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昆蟲記》讀後感(彙編15篇)

校園 閱讀(2.92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讀後感(彙編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昆蟲記》這本書,將我們帶到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使我異常著迷。書中記載了十幾種昆蟲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蟲大戰,原先昆蟲之間的愛恨情仇竟然和我們人類驚人地相似,太精彩了,真讓人愛不釋手……

先讓我們認識的是掠奪者——紅螞蟻,他們驍勇好戰,以搶奪為生。他們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需要有人伺候。它們的目的是搶奪黑螞蟻的蛹,孵化成自我的奴隸。在紅螞蟻進軍的途中,作者——法布林先生耐心地設下了四次圈套“阻擾”紅螞蟻的集團大軍前進,難度一次次增加,結果還是沒能阻止紅螞蟻前進的步伐。看來它們不僅僅有著堅強的毅力,並且還具有準確度極高的記憶力。雖然紅螞蟻很頑強,但我並不欣賞它們,因為它們總想不勞而獲,是一群以強欺弱、不折不扣的強盜!

每種昆蟲都有它們自我的特性:蜘蛛是不動聲色、老奸巨猾的;蟋蟀是夏夜裡的演奏大師;蜜蜂是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蜣螂是裝模作樣、投機取巧的。關於執著於感情的蠍子,我就有點弄不明白了:為什麼他們結婚後,雌蠍必須要吃掉雄蠍呢?真是殘忍,太讓人不可思議了!或許另有原因吧?

法布林先生很有耐心,他認真觀察蟬幼蟲的地下生活,才明白它們要在地底下生活四年之久,正如他所說的,這是觀察者的優秀品質。他很有智慧,每當研究沒有進展的時候,他總能別出心裁,使問題迎刃而解。他很有愛心,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蟋蟀卵一個個被順利孵化,每次實驗完成後都會將它們送回家——大自然!

我也很喜歡小動物,偶爾也會細心地觀察一會兒,可是遠不及法布林先生那麼執著、那麼痴迷。他讓我們瞭解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小生命是以另一種狀態生活著的,他的這種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這部偉大的著作更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昆蟲記》讀後感2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布林,他的《昆蟲記》,《昆蟲記》又被譯為《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也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作為昆蟲學家,法布林是非常嚴謹而輕鬆的。他根據親自觀察來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出來,使人們得以瞭解昆蟲的真實生活情景。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筆下,楊柳天牛想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操碎了心”,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法布林寫《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和繁衍,無不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

“最終,角鬥失敗的一方會被勝利的一方從場心丟擲。它必須承受失敗的厄運,它的頭顱被撕開,成了征服者口中的美食。在這場令人驚歎的大決鬥之後,我留下那隻得勝的塔藍圖毒蛛達數週之久。雙方從各自角鬥的位置上撤退下來,但是都保持威懾狀態。”從這段話中介紹出了一種精明英勇的塔藍圖拉毒蛛。為捕獲它們,法布林不得不與詭計多端的對手鬥智鬥勇。通過仔細觀察,法布林瞭解到這種蜘蛛許多不為人知的生活習性。細緻的觀察,精彩的敘述,細膩的描寫,都使我們不能不對這部生物學著作著迷。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主要作品。也叫做《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和《昆蟲世界》。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著作,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這本書寫的是法布林在大自然中觀察小昆蟲,在觀察的過程中,法布林常常想象著自己也是一隻昆蟲,並與小昆蟲們一起生活在歡快、美好的大自然中。相對於那些殘忍的科學家來說,他們卻是在實驗臺前,手裡握著手術刀觀察可愛的小昆蟲們。怪不得法布林說:“你們探究的是死亡,而我探究的是生命。”法布林在觀察舍腰蜂時分別從四個方面對它進行了描述,它不僅欣賞舍腰蜂的外貌,更驚歎於它的建築能力。在法布林的筆下,他被描寫得活靈活現。他的頭部有兩個觸角,胸部呈圓柱狀,尾部細長末端有膨脹,後腳偏長,睡覺時會咬住樹幹。在法布林看來,舍腰蜂就像一個可愛的小精靈一樣,住在他的家中,每天都在辛勤的勞作,樂此不疲,尤其是在他們建造房屋的時候,房屋一般都是建造十五到二十層之間,每建造一層都要往返二十次次,但他們卻沒有抱怨過一次,可見,他們有多少勤勞!

