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校園 閱讀(1.71W)

一、 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四川省對高中階段的課程設定進行大範圍的調整和改革,2010年秋季才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實施。儘管以前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上探討了很多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依然頑強地阻礙著我們的基礎教育,如何對待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正確處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是目前語文新課程深入發展的“瓶頸”之一。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教育。 它承擔著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規劃能力的重要任務。這種具有鮮明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須超越傳統的工具化傾向,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迫在眉睫。

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改革的關鍵在實施,而實施的關鍵在課堂。新課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預期效果,有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一是教材,二是教師。在教材建設的任務基本完成以後,教師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受傳統知識本位、考試本位的影響,當前語文教學儘管改革不斷深化,課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強,但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變革,“教什麼”和“怎麼教”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課堂教學改革的動力機制仍然缺失,語文學科的特色難以凸現。

四川雖然以前沒有進入新課程實驗,但有不少學校和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但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語文課堂仍然滯留於傳統語文教學的框架之內,未能擺脫服務於大學聯考的慣性思維。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面對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沒有形成科學的共識,沒有達成實施課程標準的有效路徑,因此提出“普通高中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課題研究”並在我校各個年級中開展實驗研究,是為了探討不同型別的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形態,以期達成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二、 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課本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學習。所以高效的教學就是使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這也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所倡導的“發展”。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本課題所強調的“有效語文課堂教學”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力求在課堂上構建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品質,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同步協調發展。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指在語文學科基本素養形成的基礎上,使學生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優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於優良閱讀生態的改善,有利於學生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大學聯考。

三、 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主要進行“推進有效教學,實施優質教育”的行動研究

其主要目的有三點:

(一)配合新課改,改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枯燥無用狀況,給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改變大多數高中教師功利性的課堂教學,還語文教學以本色。許多教師已習慣了根據考點進行教學,可能在思想上無法迅速跟上新課改,本課題的研究可以更為廣泛更為快速地幫助老師們改變舊觀念,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迅速實現新課改。

(三)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狀態,找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語文的無興趣已經是一個極嚴重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總被動地接受考點的機械化重複性的訓練,對處於有個性想創造的年齡段的高中學生,這無疑直接扼殺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讓他們用上口,用上筆,用上心,用上腦,行動起來,實現其主動性,才有興趣,也才能使學生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使學生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大學聯考。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語文有兩個特徵,一是其工具性。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是工具,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二是其人文性。文字必然承載著思想內容,這些內容會使學生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受到情感影響或獲得精神力量,這是其人文性特徵。學科的特徵決定我們學習的方向和內容,所以,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掌握漢語這門工具,同時培養學生獲得較高的人文素養。語文課堂圍繞著實現這一目標去進行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基於此,我們提出“四用”的觀點,在課堂上引導和培養學生“四用”,即“用口、用筆、用心、用腦”。“用口”,指學生能準確流暢地進行口頭表達;“用筆”,指學生能準確流暢地進行書面表達;“用心”,指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感受,達到一定程度的共鳴感;“用腦”,指學生學完課文對內容要進行思考,以此對自己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進行自我探討。這“四用”,“用口”“用筆”則是實現語文的工具性,“用心”“用腦”則是實現語文的人文性。

本課題研究內容是:將“四用”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四用”的引導和培養,在這些課堂實踐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我們提出的“四用”,在本次課題研究中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課本的學習進行實踐,而且我們會因教學內容的不同,如課文的文體特徵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不同文章的思想內容不同,我們會選擇側重於某一用或某兩用的引導和培養,以期“四用”的培養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通過我們的探索與實踐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同步協調發展,使學生獲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所倡導的“發展”。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側重課題的前期論證,綜合運用各種路徑(檔案、會議、報刊、網路、考察等) 關注影響語文教學因素的存在及其變化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及時瞭解最新語文課堂教改相關成果的內涵和得失;深入研究並最大限度地把握與本課題相關的教學原理和理論,提升研究的理論層次。

2、調查研究法。在課題初始階段,為了搞清高中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及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要展開全面調查。然後歸納梳理,形成問卷調查表。主要通過對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有關內容的詳實的資料資料,使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為課題研究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3、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取典型課例,同時選取典型實驗物件進行研究,分層次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跟蹤研究,包括建立個人檔案、具體學習效果的描述,確立階段性效果,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等等,以供課堂教學設計及效能研究參考。對收集到的各種個案進行細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進一步提出建議。

4、行動研究法。教師作為研究者,著重在自然狀態下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現場研究,及時記錄在該課題研究過程中來自教師、學生各種具體問題做出的反映,採取的態度,並針對具體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通過分析確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改進課堂有效教學方法和策略。

5、觀察法。觀察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對課堂有效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從而獲取相關資訊,促進和改進教學策略。

6、經驗總結法。主要側重於課題的中後期,教師通過學習、實驗、總結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形成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教學策略和模式,撰寫論文。

六、課題研究進度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三年,研究分三步進行。

1、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調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課堂教學有效或無效,高效或低效的特徵,完成調查報告;利用文獻研究和理論學習,確立課題並加以論證,完成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和組織機構

主要工作:

(1)選題。根據相關精神和理念,結合我校語文課堂教學實際,確定研究課題。

(2)調查分析,掌握研究前的情況。

(3)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方法,成立研究組織,確定研究人員。

(4)理論學習。組織參研教師收集、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與經驗。

(5)撰寫開題報告,填寫申報書,申請立項。 (6)開題。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組織參研教師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經驗總結和初步探索,提出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基本理念、結構及方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提出組織、管理、科研的具體任務並實施研究實驗。在實驗班級中,收集實驗資料,及時發現問題適當改進教學策略,提煉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範例。

主要工作:(1)根據實驗方案,展開課堂教學研究。(2)圍繞研究組織學習。(3)制定階段研究計劃。(4)開展研討活動。(5)做好實驗記錄和課題研究記錄。(6)進行階段總結。編輯參研人員的教育日誌、教育敘事、教育案例、研究反思、研究論文等成果。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或論著;召開課題驗收鑑定會,彙報課題研究成果;根據情況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

主要工作:

(1)對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總結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評、觀察和分析。

(2)全面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對整個研究實驗進行總結。

(3)形成研究成果。

(4)申請結題。

(5)成果推廣。

七、可預期研究成果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報告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範例》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