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設計探微論文

校園 閱讀(3.23W)

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的程序中,抓住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2020年,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將達到1480萬人。眾所周知,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工匠人才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原則和支撐點。然而,高職教育領域尚存在課程設定落後、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能力和素質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等共性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的高職教育研究的熱點。從供給側改革的視來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在於高職院校應通過教育服務活動使服務物件———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要求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1]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設計探微論文

一、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應然趨勢

從高職畢業生外語能力需求角度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用人單位和國外經貿交流越來越頻繁,涉外單位對於員工的外語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更為重要。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資訊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順應社會對於外語人才的需要。外語教學法的主要流派“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等,均強調語言教學中口語能力的重要性。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交際教學法是口語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認為語言教學過程就是交際過程。語言學家海姆斯認為,交際能力有合語法性、適宜性、得體性和實際操作性四個重要引數,學生在交際中學到的不只是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交流的技能。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功能同等重要,語言結構要在語言實踐過程中生成轉換為應用能力,只能依靠大量的口語實踐,才能使學習者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說”的能力不僅是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也是促進“聽、讀、寫、譯”等方面語言能力發展的一種手段。口語課旨在通過大量的口語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能使用得體的語言形式去體現不同的交際功能。

二、高職口語教學的`現狀及瓶頸

(一)現狀分析

教師課堂教學方面。多年以來,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是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線,以發展閱讀能力為重點。高職學生的外語水平普遍較弱,教師不能完全用英語授課,課堂上通常用漢語組織教學活動。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很不利。[2]學生學習方面。由於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十分薄弱,造成了外語學習的主動性散失,很多人不會主動彌補薄弱的語法知識,不會去記憶、補充匱乏的詞彙量,不願意讀英語也不願意練口語,這些均成為開展口語教學的不利因素。社會環境方面。目前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雖然國家將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界定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很多用人單位對於高職畢業生的聘用與培養意向僅僅是滿足一線崗位生產的需要,外語能力的考察基本被忽視。[3]

(二)高職口語教學的瓶頸

1.外語教學模式

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及方法影響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過去,外語教學主要採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是課堂上被動的學習者。著名學者科德認為,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於學習並促進學習。英語口語教學對實踐訓練的要求更強,更要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有大膽開口,主動練習口語,才能真正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2.語用能力要求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語用能力教學要求較為模糊,沒有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對“外語語用能力”的重視不夠影響了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傳統的外語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關注“語言能力”的形成,過分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語言學家DellHymes認為,交際能力在語言表達方面要注意語法形式的正確性、手段的容易理解性、語境的交際性和現實表達中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語用能力的目標,注意教學內容在具體語境中的語言運用。

3.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自身的外語基本功、業務水平及語言文化素養直接影響了口語教學效果。高職院校中很多是由中專升格而來,也有一部分是職業學校合併而來。很多教師雖然經過了短期的學歷學位培訓,外語教學的理論知識與教學理念仍需長足的提高,尤其是運用外語組織教學的能力並非短期培訓就能實現。具有流利而標準的口語能力並且具有一定的運用外語組織教學的能力,這樣的師資是有效實施和提高口語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4.口語教材

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種類繁多,但是針對性的口語教材依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調查顯示,適合高職學生實際水平且行之有效的英語口語教材十分缺乏,高質量的教材僅佔一成左右。在現有的口語教材中,大多數教材設計的練習都是語言形式的簡單操練和機械模仿。較有創意的教師也只是創設一些簡單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非真實的交際情景中操練一些以基本句型為主的語言形式,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不能在職業實踐“學以致用”。

5.跨文化交際意識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欠缺。大多數高職學生由於缺乏真實的文化情境,他們對於外語沒有形成具體的環境認知,難以在真實環境中用地道的英語語言進行得體的交際活動。著名英語專家鄧炎昌教授曾指出,學習外語必須瞭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係的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於保證使用外語的整體性。學習者較好地掌握目的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在交際中才能夠自覺自發地運用外語思維習慣並做出反應。

三、高職口語教學設計

(一)教學環境設計

首先要提升教師英語口語教學環境設計能力。教師應結合高職院校各專業對應的崗位群職業環境外語語言能力要求進行口語教學。教師要根據崗位群對應的口語教學需求與教學內容,以實現語言交際功能為目的進行鍼對性教學。[4]例如,酒店、飯店、度假村等職場崗位對英語的能力要求具有相似性,口語教學就可以圍繞酒店類行業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

(二)教學過程設計

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來看,教學方法設計應結合外語教學目標與要求,綜合採用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熟悉更多的本專業的外語詞彙,從而滿足學生未來職場面向的行業企業基本語言技能需求。教學設計中,應根據學生的專業差異及時調整校外頂崗實訓內容,使口語實訓教學更具針對性。

(三)考核環節設計

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不能以單一形式來衡量,應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監測學習質量和效果,將口試、聽力測試和筆試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5]外語口語教學考核應以學生在真實職場情境中實現語言交際目的為標準,採用過程性評價,重點考核學生平時口語實踐過程的學習效果與口語能力水平。

四、學生口語能力提升策略

(一)創新思維

由於歷史淵源、地域特性及文化心理的不同,中西方存在基於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維方式及考慮問題的視角差異。在外語教學中破除學生固有的漢語母語思維定勢很有必要。外語教師應不斷歸納總結英漢表達方式上的不同之處,引導學生按英語語言習慣進行表達並將之內化為思維習慣。

(二)寓教於樂

趣味與實際結合。外語口語能力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輸入、模仿、分析、記憶等習得過程而自然形成。口語教學中,每個話題、每項活動都必須有意義,要能夠將語言學習的趣味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當前,資訊化教學手段日益豐富,教師應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微視訊等資訊化資源與方法並針對學生個體的實際差異情況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活動。

(三)情境化教學

教學中做到情景與演練結合。教師應該儘量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指導學生注意具體情境中的文化特色,提高學生對於文化差異的認知能力,從而形成真實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師應積極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開展小組辯論賽、英語小廣播、朗讀比賽、演唱英文歌等活動,讓學生在自然情景或模擬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得語言交際能力。

(四)循序漸進

英語口語分為側重於“說”的主動口語(activeo-ralspeech)和側重於“聽”的被動口語(passiveoralspeech)。主動口語能力以被動口語為基礎階段性遞進式發展。口語訓練的內容與環境必須與學生學習成長狀態要求相適應,在鞏固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學習更高層次的內容,逐步提升學生的口語應用能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共同提高的意識與自治、自信的品格,鼓勵學生結合真實話題開展多樣化的以互動為特色的小組學習活動。學生在同齡人組成的集體活動中,心理上能得到徹底的放鬆,消除緊張感和焦慮感,從而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培養口語能力,提升外語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