《昆蟲記》這本書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以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在法布林的文章中,字裡行間處處都流露出他對昆蟲的喜愛以及讚美劇情,法布林不僅把昆蟲們當做他自己的研究物件中,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用心的照顧他們。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之後不僅讓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小昆蟲,更讓我對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熱愛。

《昆蟲記》讀後感4

在我們生活處境的各處,有著另一群居住者,他們有的在草叢中,有的在高大挺拔的大樹上,有的在泥土裡,他們就是——昆蟲。

在書籍的海洋裡有著關於他們的書——《昆蟲記》,在假期裡走進了他們的世界遊覽。在荒石園裡我們的作者——法布林,他帶我們走進它們的世界,在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有著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彩色條紋圓網蛛、聖甲蟲、天牛、松毛蟲、蟋蟀.....

其中最為深刻的片段是蟋蟀那一片段。法布林用了一些預言詩先開頭,吸引了我的興而蟋蟀們它們的居住之地是自己一點一點挖的,而不是隨處找來的地方。它也是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了。

蟋蟀為著它們的後代將它們的安居之處選為最隱蔽的,它們的卵是一種奇妙的小機械,猶如一直不透明的白瓶子,頂端有個十分規整的圓孔,最為有趣的是孵卵的過程。

兩星期後,前端出現了黃黑點,頂端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環形軟墊,將來蓋子就從這兒開啟。小傢伙的頭輕輕一頂,就脫離了卵殼,它就從裡面爬出來。剛出來的它們身上有外套保護只要穿過較淺的土層,就不用外套保護了。短短几天過後,小蟋蟀已長成成蟲。直至秋,它還無安居之地,有的卻遭到了泥蜂的毒手。

其次,蟋蟀的樂器是簡單的:一條帶齒的弓,一塊兒振動膜。在這一切一切的發生歸結於父母的懷它的時候。當雌蟋蟀懷孕時,雄蟋蟀並沒有因此而開心,反之愁眉苦臉,是因她的營養跟不上,而他自身都如此更何況她怎能辦。所以,就會發現他不見了,而原因是他們犧牲了自身,從而給予她營養。

這一過程正如人們,孩子所要做的應該用愛去呵護他們,用行動回報他們。

法布林這《昆蟲記》裡所寫的有關於每種動物的生活過程,在這其中也有著每個畫面所匯成的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仿若我就身臨其境。法布林並沒有以上下之分去寫,就如它們如人一樣,把它們的點點滴滴寫出來,從而讓我們深陷其中——《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5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班共同讀了一本昆蟲記,讀後引發了我的深思。

本書講述了作者對動物的觀察如螢火蟲、紅螞蟻、天牛、蟋蟀……也有關於昆蟲特性的研究如金步甲的婚俗,昆蟲的毒素糞,金龜和衛生,幼蟲對朗格多克蠍子的免疫力……向我們展現了昆蟲那微小而又豐富多彩的世界,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昆蟲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作者的帶領下揭開昆蟲們的神祕面紗。

其中我感到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第1篇兒螢火蟲,在我的印象中螢火蟲十分神祕,只會在夜晚出現,我雖然沒有真正的見過螢火蟲,但從電視上看見過它尾巴上的的那個標誌性的小小的燈籠,不過在法布林的這部昆蟲記中,我通過法布林的文字中,我也瞭解了螢火蟲,在我以前的記憶中螢火蟲是一個弱小無助的小昆蟲,通過這本書我也瞭解到螢火蟲也是個冷血殺手,正如書中所說:別看螢火蟲外表弱小,可他卻是個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兒的獵人,而且在獵獲獵物的時候手段是罕見的惡毒,他的獵物通常是幾乎沒有櫻桃大的蝸牛。

