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健身工作計劃(通用10篇)

工作計劃 閱讀(9.08K)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好的工作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身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身工作計劃(通用10篇)

健身工作計劃 篇1

今年是我們健身中心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一個充滿挑戰、機遇與壓力的一年。為了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並充分認識和有條不紊地做好客服部的工作,特制定本計劃。

隨著客服工作的不斷強化,對客服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進一步的做好日常工作。

1.加強和規範客服部工作流程,認真稽核原始票據,細化與顧客和財務的對接流程,做到實時核算,在辦理業務的同時,強化業務的效率性和安全性。

2.倡導人人提高節約的意識,努力做好開源節流,在控制費用方面,加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不浪費一張紙、一支筆將辦公費用降到最低限度。

3.加強內控與內審工作,讓員工每月進行自查、自檢工作,並做自我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錯誤,讓基礎工作進一步完善。

4.為加強客服人員的個人素質,著手對客服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針對‘儀容儀表’‘服務的重要性’‘如何服務’‘接待技巧’等幾個環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客服人員有較大的轉變和提升。

5.針對健身中心人氣不夠旺、知名度不夠高的問題需儘快解決,但要提升知名度需要大量的廣告資金投入,為解決和提升我們的影響力,減少廣告支出,準備開始長期著手健身中心外聯工作,聯絡本地一些知名企業、單位合作,如銀行、電信、酒店、旅遊、娛樂業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借力發力,提升我們的知名度、影響力,從而達到預期效果。

健身工作計劃 篇2

根據xx區全民健身工作計劃,結合我係統全民健身工作的實際情況,在20xx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加強“科學健身”工作為重點,認真做好全民健身各項工作。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工作

⒈6月9日召開動員會,並進行“科學健身”知識培訓,全區舉行以“全民健身”為主題的升旗儀式。

⒉對中國小校《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貫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⒊成立中學生體育協會。

⒋學校教育資源開放示範校評選。

⒌總結挖掘中國小體育健身的好經驗、好方法,並加以推廣。

⒍參與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

二、高質量完成市、區級規定工作和比賽任務

⒈完成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

⒉積極參加閘北區特奧運動會。

⒊精心組織第九屆中運會。

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

以“歡樂操場”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⒈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

⒉“市北杯”中學生排球賽、中學生乒乓聯賽。

⒊舉辦“新民晨報杯”中學生籃球賽。

⒋學生體育園隊展示。

⒌6月10日“全民健身日”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學校開展各種體育活動。

健身工作計劃 篇3

為全面落實《全民健身條例》,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縣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體育事業公益性,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出發點,把提高全縣人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作為根本任務,大力倡導“人人熱愛體育,全民健身強體”理念,優化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環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提高全縣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文明進步。

二、目標任務

到20xx年,初步建立與我縣發展水平相協調的覆蓋城鄉、組織完善、設施齊全、活動豐富、指導有力、能基本滿足廣大群眾體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縣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全民健身氛圍更加濃厚,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著增加,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著增加。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普遍增強,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0%以上,每週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鍛鍊強度中等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35%以上,其中16歲以上(不含在校學生)的城鎮居民達到20%以上,農村居民達到10%以上。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農民、職工、婦女、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人群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明顯提高。

2.城鄉居民身體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城鄉居民《國民體質監測標準》合格率達到90%以上;在校學生90%以上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基本要求,其中達到優秀標準的人數比例超過20%,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明顯改善和提高。

3.公共體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建成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主題公園;全縣70%鄉鎮(街道)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重點搞好中心鎮、中心村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90%以上,加大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力度,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使更大範圍群眾能夠享受到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帶來的便利。

4.全民健身組織網路更加健全。探索並逐步形成縣教體局、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站)、體育社會工作者、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體系。建立並推行社群體育社會工作服務制度,全縣各類健身俱樂部、健身活動站點明顯增加,城市社群普遍建有體育健身站(點),50%以上的農村社群建有體育指導站(點),基層健身站點達到200個以上(5/萬人),註冊登記的健身氣功站點達到40個以上。

5.全民健身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按照每天有健身,每月有活動,每季有品牌,每年有綜合性運動會的總體思路,廣泛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縣中國小體育運動會,定期舉辦群眾體育大會、機關運動會或農民運動會等系列賽事;積極組隊參加全國、全省、全市體育大會等重大比賽,並爭取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積極開展農村體育比賽和活動,加快發展農村體育;打造“一鄉鎮(街道)一品”的全民健身主題活動;積極開展少數民族體育,老年人、殘疾人等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體育比賽活動,推進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

6.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繼續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加強管理,提高質量。進一步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系統》資料庫,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規範化管理和資訊化建設。建立完善社會指導員工作表彰激勵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建立起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切實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引領、組織、指導群眾科學健身中的作用。

7.全民健身科技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選定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建立國民體質檢測點,國民體質監測網路更加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站逐步達到本級全民健身科技服務標準,體質檢測和科技服務水平實現較大提高。

8.全民健身服務業健康發展。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消費意識明顯增強,體育產品和健身服務企業顯著增加,全民健身服務市場繁榮發展,健身俱樂部等市場主體服務逐步規範,全民健身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1.加快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將城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十二五”時期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佈局,統一安排。新建居住區要按照國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標準,設計建設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要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建設一批室外健身場地設施。

