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工作方案 閱讀(1.99W)

一、責任意識的基本涵義

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是指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是一種強烈的自覺意識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與人的理想、志向和價值觀高度統一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利益至上”的觀念充斥其間,部分公民的責任意識逐漸淡化甚至喪失。在這種大前提下,培養國中生的責任意識越發重要。

二、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意義

早在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就在其作品《日知錄》卷十三中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意思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對自己的國家、民族的興亡負有責任。如今,這句話已成為了一個人責任感的概括了。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自己的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負有責任的。對於肩負著國家未來、民族希望的國中生來說,責任意識被賦予了個人、家庭、集體、社會更深層次意義。

(一)從個人方面來說,當今的國中生很多都是“00後”,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一代,他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寄生”式生活,他們知道的只有享受,不知道何謂責任。“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樣的成長環境對於廣大國中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會讓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的哲學,同時會讓他們形成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受保護過度,難以面對困難和挫折,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只有通過國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精神,讓他們首先對自己負責,才能承擔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

(二)從家庭方面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其家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作為國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熱愛家庭、為家庭分擔的意識,讓他們從小就瞭解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

(三)從集體方面來說,很多國中生由於與生俱來的環境影響,個人意識較強,融入集體的意識較弱,在與同學老師的交往中,往往只顧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想法,缺乏在集體中權利與義務的平衡。他們更多地希望在集體中享受更多權利,卻不希望承擔義務和集體責任。只有通過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懂得自覺承擔責任,各盡其責,才能使集體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四)從社會方面來說,每一位國中生最終都將走向社會,與社會融為一體,國中的責任意識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通過國中思想品德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營造人人和諧相處的局面,才能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

作為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做的就是讓學生的思想在課程中得到昇華,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充分利用課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深入挖掘課本內容,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明確責任,是踐行責任的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課本蘊含著責任意識的內容,從個人、家庭、集體、社會方面都予以了闡釋。作為教師,應緊扣《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目的內容,充分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貼合實際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如七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八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的家庭和集體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對家庭、他人和集體負責,九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對社會負責,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白為何要承擔責任。國中思想品德教學應擯棄以往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自己所遇、所見、所想明確為何要承擔責任,承擔責任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意義。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角色扮演、辯論大賽、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融入其中,在實踐活動中踐行責任。可通過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如“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話題,結合“彭宇案”、“許雲鶴案”等實際案例讓他們對責任有新的認識。

(三)整合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如何承擔責任。思想品德課較之其他課程,更多的體現在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上。作為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如,可以組織學生到“空巢老人”、“光榮家庭”、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機構參加義務勞動或有意義的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強項,將他們對社會應盡的責任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我國新時代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挑戰,面對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國中生,作為國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更應立足本職,更新觀念,用活教材,讓學生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讓國中思想品德課堂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搖籃”,讓更多學生成為日後我國經濟發展、和諧進步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