但是有一點兒我也對螢火蟲十分的敬佩,當一隻蝸牛找到食物後其他的蝸牛也會飛過來享用食物,而抓到食物的那一隻螢火蟲也十分歡迎,一人勞動,大家共享,我認為這一點值得我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法布林用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人生,引起我們深思,昆蟲的世界雖然微小,有時也引不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有時走幾步路踩到幾隻螞蟻也不會在意,有時看見昆蟲還會殘忍的弄死,甚至還囚禁他們讓他們失去自由,但我們不知道。他們雖然不是人類,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人類還需要向這些昆蟲們學習,從他們身上獲取啟發發明一些東西。

所以說我們應該跟昆蟲和睦相處,細心觀察他們,你就會發現神奇的東西。

《昆蟲記》讀後感6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地就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向大家講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法布林寫了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蟲記》是法布林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徵《昆蟲記》這本昆蟲學鉅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林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法布林沒有想困難屈服,他見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不斷地獲得好的成果,發現自然界蘊涵著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才撰寫《昆蟲記》。

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時,它就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奧祕。比如說:蟬在凌晨是如何脫殼的,黑步甲是回裝死的嗎,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是什麼東西指引紅螞蟻的方向。還有很多我以前說不出名的昆蟲。

法布林寫的《昆蟲記》,讓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

接著往下看,裡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螢火蟲雖然外表弱小,但它是個食肉動物,幾隻雌金步甲還會吃雄金步甲……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繼續閱讀時,我看到了法布林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堅持不懈的實驗精神,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又分析原因,準備下一次實驗。

法布林把昆蟲寫的那麼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裡。他不怕太陽的暴晒,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林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鉅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7

在寒假裡,我再次閱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文學家法布林。

這本書向我們主要介紹了17種昆蟲。《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那麼,我就說說最吸引我的書中的建築大師迷宮蛛吧。迷宮蛛也叫作圓網蛛。它是個無與倫比的紡織工人,它用蛛網來獵取那些自投羅網的小蟲子們,坐享其成,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它的身體是灰色的,胸有兩條寬闊的黑色飾帶,飾帶中間夾著白道子和褐色的斑點,不過到快要產卵的時候,圓網蛛就要搬家了。它結的絲囊色澤鮮亮、外觀富麗精緻。

在圓網蛛產完卵後,它最偉大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約在九月中旬,小蜘蛛們卵化出來了,但它們要在這個袋子裡過冬。歲月無情,母蜘蛛的食量漸漸小了起來,體力也不足了,雖然如此,它還能維持

四五個星期的壽命。但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它繼續拖著蹣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視。最後。在十月底的時候,它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的牆壁,精疲力盡地死去了。

讀到這裡,我覺得母蛛盡了一個最慈愛的母親所應盡的全部責任,我十分感動,母蛛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母蛛偉大的精神讓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母愛。

想到自已的母親,在我的成長道路上,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總是鼓勵我,幫助我,我要感謝她。將來,我也要向她對我一樣地對她好。

《昆蟲記》是一本值得我們中學生反覆閱讀的書籍,我在閒暇時還會再次閱讀的。

《昆蟲記》讀後感8

在這幾個星期下,我完成了《昆蟲記》的閱讀。法布林的筆下,那些昆蟲栩栩如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書頁間跳動。

昆蟲,從書生不練勞作,直到衰老死去都一記錄,昆蟲的一生都在這本書中呈現。這雖然都是平凡的文字,但是這無不體現出昆蟲生活的樂趣,幽默的語言將昆蟲的生活習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法布林的文字讓我彷彿置身於一個放大鏡的昆蟲世界。與他們嬉戲,看他們為了求生做出各種舉動,突然如夢初醒,眼前的昆蟲世界不見了,只留下了一本寫滿文字的書。