2.加強全民健身設施管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社群體育服務設施。要充分利用現有公園、廣場等資源,重點建設中小型、適用性強的全民健身設施,提供政府基本公共服務。

3.提高公共體育設施利用率。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並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優惠或者免費開放。學校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要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並在保證校園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新建和改建學校體育設施,要便於向公眾開放。要強化政府職責,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對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的學校給予經費補貼和獎勵資助,為學校辦理有關責任保險。要積極創造條件,將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要建立崗位責任制和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對體育設施的維護更新,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體育設施閒置浪費或被擠佔挪用。

(二)積極構建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1.加強健身組織建設。積極發展城鄉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充分發揮縣、鄉鎮(街道)體育組織組成的行政管理網路,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組成的社會團體管理網路,以及體育協會組成的社團指導網路,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加強鄉鎮綜合文化體育站、街道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完善體育服務功能,落實專兼職工作人員,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帶動鄉鎮(街道)群眾體育活動全面開展。

3.推進城鄉基層健身站點網格化。堅持親民、便民、利民的原則,對城鄉基層健身站點進行調查統計和統籌規劃,採取政府投入、社會支援和市場運作等不同方式,大力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站點、健身俱樂部和健身指導站等,逐步實現基層健身站點網路化。在基層健身站點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培植特色健身專案,對社會發布健身公共服務資訊,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務。

(三)廣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1.精心組織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5月全民健身月活動,結合節假日和重要體育文化活動等策劃組織大型健身活動;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逐漸形成有特色的體育賽事活動。努力做到活動組織主體多元化,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內容大眾化,活動開展經常化,活動管理規範化。

2.積極組隊參加市級以上全民健身運動會、農民運動會等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競賽活動。改革辦賽模式,突出重在參與、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樂、勤儉辦賽的理念,全力辦好本縣的各種群體競賽活動,積極組隊參加市級以上運動會群眾體育專案比賽活動。利用大型群體活動效應,帶動群眾體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充分調動和保護全民參與體育競賽的積極性。

3.各鄉鎮(街道)、社群(行政村)要按照本實施計劃要求,根據區域特色,結合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組織居民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

4.立足青少年、農民、職工、殘疾人、婦女、老年人等活動主體,形成政府引導、依託社會、全民參與的群眾體育工作和活動體系。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要開展業餘體育健身活動,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要結合自身特點,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5.創新健身活動形式,積極組織開展與旅遊、文化相結合的群眾性體育競賽、展示活動,不斷推出適合不同人群、地域、季節的體育健身新形式、新方法。加強對廣場、公園和節日體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引導公眾科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

(四)著力推動城鄉體育協調發展

1.大力發展城市社群體育。有關部門要將城市社群體育工作作為社群建設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加大投入,不斷改善社群居民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各街道辦事處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完善文體活動中心、老年體協、體育健身俱樂部、體育健身團隊、體育健身站點等體育組織,整合轄區單位、學校體育設施、體育人才資源,舉辦形式多樣、廣泛經常的社群體育健身活動。組織開展“五個一”(建設一處公共體育設施、組建一個體育健身指導站、成立一個體育俱樂部、推廣一批特色體育健身專案、人人掌握一項體育健身技能)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先進社群”爭創活動。

2.著力發展農村體育。各鄉鎮政府要將農村體育工作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促進城鄉體育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增強農村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能力。要組織建設集中居住社群和分散居住社群中心村的體育場地設施,建立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健身站點等體育組織,在傳統節日和農閒季節廣泛組織農民體育活動。開展“體育下鄉活動”,辦好基層農民運動會。開展特色體育鄉鎮建立和鄉鎮體育健身示範工程評選活動。

3.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堅持“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目標和重要評價內容。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積極開展課餘體育訓練,推進多種體育專案進校園。定期組織舉辦全縣中、國小生綜合運動會和籃球、乒乓球、田徑等單一專案聯賽。辦好體育傳統專案學校,建立和完善學校、社群、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路和聯動機制。

4.重視發展老年人體育。充分發揮老年人體育協會作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人體育活動。不斷創新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專案和方法。公共體育設施對老年人蔘加體育活動提供便利和優惠。在老年人教育機構開設體育課程,老年人活動中心設定適合老年人體育活動的設施,社群服務兼顧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鼓勵、支援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老年人體育服務機構和建設體育健身設施。

5.努力推動職工體育。充分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作用,廣泛建立職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團隊,開展符合單位特點、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設職工體育設施,成立職工體育俱樂部,組織開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和體質測試活動。定期舉辦全縣機關健身運動會,積極創新職工體育發展模式和基層職工體育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完善職工體育與社群體育互補機制。

6.積極發展少數民族體育和殘疾人體育。重視培養少數民族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高水平體育人才。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域,開展以民族優秀體育專案為主要內容的體育競賽和活動。建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案培訓基地,辦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實施“助殘健身工程”,為殘疾人建設就近方便的體育健身設施,組織開展適合殘疾人蔘加的體育活動。

(五)加強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工作

1.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創新培訓方式,拓寬培訓渠道,不斷髮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注重農村體育、殘疾人體育、少數民族體育活動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培訓。吸納優秀教練員、運動員、體育教師等授予相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稱號,充分發揮其在社會體育指導服務活動中的作用。

