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中學生感恩意識

工作方案 閱讀(1.01W)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科技 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感恩”漸漸地被人們淡忘。那麼,如何使孩子從國小會付出,懂得回報呢?國小生天生愛玩,筆者把勞動技術 教育與遊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於樂,在,事半功倍。

如何培養國中學生感恩意識

一、遊戲中掌握技能———懂得感恩

遊戲是兒童定向發展心理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使孩子們通過模擬活動,發展想象能力,認識周圍世界。動用遊戲的技能訓練設計方法,就是在強制與基本強制性的訓練中,引入兒童在遊戲時所能體驗到的那種輕鬆活潑、自由選擇的情感,實現在訓練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的全面合作。我們可將勞動內容編成遊戲,讓學生在玩耍中掌握技能。

我先用漂亮的花布縫製了一個沙包,在 體育活動時和孩子們一起玩丟沙包的遊戲。很多孩子對沙包很感興趣,拿在手裡左看右看,有的還仔細地琢磨怎麼縫的。順其 自然地便開始教孩子們如何使用針線,同時還教了一些基本的針法。要求有創意地設計自己的沙包。孩子們樂在其中,沙包形態各異:有娃娃臉,並縫上了漂亮的扣子做裝飾,有糖果形……玩耍著自己親手縫製的沙包,內心的喜悅不可言喻。很多孩子還利用課餘時間,縫製了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兒作為禮物送給辛苦工作的父母,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我想爸爸、媽媽收到孩子用心製作的禮物,心裡一定比吃了蜜還甜!

二、比賽中鞏固技能———回報感恩

兒童好勝心、進取心特別強烈。組織合理的小型比賽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激勵”方法。如低年級安排刷牙、穿衣、洗手、洗手帕等比賽,高年級可進行釘鈕釦、做墊子、做蠅拍等比賽。比賽時學生十分投入,收效甚好。

前不久班上開展了“水果拼盤顯身手”的活動,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回報父母。活動提前安排孩子們收集資料、準備材料,並特別邀請了家長來當嘉賓評委。孩子們很是認真,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始分工:削皮、切形、擺盤、收拾垃圾……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最後,小組代表詳細介紹了自己作品的含義,經評委商定後評選出:最佳造型金獎、銀獎、銅獎,以及最佳創意獎、最佳協作獎和最佳紀律獎。在一片歡呼聲中,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分享著勞動的快樂,品嚐著勞動的甜蜜,交流著成功的喜悅!後來,在與家長交流時,家長都在感嘆孩子真的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了。

我想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們還會收穫更多!

三、表演中展示技能———交流感恩

前蘇聯著名心 理學家維國茨基曾講到表演教學的好處:一是由孩子自己進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表演完全符合國小生愛動好玩、富於想象、善於模仿的年齡特徵,因而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愛。

一次家長會後,小佳的媽媽告訴我,小佳在家從來不收拾自己的書桌,什麼東西用了就亂扔,用時找不到。在班上針對這樣的情況做了調查,有1/3的孩子有這樣的習慣。於是,我設計了“我是整理小能手”的表演活動。事先挑選幾個比較會整理內務的孩子,先讓他們把教室裡電視櫃裡的東西整理一下,並教給他們一些技巧、方法。訓練比較嫻熟之後,讓他們分工整理衛生角、圖書角、電視櫃、書桌……在小能手一邊整理一邊介紹的過程中,其他孩子也受益匪淺。整潔乾淨的衛生角、整齊有序的圖書角、分類明晰的電視櫃一一展現在眼前時,孩子們意識到學會整理、收拾自己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四、實踐中 發展技能———享受感恩

勞動 教育要以勞動實踐為主,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管課內課外都要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教室裡的盆栽已經枯萎了,我們決定重新栽種一些易活、好養的綠色植物,來美化教室的環境,給大家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恰好剛剛學習了老舍先生的《養花》一課,孩子們對養花饒有興趣。說幹就幹,第二天,六個小盆栽就擺在了教室後面。其中有一盆是已經枯萎的蘭花,本來以為沒救了,但每次孩子們還是按時給它澆水,沒過多久它居然又發芽了。驚喜的同時,更加堅定了孩子們養花的信心。下課時,孩子們都喜歡圍在花的周圍,看一看、比一比。早晨太陽出來時,孩子們就會把花搬到走廊上晒太陽;中午陽光比較強烈時,他們又會把花一盆一盆搬回教室;發現花盆中的泥土比較幹,就知道花需要澆水了……經過大家的悉心照料、精心呵護,幾盆花都長得很精神。有一次,隔壁班的同學在走廊上玩球,結果把我們要開花的花枝壓斷了兩根,著實讓孩子們傷心了好幾天。通過這樣的勞動實踐,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的樂趣,既參與了勞動,又增長了見識。

古語云“寓教於樂”,在孩子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培養方面,我們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抓住他們好動、愛玩的天性,因勢利導,採取遊戲、比賽、表演、實踐的策略,讓孩子參加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看似彷彿在進行一場特別有趣的遊戲,但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勞動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艱辛,得到意志的磨練,使他們從小擁有感恩情結,使他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感恩意識 [篇2]

家庭教育的偏差,學校應試教育的流行,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是造成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重要原因。

孩子天性是向善的,並不是生來就缺失感恩的意識。

筆者認為,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瞭解國情,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父母、老師和社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所做的種種努力。家長要接受科學的育兒思想和理論,在教育子女成長時更多地教育子女學會做人,做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社會宣傳要有科學的正面的導向性。學校要提倡和突出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將,道德為首落在行動上,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在評價學生時,既要注重所謂的主課成績,更要建立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的衡量標準。

在感恩教育上,應該以學生由內而外的內省為突破口,將感恩思想在學生內心中激發出來,變“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找回學生內心人性的東西,真正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的發展。讓學生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哀別人之所哀,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體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愛護他人,從而形成學生的道德觀。這樣,教育就不會停留在靠紀律制度來強迫維持,而是從學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學生的感恩意識上升到心靈的自覺要求。

感恩教育要實實在在。比如在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時,可以採取這樣一些具體的措施:佈置一篇作文《父母愛》,要求寫出真情實感;讓學生給家長寫一封感恩信;每月實踐一次感恩行動(為父母洗一次腳等);召開感恩主題班會,學習報刊上的一些有關感恩父母的報道和文章,並進行討論。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感恩之情就會真正留駐在學生的靈魂深處。

感恩教育應該分層次來實施。首先教育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受到是父母讓我們有機會來到和看到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並撫養我們成長;其次是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受到是各位師長嚴格要求並培育我們成長成才;最後是感恩社會,感受到是社會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美好時代和自由生活的空間。由近及遠,由小及大,分層次實施,效果會更好。

感恩教育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感恩教育應該和其他思想教育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能力,更是一種責任意識,一種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一起唱起這首《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