可能本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但是在他剛剛出生時,一隻螞蟻都可以置它於死地;蜘蛛為什麼會有如此高超的結網技術,殊不知這是它生來就有的一種技能。如此豐富的`故事情節,如此高潮的寫作手法,正是這種《昆蟲記》,為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去了解它們。

法布林寫這本《昆蟲記》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吧。當然,那些昆蟲絕對不會自願的讓法布林去觀察與記錄的,他們渴望自由,所以法布林不得不去捉捕他們。他曾經為了自己的觀察殺死了兩隻無辜的小鳥兒,又因此遭到了家人的譴責。對此法國人感到深深的自責,他表示他對不起這兩隻小鳥。隨後他便有一段文字中寫道,你們是將昆蟲開膛破肚,而我卻是活著研究它們。

寄生蟲在人們看來絕對是深惡痛絕的,但是釋出而卻依然的去研究它。人們認為他們非常懶惰,靠別人而不勞而獲,但是法布林卻認為這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捕獵的本能。所以不管它們做了什麼,他依然樂意去研究。

讀完這本《昆蟲記》,我心中真的感慨萬千,我對昆蟲的態度也好了很多,從此,人們將會很好地去保護昆蟲,愛護昆蟲。

《昆蟲記》讀後感9

我喜歡在圖書的海洋世界裡盡情的吸取養分,讀書是我最大的樂趣與享受。我曾經讀過許多的書,如:偵探故事、懸疑小說、世界名著等。在我讀過的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因為他為我們勾畫出了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使我們對這個神奇的領域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昆蟲記這本書主要講了法布林觀察昆蟲的生活、產卵、進食等多種不同的昆蟲的生活習性,之所以這本書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是因為他對昆蟲世界的描寫不僅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而且對他們的生活記錄的十分詳細。這一切都源於法布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知精神,最終成為傑出的昆蟲學家。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頗深。法布林用其畢生的精力去觀察、發現、研究昆蟲。通過觀察神祕的大自然,使人們對未知的世界有了瞭解和認識,他這種持之以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法布林曾經為了捕捉昆蟲竟然將另一隻昆蟲作為誘餌放進自己的嘴裡,這是多麼令人敬佩的獻身精神啊!如果他對昆蟲、對自然,只有三分鐘熱度的話,那麼法布林是不會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昆蟲學家的。他也不會寫出《昆蟲記》這本世界名著的,那我們也就無法讀到精彩的昆蟲世界的奇妙生活了。

這就是昆蟲記,他教會了我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本書他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面,也填補了我的課餘時間,更使我懂得在學習與生活中,只有持之以恆、全力以赴、勇於探索,才能獲得成功的真諦。

《昆蟲記》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花了將近20年時間寫的一本名為《昆蟲記》的書,內容十分的有趣,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各個昆蟲的外貌、生活習性,以及它們是怎麼生存、捕食和繁殖的。法布林用了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蟲世界。就拿蟬和蜘蛛來說吧。以前我總是認為蟬是一出生就可以“唱歌”,就像我小時候認為人是一出生就可以走路一樣。還以為所有的蜘蛛都是有劇毒的。但是,通過看完了這本《昆蟲記》的書後,我才發覺我之前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原來蟬並不是一出生就可以“唱歌”,而是要在地下待上四年多的時間,然後脫殼後才能發出它美妙的“歌聲”,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得多。同時我也知道了並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有劇毒的,大多數的毒性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蚊子差不多,並不會對我們人體有什麼太大的傷害,極少數的蜘蛛才會有劇毒。

從這本書來看,法布林擁有驚人的耐力,和非常仔細的觀察能力,同時還有一種極度刻苦的鑽研精神。這幾點都是我們應該向法布林學習的。我有時一遇到難題,就想起去問媽媽,根本沒有自己先去動腦子思考一下。還有的時候,我考試老是粗心、馬虎,總是範一些自己不該範的錯誤,導致最終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與法布林相比我真的是慚愧不已。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我認為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所以熱情的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我想到時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被大自然的神祕而吸引!被法布林的精神所震撼!