2.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建立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檔案,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就近就便掛靠健身站點開展健身指導服務,做到每個健身站點至少配備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積極發展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對以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嚴格職業技能培訓、考核、認證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對高危險性專案的體育健身指導人員的管理。積極探索建立體育健身指導服務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便利,對不以營利為目的向公眾提供傳授健身技能、組織健身活動、宣傳科學健身知識等服務的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免費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業務交流,對業績優秀、群眾評價好的給予表彰獎勵,不斷激發他們開展健身服務的積極性。

3.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文明辦、民政、共青團等部門和單位要形成聯動機制,建立全民健身服務工作體系和組織體系,健全註冊管理和培訓制度,努力建設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優秀教練員、運動員、體育教師等全社會熱心人士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經常性開展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充分利用“全面健身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逐步將健身服務和志願服務相結合,努力形成全社會廣泛關注全民健身、共同投入志願服務的良好氛圍。

(六)努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務水平

1.不斷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務水平。健全體質測定機構,開展“我的體質我知道”體質檢測活動,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的健身指導服務。建立全民健身科技服務網,大力普及運動健身科學知識,引導和鼓勵城鄉居民經常、持久地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不斷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和體育技能水平。

2.努力推進全民健身服務業發展。推行國家有關體育健身服務規範和標準,促進全民健身服務業健康運營,大力培育以健身科技服務和健身技能指導為主要內容的體育健身服務市場主體。對社會力量興辦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民政、體育主管部門要在註冊登記、工作指導等方面提供支援和保障。屬退役運動員自主創業的,應給予政策優惠。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全民健身事業的公益性捐贈,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部分,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本實施計劃在縣政府領導下,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由縣教體局會同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共同推行。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責任,制定年度推進計劃,抓好《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的組織實施。

2.體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認識,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政策保障、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監督獎勵等措施,並建立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書,實行目標考核。

3.各有關部門要樹立全域性觀念,明確各自職責和任務,貫徹執行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本計劃落實。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作用,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推進、社會支援、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

4.充分調動全社會興辦全民健身事業的積極性,拓寬社會資源進入全民健身事業的途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全民健身事業。

(二)加大經費投入

各級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條例》規定,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動的經費投入,對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務機構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支援農村、經濟欠發達鄉鎮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個人繳費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加大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

(三)營造良好環境

加強全民健身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宣傳作用,普及體育健身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科學健身素養。縣電視臺、廣播電臺、通訊要開辦全民健身欄目,舉辦科學健身講座,製作全民健身公益廣告、宣傳畫,安排專門時段播放廣播體操、健身操(舞)、太極拳(劍)等普及健身活動的節目。藉助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和各級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活動加強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開展“終身體育”教育,使體育健身成為群眾的基本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崇尚體育健身、積極參加體育健身的社會風氣。

(四)實施考核評估

體育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不定期進行檢查指導,並在20xx年對《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實施成效進行全面評估,將評估報告報縣政府。繼續開展先進社群、特色體育鄉(鎮、辦)的建立,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優秀健身活動站點的評比表彰工作。縣政府將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彙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對為全民健身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健身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需求為出發點,以提高全區人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任務。切實提高廣大市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堅持活動與建設並舉,重在建設,紮實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建設幸福作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目標任務

初步建立與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的公共體育設施,構建基本滿足廣大市民體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居民健身意識,積極倡導健身生活方式,明顯提升人民身體素質。

(一)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人口不斷增加,城區居民身體健康素質進一步提高。居民體育意識、健身知識和健身能力明顯提高,體育健身成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社群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不斷增加,每週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鍛鍊強度中等以上的人數佔戶籍總人口比例35%以上(不含在校學生),居民主要體質指標顯著提升,國民體質合格率達90%以上。

(二)加強轄區體育健身設施建設,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斷增加。建設區級公共體育健身場地“五個一”工程,即一個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已建成)、一個標準體育場、一個標準游泳館、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體育公園。各街道要相應建有多功能體育活動廣場,各社群要相應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有條件的公園、綠地、廣場建有體育健身設施。到20xx年,全區各社群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1平方米以上。

(三)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構建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體系。成立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完善和建立管理機制與志願服務體系。區級體育主管部門每年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00名,到20xx年,社會體育指導員總數達到1800名,佔全區常住人口的比例2‰以上。進一步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指導全區居民進行科學健身。

(四)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進一步改善青少年體質。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和重要評價內容。區教育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及考核制度,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倡導科學、健康的體育健身和生活理念。保證在校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做到人人有專案,班班有團隊,校校有特色,定期舉辦學校運動會。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基本要求,其中達優秀標準的人數比例超過20%以上,學生體能素質明顯提高。

(五)加強各類體育組織建設,全民健身組織網路不斷完善。基層體育組織數量不斷擴大,到20xx年基層體育組織覆蓋率達到90%,區級各類體育協會達到8個、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達到5家。各街道、社群,各行業等要建有相應的體育組織。逐步形成體育主管部門、區體育總會、體育協會、體育健身俱樂部、社群文體活動中心(站)、健身活動點、健身氣功站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的遍佈轄區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體系。

(六)加強全民健身活動特色品牌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遵循“因地制宜、業餘自願、小型多樣、就近就便”的原則,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各行業系統、各社會團體等要經常組織各類人群開展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每年舉辦單項體育活動5次以上。每個街道擁有晨晚練體育活動點5個以上。

