎屍間。而法布林卻不一樣。他在“荒石園”裡,讓昆蟲們活蹦亂跳地生活著,讓它們仍然自由自在的鳴唱,而他就在旁邊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有時能從早待到晚,真是廢寢忘食。並且,他的記錄正像他文中的一句話:“既未胡亂新增,也未掛一漏萬。”處處都細緻入微、通俗易懂。他讓血腥、冷酷的生物學變得生動而趣味。

《昆蟲記》一書,不僅僅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林精神。我們要學習法布林的精神,執著、專注的追求自我的目標,認真的觀察與探索;尊重、善待一切生命。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林所寫。它不一樣於百科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林用生動趣味的描述著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為裡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之後我是越看越有興致。此刻,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資料,反覆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裡,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先我一向以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裡還會有“音鈸”,此刻才明白動物的身體裡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歎——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著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說: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為了研究昆蟲,法布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述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林那執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林對於昆蟲那種執著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為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願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悅心境。”幾年前,我和小夥伴一齊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閱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當學習法布林執著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著、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昆蟲記》讀後感6

國小生昆蟲記讀後感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是一群昆蟲共同譜寫的生命樂章、是一部永遠解讀的書。正如法國戲劇家羅斯丹所說,“法布林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感受與抒寫。”我在讀他寫的文章時,我感到每一隻蟲子都不是孤獨的,有著人們的思維,正如蟬天真善良螳螂殺人不眨眼這樣的特點,法布林給予了蟲子們人的特點。在法布林的文章中,我讀出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蟲子的喜愛,彷彿空氣與他融在一起,我也如同生臨其境,目睹了一場又一場蟲子們的彼此較量,重新認識了蟲子。讀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昆蟲故事,我身臨其境,彷彿與法布林一起拿著放大鏡觀察著小昆蟲的喜怒哀樂,讓我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昆蟲記》向我們介紹了法布林迷戀昆蟲研究,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奧祕,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葆文。面對它的引領,我明白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都需要和諧與友誼。只有學會熱愛自然、熱愛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前景。

《昆蟲記》讀後感7

近幾天,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的《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緻地瞭解了昆蟲。法布林為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以前我並不喜歡昆蟲。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昆蟲有時侯也很有趣,很勤勞。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不能吃到蜂蜜;如果沒有螞蟻,人們就很難體會到團結的魅力;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美麗的花朵……昆蟲也像人一樣有豐富的感情,它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比如,蟬是一種自食其力的昆蟲,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為我們帶來高昂的歌聲,但人們並不十分喜歡它,因為它的聲音太吵。螞蟻是一種勤勞的昆蟲,它有史以來都被人們看作為勤勞和團結的象徵,但法布林卻發現,螞蟻有時卻十分貪婪和凶悍,它會將蟬辛辛苦苦覓得的食物洗劫一空。┅┅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僅讓瞭解了昆蟲,改變了過去對有些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我物和研究問題。《昆蟲記》可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8

這一段時間,本就喜愛動物的兒子迷戀上了兒童版的《法布林昆蟲記》,每一冊都愛不釋手,什麼手術專家——沙泥蜂、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戰爭狂——紅螞蟻等等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都被法布林先生賦於了生命與情感,兒子和他的昆蟲朋友彷彿相見恨晚,連玩橡皮泥都讓媽媽幫他捏出這些昆蟲的樣子,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法布林先生將嚴肅的學術寫成了有趣的故事,生動有趣、充滿詩意,他的心思、文筆都如同孩子般純真、樸實、又充滿想像力。一類類的小昆蟲在他的筆下充滿了喜怒哀樂、栩栩如生,又都擁有著大自然賦予的.神奇能力,連我這樣的大人都被深深吸引了,從沒想到自然科學也可以寫成這樣充滿趣味的故事。

我和兒子一同學習了紅螞蟻的勇敢與紀律性,領略了小小寄生蠅的威力,欽佩沙泥蜂捕食夜蛾幼蟲的專業性,更加感嘆昆蟲界的神奇與大自然的定律。看著這些故事情不自禁地對自然界和一切生命都充滿敬畏之情。

而這套書的作者法布林先生,誰又能想像他的創作過程充滿艱辛,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在野外鄉村畢生從事著昆蟲學的研究,在如此艱苦的物質環境中竟能保持一份孩童般的純真與執著,更讓人敬佩不已,法布林攜同他的《昆蟲記》一起帶給我們雙重的感動與精神食糧!