《昆蟲記》讀後感11

假期和開學的這幾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還沒開始看,只看書名就知道了是一本關於寫昆蟲的,經過我的略看,才發現是寫昆蟲的生活和日常習慣,還有他們的性格與特點。

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是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讚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林為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情。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凶悍的掠者,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我不應該討厭蟬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蟬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於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溫暖的陽光下,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會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戶也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的作者是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法布林寫的。他的一生並不順利: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極其貧困,他想“登上大學講臺”的夢始終沒有實現,開闢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願望始終得不到支援。他的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於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最終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彙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奉獻。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閱讀,就能明白它帶給我們的樂趣與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

《昆蟲記》讀後感12

《昆蟲記》,一部專寫昆蟲的史詩之作,法布林先生從他那妙趣橫生的語言把書裡的昆蟲描寫得惟妙惟肖。他被魯迅先生尊稱為“描寫昆蟲的楷模”,也被世界讀者認可,譽為——昆蟲荷馬。

今年暑假,我在書櫃上看到了《昆蟲記》。一翻開前幾頁,我就被裡面精美的插圖給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書中主要講述了法布林利用空閒時間,對家門口的一塊荒地裡各種各樣的昆蟲進行了極其細微的觀察。正是他那不辭辛苦的觀察,才讓《昆蟲記》如同一支畫筆,在我們對昆蟲認知的黑幕塗上幾道斑斕的色彩

在讀昆蟲記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蟲子是蜣螂(俗稱屎殼郎),顧名思義,就是以糞便為食的蟲子。未讀昆蟲記前,我認為它是一種又骯髒又噁心的昆蟲。可讀完後,我對它的黑色印象一抹而去,反倒成了維護地球的綠色衛士,讓讀者驚訝不已。蜣螂像只坦克一樣,身披厚厚的裝甲——鞘翅,頭頂一根長長的,一端分叉的大刺。彷彿一位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大概你還不相信法布林寫作之生動有趣。瞧——西班牙蜣螂身子矮胖,縮成一團,又圓又厚,行動遲緩,肯定對聖甲蟲的體操技巧一竅不通。它的爪子極短,稍有一點動靜,爪子就縮回肚腹下面,與糞球製作工們的長腿簡直無法相比。只要看看它那五短身材,笨拙的樣子,就很容易猜想到它是根本不喜歡推著一個大糞球去長途跋涉的。

除此之外,蜣螂還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對兒女百般呵護。儘管它似乎不喜歡把糞球推來推去,儘管它建造洞穴耗費了它大半身的生命,儘管在途中可能遭受許多意外,甚至一命嗚呼,但它還是勇敢挑起了母親的重任。我們人類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蜣螂的這一形象已經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勤勞能幹、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疼愛子女、不怕苦、不怕累、敢於擔當,這是我喜歡蜣螂的理由。

我喜歡《昆蟲記》。

《昆蟲記》讀後感13

暑假裡,經媽媽的推薦,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剛拿到書,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昆蟲在我心裡從來只是那種十分脆弱,毫無特別之處的弱小生物。可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改變了之前的想法。這本書打破了我的傳統認識,讓我瞭解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瞭解了我熟知的螢火蟲、螞蟻、蜘蛛、甲蟲、毛毛蟲等昆蟲的習性、勞動、繁殖等知識。作者法布林在介紹這些小動物的時候,文字優美,讀來並不枯燥,其中,我最喜歡描寫螢火蟲的那段話:“螢火蟲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靜,沒有一點刺激,就像星星的光華被這一隻小小的昆蟲收集起來一樣,讓我們懷疑天上的星星原來就是無數螢火蟲在那裡睡眠。”如此一段優美的文字,讓人身臨其境,彷彿一隻只螢火蟲在你面前飛行,令你情不自禁地閉上眼睛去幻想。