(七)積極配合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科學服務全民健身。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各行業系統、各社會團體需積極配合市國民體質監測指導中心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健身指導、運動處方,推薦健康、新興的健身專案。

(八)加強全民健身宣傳教育,形成崇尚科學健身的社會風氣。充分利用媒體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大力宣傳全民健身,普及全民健身知識,提高公民科學健身素養。藉助“民健身日”、重大體育賽事、全民健身運動會及各種體育活動加強宣傳報道,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三、措施和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區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保障政策。將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激勵機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為精神文明、文明社群、社會事業發展評價體系等各類評比、表彰活動的重要指標。各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各行業體協等社會團體各盡其能、各司其職,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執行本實施計劃。

(二)加大財政投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各項規定,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把做好全民健身工作作為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入工作計劃,抓好計劃落實。加強基礎體育設施建設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動的經費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支援和興辦全民健身事業。

(三)整合體育資源。按照國家有關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規定,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城區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建居住區要按照國家有關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標準,建造體育健身設施。已建造的體育健身設施,不得挪作它用。進一步加大以重點建設中小型、專項型、適用性強的體育場地設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公園、公共綠地、廣場等配建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步道、健身路徑等多功能體育健身設施。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創造條件建設體育健身設施,為職工參加體育健身創造條件。

(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創新全民健身活動形式和方法,引導和鼓勵市民經常參加全民健身活動。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型別、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體育競賽活動和健身展示活動,突出健身性、參與性、趣味性。打造一批群眾參與性強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擴大全民健身活動的影響力,建立“一區二品”活動(即一個全民健身活動品牌,一個群眾體育競賽品牌)。組織開展好傳統節日全民健身活動,精心組織策劃好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系列全民健身活動。

(五)發展各類人群體育。將社群體育工作作為社群建設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以街道和社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改善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將社群體育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建成一體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職工體育和青少年體育,抓好老年人體育等。

(六)引導健身消費。鼓勵和引導市民體育消費,扶持和發展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休閒產業,為各種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服務需求。建立和完善公共體育健身服務規範,提高公共體育健身服務水平。

(七)推進法治建設。各部門要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市規範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管理辦法》和《區社群體育健身設施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政府部門的職責,依法行政,切實維護市民參與體育健身的權益。要建立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面的機制和制度,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提高法治水平,做好全民健身的長效管理。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本計劃在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區文體局會同有關部門、各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共同推行。區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協調機構,負責督促和協調全區各部門實施本計劃。

(二)抓好成效評估。要把全民健身工作納入文明單位和文明學校的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國家有關評估標準,對本實施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對全民健身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根據相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三)認真貫徹落實。各部門以及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和各行業體協等社會團體要提高認識,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各司其職,將本計劃列入日常工作計劃,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健身工作計劃 篇5

新學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學年健身房將會注入許多新鮮的血液,從而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健身房借鑑以往的經驗與教訓,積極採納歷屆部門負責人意見與建議,經部門內部討論,特制定本學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健身房建設成為服務中心服務理念最強的部門之一,激勵部員以最大熱情投入工作,通過開展乒乓球比賽,棋藝比賽,經驗交流會,茶話會等獨具特色的活動,豐富健身房部員的生活,確保健身房部員在服務中心勤工儉學的同時能夠展現自我,鍛鍊自我,從部門的工作與活動中發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身能力。通過開展專業性較強的“健美先生、麗人”等活動加大健身房會員在全校的知名度,通過開展舞蹈大賽等活動加大健美操會員在全校的知名度,將健身房做成一個品牌!此外通過與學生線上,校廣播臺,BBS等的合作來提高宣傳力度與效果。

二、人員安排

現部門下屬三個健身房,五個乒乓球室,一個健美操房和一個網球場。 除部長和副部外,部員共分成九個小組,每組責任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組長任用採取以下措施:上學期優秀組長預留3名,上學期優秀部員提拔3名,新招人員面試3名。這樣就可以保證各項通知和決定能夠及時傳達給每一位部員!

內部考核組成員:由副部擔任內部考核組組長,各行政組長擔任考核組成員,每名組長每週一次查崗,由副部分配考核時間及考核情況彙總。

三、加大部門內部的文化建設

為了使部員不僅僅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取生活補助外,希望通過我們服務中心,讓大家得到更多方面的鍛鍊,在組織協調、待人接物,文明禮儀方面有所提高。計劃通過活動交流形式,使部員的各項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更希望通過活動方式加強內部交流溝通!

健身工作計劃 篇6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確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通過立體構建、整合推進、動態實施,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和產業鏈、生態圈,提升全民健身現代治理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全民健身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等功能充分發揮,與各項社會事業互促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全民健身成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動力源。支撐國家發展目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務

(三)弘揚體育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弘揚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樹立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理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通過體育健身提高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引導發揮體育健身對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樹立人人愛鍛鍊、會鍛鍊、勤鍛鍊、重規則、講誠信、爭貢獻、樂分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將體育文化融入體育健身的全週期和全過程,以舉辦體育賽事活動為抓手,大力宣傳運動專案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挖掘傳承傳統體育文化,發揮區域特色文化遺產的作用。樹立全民健身榜樣,講述全民健身故事,傳播社會正能量,發揮體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價值和作用。

