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論國小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校園 閱讀(5.08K)

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營造一種積極探索、求知創造的人文化的課堂氛圍。

論國小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細讀文字內涵,奠定有效提問基礎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不過是一個例子!”但為什麼偏偏選那一篇篇課文作為例子?我們如何用好這些例子?到底要教給學生些什麼?哪些地方可以設計怎樣的語言訓練?這些問題都要通過研讀教材、細讀文字來解決。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第10冊中的一篇課文,第2節作者用翔實的數字突出了秦陵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我精心設計,分3個層次,抓住語言的關鍵處進行課堂問題的有效設計。“這段話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初讀文字,引導學生初步感受秦陵兵馬俑規模巨集大;“這段話有什麼特點,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秦陵兵馬俑的巨集大”,引導學生再讀文字,品味作者列數字的作用,通過追問,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字進行分類,讓學生感悟到作者是從俑坑的面積廣和兵馬俑的數量多兩個方面來展現其規模巨集大的,也瞭解到作者把俑坑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如五十多個籃球場),更形象地寫出了俑坑的面積廣;最後,引導學生體會“達”“足”“多”“近”的作用,進一步感悟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到和準確。

二、學會傾聽分享,創設積極氛圍

智慧的課堂必須基於一種思考、對話與民主的課堂文化之上,好的課堂氛圍能促進課堂師生的互動。在這樣的課堂中,傾聽和分享應該成為其主旋律。

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我注意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去說,為學,£搭好說的“臺階”,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說。本節課上,在學習見面這部分時,為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我共鋪設了4層“臺階”:(l)找出描寫洪教頭的詞句,體會其人物特點;(2)找出描寫林沖的詞句,體會其人物特點;(3)通過對比進一步感知林沖人物形象;(4)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完全自主地進行了學習,明確了交流的內容,說也就不難了。

三、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有效提問形成

課堂提問是否有效與提問技巧息息相關。在課堂裡,老師要善於將問題轉變為陳述性的語言,將提問轉化為創設情境性的語言,這樣學生就不是在單純地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是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學習。

在教學《半截蠟燭》一課時,我從“鎮定”人手,引導學生自由讀文,思考文中的伯諾德一家遇到了怎樣緊急的情況,適時地補充關於二戰的.資料,讓學生對當時嚴峻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再引導他們想象自己遇到同樣情況時的反應。通過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為下面引導學生充分感知伯諾德一家的“鎮定”作好鋪墊。然後,我緊緊抓住了“蠟燭”這條線索,請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伯諾德家的每個成員是如何具體地應對緊急狀況的,藉助這樣的問題情境,進一步深入引導學生仔細讀文字。

四、把握提問時機,有效提問深入文字

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創設問題的情境,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選擇恰當時機,採用適當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提高課堂發問的藝術性,以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

1.捕捉時機,實時追問。一個好的追問,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承上啟下,激發智慧火花。適當的追問要善於處理學生回答“卡殼”。學生答問“卡殼”時,可能是由於問題過大、過難或思維定式等原因。有時即便問題難易適度,學生的思路仍會出現“卡殼”。教師此時應順著所提問題在思考方向和學習方法上加以指點,接通學生的思路,或者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提法進行疏通和引導。

2.深度探問,不斷昇華。所謂探問,就是課堂上當學生由於知識欠缺、問題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難度等原因無法回答時,教師變換角度,或化大為小,或化難為易,或化虛為實,讓學生換一個路徑接近問題的答案,也就是一種問題分解的策略。()通過層層探問,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文字展開更深層次的對話,不斷昇華學生的理解。探問追求多樣化,恰如其分,不斷“推陳出新”,抓住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到新奇,樂於接受。

3.適時轉問,豐富對話。轉問一般是在追問無效時,或為了問題得到更多學生的討論而採用的。課堂上我們老師一般會用“誰還有補充”“誰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理解”等將問題轉向另一個學生,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課堂發展性的提問要求教師能合理巧妙地運用三問,不斷引導學生在教師、學生、文字的對話中不斷推進學習。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巧妙的“留白”“候答”。這時學生的回答內容將會有顯著的改善,不僅是“對或錯,是或不是”等簡單的回答,同時,回答的正確率會提高,回答的複雜性和認知水平也會提高。 五、善於運用評價,積極促進生成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評價,通過評價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引領提升,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1.激勵式。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得到肯定性評價,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產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得到自我發展。如教學《埃及金字塔》時,在學生介紹得精彩的時候,我及時給予他們鼓勵——“聽了你的介紹,我彷彿看到了那巨集偉精巧的金字塔。”“真是個優秀的小導遊,我想你的介紹一定能吸引每一個遊客。”

2.提煉式。受年齡的制約,有時學生的回答要麼是比較零散的,要麼沒有一定的深度。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梳理,並通過評價進行反饋,幫助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教學《煙臺的海》時,在學習了全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去思考:讀了課文,課題是“煙臺的海”,為什麼卻還要寫人呢?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對學生的理解進行了概括提升——“人離不開海,海孕育了人,海給人帶來了豐收,帶來了浪漫

,帶來了快樂。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正是這樣的海孕育了這樣的人,也正是這樣的人賦予了煙臺的海獨特的氣息。人與海,海與人,緊緊相依。”

3.修正式。當學生回答的語言有問題時,老師可以通過修正式評價語把學生的語言納入更準確的軌道。如:“如果你能把×××說得更具體些那就更精彩了。”“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講清楚,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富有智慧的教師要善於通過有效積極的提問去演繹精彩的課堂,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或目示點頭,或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入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