隨著讀書的深入,我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因為這些小小的昆蟲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大家知道螞蟻非常弱小的,一個小孩子就可以輕鬆把它捏死,可它為什麼能在大自然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生存下來,並繁衍生機呢?就是因為螞蟻的機智與團結。每到下雨之前,螞蟻就會搬家,搬到安全的地方去避雨,避免家族受到淹死的危險,可見螞蟻有預測天氣的智慧;當尋找到大的食物時,螞蟻總是一群一起去搬運,用實際行動證明“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當遇到火災時,螞蟻們就會抱成一團滾出去,外層的螞蟻寧願被燒焦,失去生命,也不願讓裡面的螞蟻受傷,它們這種犧牲精神是何等的可貴。

總而言之,《昆蟲記》這本書給我打開了瞭解昆蟲世界的大門,揭開了我心中的一些疑惑,還為我的人生道路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昆蟲記》值得你一看。

《昆蟲記》讀後感14

在這個暑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這是一部描寫昆蟲們的科普書。他們有的凶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溼、星辰、昆蟲氣味的存在。

我從小就喜歡昆蟲,而最喜歡的昆蟲還是蟋蟀。

四月剛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蟋蟀在田野裡歌唱,那動聽的歌聲使任何人都陶醉,連法布林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榮譽給蟋蟀。蟋蟀為什麼能彈出那麼動聽的歌聲呢?別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複雜,其實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個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級裡,使四個發聲器同時震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隻發生器就能將音樂傳到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這聲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法布林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翅膀蓋到右翅膀上,讓蟋蟀變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林發現這昆蟲竟有著堅強的意志,實在不可低估。蟋蟀它們陪伴著我,讓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們從來不訴苦、不悲觀,他們對於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簡單的四絃琴都非常滿意。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捉的昆蟲就是蟋蟀了。每次去南崑山,我都會帶回幾瓶子的蟋蟀。可當時我只是感覺蟋蟀的聲音很好聽,跳起來好玩而已,並沒有去探尋原因。而《昆蟲記》這本書卻告訴了我,是法布林用他的探索精神給了我答案。在這一點上我要向他學習。

《昆蟲記》這本一部記載著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生物學之中的一顆明珠!

《昆蟲記》讀後感15

當最後一個字離開我的視線時,我依然深深沉浸在美麗的昆蟲世界。法布林,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為我們展現了另一種渺小生靈的世界。

細細讀著書中的文字,感覺到這不僅僅是字,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真實地出現在眼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砂泥蜂。

砂泥蜂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它挖住宅的時候,總是非常勤奮。如果晚上幹得太晚,它就用一個小石子蓋住洞口,等明天再來做。砂泥蜂喜歡哪裡的土壤就在哪裡挖住宅。這個地方可能前幾天到過,可能從未到過,在離開很久之後,仍能清晰地記得地形,不加思索地奔向地穴,這實在令人讚歎。

書中的描寫都是極為細緻、真實,似乎無形之中給了我們一個放大鏡,可以看得見細微、鮮為人知的東西。這些記錄之中,隱隱折射著人類世界的命運生活——生死、勞動、掠奪、鬥爭,是昆蟲界上演的喜劇和悲劇,讓我們也深深地牽掛著那些生命。沒想到在這大自然裡,一個特殊的類群——昆蟲,它們身上竟然有如此不平凡的命運和獨特的智慧,令人讚歎不已。無法忘懷昆蟲的大千世界中一場場生命的輪迴、一座座生命的豐碑、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讓我們去思考、體會、回味。

然而,打動我的不僅僅是這些。

在我們眼中,也許這些昆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法布林卻沒有把它們只當做昆蟲來看待,他把昆蟲視為一個個幼小生靈,是組成自

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對這些渺小生命充滿了尊重、熱愛,似乎這些昆蟲就是法布林的真心朋友。他讓我們真正懂得了:昆蟲不是醜陋、恐怖的,他們也有可愛、善良的性格,只是我們很少去了解它們的世界,很少傾聽草叢中的細語,也很少會俯下身子,專注地探索一種昆蟲。也許當我們認真遨遊這個世界時,就會看到,原來我們的腳下,是另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