(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供給。因時因地因需開展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分層分類引導運動專案發展,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大力發展健身跑、健步走、騎行、登山、徒步、游泳、球類、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專案,積極培育帆船、擊劍、賽車、馬術、極限運動、航空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閒運動專案,扶持推廣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和鄉村農味農趣運動專案,鼓勵開發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業特點的特色運動專案。

激發市場活力,為社會力量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發揮網路等新興活動組織渠道的作用,完善業餘體育競賽體系。鼓勵舉辦不同層次和型別的全民健身運動會,設立殘疾人組別,促進健全人與殘疾人體育運動融合開展。支援各地、各行業結合地域文化、農耕文化、旅遊休閒等資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的品牌賽事活動。推動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全面協調發展。重視發揮健身骨幹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引導、服務、規範全民健身活動健康發展。

(五)推進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激發全民健身活力。按照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快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成為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向獨立法人組織轉變,推動其社會化、法治化、高效化發展,提高體育社會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積極發揮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專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龍頭示範作用。加強各級體育總會作為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對基層文化體育組織的指導服務,重點培育發展在基層開展體育活動的城鄉社群服務類社會組織,鼓勵基層文化體育組織依法依規進行登記。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品牌化發展並在社群建設中發揮作用,形成架構清晰、型別多樣、服務多元、競爭有序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局面。

(六)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按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三級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和城市社群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

有效擴大增量資源,重點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建設縣級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社群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設施,結合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村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及區域特點,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新建居住區和社群要嚴格落實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標準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的要求,確保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佔。老城區與已建成居住區無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或現有場地設施未達到規劃建設指標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充分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空閒地等閒置資源,改造建設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合理做好城鄉空間的二次利用,推廣多功能、季節性、可移動、可拆卸、綠色環保的健身設施。利用社會資金,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旅遊景區和新農村的規劃與建設,合理利用景區、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及城市空置場所建設休閒健身場地設施。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檔升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現有場地設施的管理運營。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政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

(七)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服務大局、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結合“健康中國2030”等總體發展戰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養老、助殘等事業發展,統籌謀劃全民健身重大專案工程,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對發展體育產業的推動作用,擴大與全民健身相關的體育健身休閒活動、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與教育、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和銷售等體育產業規模,使健身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鼓勵發展健身資訊聚合、智慧健身硬體、健身線上培訓教育等全民健身新業態。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開拓全民健身產品製造領域和消費市場,使體育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

(八)拓展國際大眾體育交流,引領全民健身開放發展。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論、專案、人才、裝置等國際交流渠道,推動全民健身向更高層次發展。

搭建全民健身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國際間互動交流。傳播和推廣全民健身發展過程中的中國理念、中國故事、中國人物、中國標準、中國產品,發出中國聲音,提升國際影響力,有效發揮全民健身在推廣中國文化、提升國家形象和增強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九)強化全民健身發展重點,著力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和重點人群、專案發展。依法保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推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向農村延伸,以鄉鎮、農村社群為重點促進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因地制宜的原則,重點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全民健身事業。

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保證學生在校的體育場地和鍛鍊時間,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全面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積極發揮“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等青少年體育品牌活動的示範引領作用,使青少年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鍛鍊興趣,形成終身體育健身的良好習慣。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老年健身體育設施,加強社群養老服務設施與社群體育設施的功能銜接,提高使用率,支援社群利用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場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學指導。進一步加大對國家全民健身助殘工程的支援力度,採取優惠政策,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廣泛開展。開展職工、農民、婦女、幼兒體育,推動將外來務工人員公共體育服務納入屬地供給體系。加大對社群矯正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務供給,使其享受更多社會關愛,在融入社會方面增加獲得感和滿足感。

加快發展足球運動和冰雪運動。著力加大足球場地供給,把建設足球場地納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多樣化的足球場地。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抓緊完善常態化、縱橫貫通的大學、高中、國中、國小四級足球競賽體系。積極倡導和組織行業、社群、企業、部隊、殘疾人、中老年、五人制、沙灘足球等形式多樣的民間足球活動,舉辦多層級足球賽事,不斷擴大足球人口規模,促進足球運動蓬勃發展。大力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利用籌備和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契機,實施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支援各地建設和改建多功能冰場和雪場,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冰雪運動領域,推進冰雪運動進景區、進商場、進社群、進學校,扶持花樣滑冰、冰球、高山滑雪等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冰雪健身休閒專案,打造品牌冰雪運動俱樂部、冰雪運動院校和一系列觀賞性強、群眾參與度高的品牌賽事活動。積極培育冰雪裝置和運動裝備產業,推動其發展壯大。鼓勵各地依託當地自然人文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冰雪運動,實現3億人蔘與冰雪運動,使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更加堅實。

三、保障措施

(十)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通過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組織架構,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政府要按照科學統籌、合理佈局的原則,做好巨集觀管理、政策制定、資源整合分配、工作監督評估和協調跨部門聯動;各有關部門要將全民健身工作與現有政策、目標、任務相對接,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規劃、落實工作任務;智庫可為有關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大專案提供諮詢服務,並在頂層設計和工作落實中發揮作用;社會組織可在日常體育健身活動的引導、培訓、組織和體育賽事活動的承辦等方面發揮作用,積極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健康為主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計生、文化、教育、民政、養老、殘聯、旅遊等部門相關工作,在街道、鄉鎮層面探索建設健康促進服務中心。