《昆蟲記》讀後感9

星期天,我在書架上翻書時,偶然看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想查詢資料,又一次翻開了昆蟲學家法布林是如何描寫昆蟲的。

但我開啟後,我被書中的一切吸引住,我滿懷興趣和好奇心地讀起來,從前言中我瞭解到《昆蟲記》又洋洋十卷之多,翻譯成中文有兩百多萬字,從理論和科普意義上說,《昆蟲記》算得上是一部生物學著作,然而從作者的生動敘述,語言細膩描寫和

豐富獨特的想象力上來說,它又堪稱為一部極佳的文學名著。書中的內容又很多,比如:黑肚皮的塔藍圖拉毒蜘蛛的故事,虎紋園蛛以及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巖家蟹蛛所結帶黏性的網還有蜘蛛離鄉記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還是”松毛蟲的故事”。故事中的松毛蟲都很有集體主義精神,在一隻松毛蟲結網時,別的松毛蟲不會只顧自己的窩,如果它看見前面有同類在織網,一定會拔刀相助,跟著前面的松毛蟲一同吐絲,領頭的松毛蟲此事任務都很重,它要一邊探路一面吐絲,比如一隊松毛蟲圍著花盆的缸沿結網,他們就會一隻跟著一隻,排著整齊的隊伍,可能偶爾會有幾隻走出來,但那是很少的……。

讀了這本《昆蟲記》後,我真是受益匪淺,啟發很大。我覺得法布林能天天觀察,時時觀察,不怕辛苦,不懼怕困難,通過自己認真仔細觀察寫出了這部詳細的《昆蟲記》,他改變了許多人的錯誤看法,這種探索科學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我應該學習他好學鑽研,勇於探索實踐的精神,遇到問題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因為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得科學知識,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昆蟲記》讀後感10

法國作家雨果曾評價這本書是“昆蟲的史詩”,讚譽作者是“昆蟲界的荷馬”;美國作家羅蘭曾評論這本書的作者是“掌握田野間無數蟲子祕密的語言大師”;是什麼書在世界上享受如此高的盛譽?它,就是一代巨匠法布林寫的《昆蟲記》。

在寒假裡,我再一次翻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我細細咀嚼,很快,我就步入了一個神祕的昆蟲大世界。

在作者的筆下,螳螂,“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有殺傷力和攻擊性的衝殺、防禦武器”。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螢火蟲“它一生都是光耀門楣的,它們永遠為自己留著一盞希望的燈”。這是一些多麼可愛的小精靈啊!

每當讀《昆蟲記》時,呈現在我眼前不僅僅是昆蟲,還有匍匐在草叢裡觀察蛐蛐的身影,為了揭開昆蟲的奧祕,他像偵探似的長時間追蹤昆蟲,不斷的假設,反覆的推理,嚴密的求證,一步一步的逼近真相。每個奧祕的揭開過程都充滿了曲折和反覆。

但是,我做事卻不像法布林那樣細心,我十分馬虎,有一次月考,我的英語考的極差,是因為聽力測試的時候太不細心,聽混了許多單詞,導致失了很多分。粗心讓我在考試時把原本會作的題目寫錯了,那可不是該丟的分。大意使我不檢查,以為都對,結果又落下好多分。粗心大意馬虎似洪水般地衝走了我原本該有的分數。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林學習,學習他的細心,嚴謹。

讀過《昆蟲記》後,我感受很深。《昆中記》中蘊含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學精神,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與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再困難,也要朝著目標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