(十一)加大資金投入與保障。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推動落實財稅等各項優惠政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設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專項投資基金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支援群眾健身消費。依據政府購買服務總體要求和有關規定,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目錄、辦法及實施細則,加大對基層健身組織和健身賽事活動等的購買比重。完善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鼓勵和引導地方政府加大對全民健身的財政投入。落實好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引導公眾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捐贈。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全民健身事業的公益性捐贈,符合稅法規定的部分,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依法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十二)建立全民健身評價體系。制定全民健身相關規範和評價標準,建立政府、社會、專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組成的工作平臺,採用多層級、多主體、多方位的方式對全民健身發展水平進行立體評估,注重發揮各類媒體的監督作用。把全民健身評價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建立的內容,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相關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明確全民健身發展的核心指標、評價標準和測評方法,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發展水平提供科學依據。出臺全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標準,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地方標準,推進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鼓勵各地依託特色資源,積極建立體育特色城市、體育生活化街道(鄉鎮)和體育生活化社群(村)。繼續完善全民健身統計制度,做好體育場地普查、國民體質監測以及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資料分析,結合衛生計生部門的營養與慢性病狀況調查等,推進全民健身科學決策。

(十三)創新全民健身激勵機制。搭建更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勵平臺,拓展激勵範圍,有效調動城鄉基層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頒發體育鍛煉標準證書、證章,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試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時段發放體育健身消費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場化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鼓勵對體育組織、體育場館、全民健身品牌賽事和活動等的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和運用,引導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民健身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對支援和參與全民健身、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機構和個人進行表彰。

(十四)強化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制定並實施運動促進健康科技行動計劃,推廣“運動是良醫”等理念,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開展國民體質測試,開發應用國民體質健康監測大資料,研究制定並推廣普及健身指導方案、運動處方庫和中國人體育健身活動指南,開展運動風險評估,大力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提高群眾的科學健身意識、素養和能力水平。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現代資訊科技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建設全民健身管理資源庫、服務資源庫和公共服務資訊平臺,使全民健身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精準。利用大資料技術及時分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體育設施利用率,進行運動健身效果綜合評價,提高全民健身指導水平和全民健身設施監管效率。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創新,促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升級換代,為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科學、安全、靈活、無障礙的健身場地設施。積極支援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加產品品種,提升體育用品的質量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鼓勵企業參與全民健身科技創新平臺和科學健身指導平臺建設,加強全民健身科學研究和科學健身指導。

(十五)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樹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觀,發揮人才在推動全民健身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努力培養適應全民健身發展需要的組織、管理、研究、健康指導、志願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的人才隊伍。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民間健身領軍示範人物的發掘和扶持力度,重視對基層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中榜樣人物的培育。將全民健身人才培養與綜治、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文化、衛生計生、工會、殘聯等部門和單位的人才教育培訓相銜接,暢通各類人才培養渠道。加強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形成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互動局面,為各類體育人才培養和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發揮網際網路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訓中的作用,加大對社會化體育健身培訓機構的扶持力度。

(十六)完善法律政策保障。推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的相關內容,依法保障公民的體育健身權利。推動加快地方全民健身立法,加強全民健身與精神文明、社群服務、公共文化、健康、衛生、旅遊、科技、養老、助殘等相關制度建設的統籌協調,完善健身消費政策,將加快全民健身相關產業與消費發展納入體育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糾紛預防與化解工作,利用社會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務。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合理安排體育用地。鼓勵保險機構創新開發與全民健身相關的保險產品,為舉辦和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全面風險保障。

四、組織實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各地要加強對全民健身事業的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確保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推進。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和考核,構建功能完善的綜合性基層公共服務載體。

(十八)嚴格過程監管與績效評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做好任務分工和監督檢查,並在2020年對《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對重點目標、重大專案的實施進度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推進情況進行專項評估,形成包括媒體在內的多方監督機制。

健身工作計劃 篇7

一、基本原則

(一)堅持群眾體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

(二)堅持統籌兼顧,重在基層,鼓勵各類人群參與健身活動,推進各地全民健身事業均衡發展。

(三)堅持活動與建設並舉,重在建設,紮實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和設施建設。

二、目標任務

到2016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著增加,廣大群眾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各地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顯著增加。每週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人數達到34%以上,其中16歲以上城市居民(不含在校學生)人數比例達到12%以上,城市居民達到20%以上,農村居民達到7%以上。保證在校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至少1小時。提高殘疾人蔘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二)城鄉居民身體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建立健全國民體質監測網路和執行機制,達標的城鄉居民(除在校學生)人數比例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全國億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得到全面落實。在校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要求。

(三)體育健身設施有較大發展。全民健身設施基本覆蓋城鄉,人均體育場地使用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60%的社群和5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逐步增加公園、綠地、廣場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推動公共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xx市區及各地分別建成能承接高水平競賽和大型群眾體育活動的健身中心。

(四)全民健身體育組織網路更加健全。各地普遍成立體育總會,逐步建立市、縣兩級單項運動協會等體育社會團體,使社群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較大發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農村鄉鎮建有體育組織。城市社群和農村社群普遍建有全民健身站(點)。

(五)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進一步發展。按照總人口萬分之六的目標,建成一支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的社會健身指導員服務隊伍。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成立市、縣兩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實現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規範化和培訓工作制度化。

三、具體內容

(一)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擴大全民健身活動影響力,提高公民科學健身素養。藉助“全民健身日”、重大體育賽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形成崇尚科學健身的社會氛圍。

(二)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不少於1小時,逐步增加中國小校體育課時,每年至少舉辦1次全校運動會,使學生在高中畢業前掌握1—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技能。做好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立工作,舉辦青少年體育競賽展示,積極組織傳統專案學校單項競賽和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建設。推進“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有條件的學校要根據實際開設冰雪課程。

(三)大力發展城市社群體育。突出重點,堅持以社群體育為基礎,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社群辦要加強對體育工作的組織,發揮居民委員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做好社群體育工作。體育行政部門要給予支援和指導。

(四)積極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少數民族地區廣泛開展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案為主的體育健身活動。建立健全各級少數民族體育協會,培養少數民族體育人才。挖掘、整理和繼承民族傳統體育專案。

(五)廣泛開展殘疾人體育。提高殘疾人的身體素質和平等參與活動的能力。豐富殘疾人體育健身方法,培養體育骨幹,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以“中國特奧活動日”(7月20日)為標誌,舉辦大型殘疾人健身體驗活動。

(六)全面發展婦女、老年人體育。圍繞“億萬婦女健身和億萬老年人健身”活動,重視婦女和老年人體質與健康問題,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身理念,推廣適合其特點的體育健身方法,積極支援他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注意做好勞動強度較大、餘暇時間較少女職工的體育工作,加強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科學指導。

(七)加快農村體育發展步伐。各地要將發展農村體育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使城鄉全民健身事業協調發展。廣泛開展農民體育活動,定期組織鄉鎮農民運動會。普遍開展以健身設施、健身表演、健身諮詢為主要內容的“體育三下鄉”活動,豐富農村文體生活。統籌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實現公共體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新農村示範點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八)廣泛開展職工體育活動。充分發揮職工體育協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的作用,建立職工體育單項俱樂部和健身隊伍。建立和完善職工工間操制度,廣泛開展符合職工身體狀況和職業特點的健身活動和體育競賽,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或單項比賽。創編、推廣適合不同行業職工的健身運動專案,調動廣大職工參與全民健身運動的積極性。各級工會應積極組織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提高其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各地應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和民生工程規劃,擴大公共服務覆蓋範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發揮激勵機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評選表彰的重要指標。

(二)加大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投入力度。各地應將全民健身事業和基本建設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有計劃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依法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三)鼓勵社會興辦全民健身事業。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充分調動全社會舉辦全民健身事業的'積極性,對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四)有計劃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依法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高體育基本建設資金的支出比例。加大對農村地區和社群等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均衡協調發展。城鄉新建居住區要按照國家規範標準,設計建設體育健身設施。加強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管理與維護,定期公佈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名錄和開放時間。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公共體育健身設施。配套建設體育健身設施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規劃行政部門不予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五)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鼓勵和支援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作用,逐步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設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經費,用於培訓、業務交流、表彰獎勵和必要的工作補貼。積極發展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嚴格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繼續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大體育行政執法力度,全面落實營利性和高危專案體育健身場所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持證上崗工作。

(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願者服務活動。形成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體育教師、體育協會等全方位參與的服務隊伍。豐富健身內容,提高服務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

(七)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宣傳教育。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加強對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報道,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增強公民健身意識,提高公民科學健身素養。開展“終身體育”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和參與體育健身的社會風氣。

(八)大力推進法制建設。進一步貫徹《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保障群眾參與健身的權益。要建立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面的機制,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做好全民健身的長效管理。

五、組織實施

(一)建立全民健身領導協調機制。由市體育局會同有關部門、各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共同推行和組織實施《xx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3—2016年)》。各地、各單位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和實施本地、本單位的全民健身計劃。

(二)建立實施效果評估機制。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定期評估本地區全民健身計劃實施情況,並將評估結果報本級人民政府。各地、各單位要將全民健身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對為全民健身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健身工作計劃 篇8

20xx年我們要抓住第一個“全民健身日”這個主線,繼續開展好我社群全民健身銷售活動,根據我社群的實際情況,抓好社群群眾性體育健身工作,制定以下工作計劃:

一、俱樂部的體育銷售工作

1、加強社群體育健身組織管理,完善全民體育健身網路體系。俱樂部成立全民體育健身領導小組,推動體育活動開展。

2、加強俱樂部體育指導員的管理,組織培訓上崗,在社群的體育健身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定期舉辦社群籃球賽、乒乓球賽、拔河比賽、圍棋比賽等活動。

這些活動更會讓社群的人堅定持續健身,就會一直來到我們健身房進行鍛鍊,銷售的業績也就上去了。

二、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和俱樂部管理工作

做好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建立崗位責任制度。舉辦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並重點培訓體育骨幹,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培訓提高俱樂部體育指導員的素質,從而帶動群眾體育健身工作的開展。爭取吸引更多的人來健身。

三、日常銷售具體工作

1、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班

2、社群羽毛球比賽

3、社群乒乓球比賽

4、社群拔河比賽

5、社群少兒溜冰比賽

6、舉辦籃球比賽

7、舉辦圍棋比賽

8、在新年配合鎮完成體質測定任務。

新的一年,為健身的銷售做更好的規劃,即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健身工作計劃 篇9

一、主動開發

外場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就是主動開發,外出掃樓(主要應以一些商務樓盤為主)

A、先規劃出一個大的準備開發的商務樓盤區域,以健身中心為圓心,公交線路在10—15分鐘車程的地區為宜;

B、劃定區域後,在隔天外出前就應該制訂好明天的拜訪計劃,(設定當天待開發的樓盤並對其一些基本情況要了解,帶齊所需的全部銷售物品),只要堅信"你所銷售的是對大家有好處的東西而並不是一個價格,客戶會從中得到樂趣!"你就能走出這成功的第一步;

C、每次在拜訪好一家公司後,不論成功與否都應該主動留下自己的名片而且應該爭取獲得對方的名片(聯絡方式),以便日後跟進;

D、自己做好會談的內容記錄並寫好每日工作報表。

二、小區設攤

由於現在整個xx小區樓盤眾多,各店可以根據自身所轄區域做一個前期的市場調查,將一些新、老中高檔樓盤的基本情況做一下統計(樓盤名稱、地址、所屬物業公司等資料)。然後於一周前確定好下週將開展工作的小區樓盤,由會籍顧問、銷售經理或主管前往與該小區物業公司的具體負責人良好的溝通(明確說明來意、具體瞭解該物業公司的需求)。可以分為二種工作形式:

A、物業公司溝通情況不錯,我們可以進入小區在其主要通道和中心綠地等人員較集中的區域進行為期一週或僅週六、日二天的定點設攤諮詢,其中穿行DM的派送和VIP調查表的工作以此做好宣傳健身中心、發展新會員的工作。具體工作安排和小區樓盤的分配步署按健身中心人員配備等實際情況進行(每週每一個小區安排專人3—4人進行工作或以小組團隊進行工作),在小區樓盤中進行工作,尤其以週六、週日二天為工作重點。進入小區定點開發其實就是將一個內場工作小組搬進了小區,進行現場接待和接受現場諮詢,也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流動型內場。

B、物業公司溝通情況不理想,上述工作性質未得到許可。我們應該將無法進入設攤工作的小區樓盤內部的住戶情況瞭解清楚(門牌號碼),在獲得這些資訊後,我們以邀請信函的形式通過郵寄或直接由會籍顧問投遞的'方式把我們健身中心的情況介紹給每一戶家庭(通過信函才會提高客人真正地閱讀率,才會讓客人真正瞭解到我們的健身中心,才會有可能提高我們健身中心日益減少的訪客量,增加銷售額)。

三、派送DM單

DM(宣傳單張)的派送有兩中情況:一種是流動型的工作,會籍顧問無固定地點工作,最好在以健身中心為圓心步行500米的方圓地區為工作重點進行派送;另一種就是定點型的派送,由銷售經理或主管規定一地區為派送點,會籍顧問則在指定的地點進行派送(建議主要以健身中心的門口為宜,因為在派送過程中會籍顧問便於將有意向的客戶帶至健身中心參觀)。

派送DM是最簡單的外場工作,雖然成效不會很大但可以從這個方面做到對健身中心的宣傳工作,使我們健身中心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所以派送DM是必不可少的外場工作!

四、問卷調查

在公司內有統一的VIP會員招募的問卷調查表,通過這樣的一個市場調查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和得知大部分客人對選擇健身中心存在著何種心態;可以以此分析和判斷得出目前市場需要怎樣的健身中心(不足的沒有的地方,我們有能力的就可以改進);除此之外做VIP是為了從另一個渠道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料,這樣有利於會籍顧問日後的再跟蹤、聯絡,有利於開發出新的會員和提高訪客數量!工作形式與派送DM相一致,與派送DM可以結合進行。

健身工作計劃 篇10

為認真貫徹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年南都社群體育健身工作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努力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發揮社群體育健身工作的職能,提高全體群眾的身體素質,推動我社群群眾體育健身工作的開展。在今年的群眾體育健身工作中,我們緊緊抓住以下幾個工作要點:

一、全民體育健身工作

年我們要抓住第一個“全民健身日”這個主線,繼續開展好我社群全民健身活動,根據我社群的實際情況,抓好社群群眾性體育健身工作:

(一)、俱樂部的體育工作

1、加強社群體育健身組織管理,完善全民體育健身網路體系。俱樂部成立全民體育健身領導小組,推動體育活動開展。

2、加強俱樂部體育指導員的管理,組織培訓上崗,在社群的體育健身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定期舉辦社群籃球賽、乒乓球賽、拔河比賽、圍棋比賽等活動。

二、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和俱樂部管理工作

做好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建立崗位責任制度。舉辦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並重點培訓體育骨幹,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培訓提高俱樂部體育指導員的素質,從而帶動群眾體育健身工作的開展。

三、日常具體工作

1、俱樂部體育指導員培訓班

2、社群羽毛球比賽

3、社群乒乓球比賽

4、社群拔河比賽

5、社群少兒溜冰比賽

6、舉辦籃球比賽

7、舉辦圍棋比賽

8、在下半年配合鎮完成體質測定任務。

新的一年,南都社群將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建立“精品社群、星級社群、綠色社群”活動,堅持把工作重心面向社群居民,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為居民們排憂解難,保一方平安,不斷提高居民對社群的幸福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