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中學生的感恩意識

工作方案 閱讀(2.67W)

首先,國中語文新課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語言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重視人文教育”。國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內涵豐富,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同時課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語文教師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抓好德育工作,深挖語文教材資源,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培養國中學生的感恩意識

其次,要明確,感恩是指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和他人而單獨存在。”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雖然擁有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特徵,但也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學會感恩,對於個人,有助於人格的健康發展,用感恩心來融化人的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對於社會,可以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強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和諧社會。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要充分發掘教科書中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一、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感知“恩”

語文教材所選的內容不僅是為學生學習基本知識所設計,而且從閱讀識字、口語交際到寫作,從現代文到文言文,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因此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習技能的同時,要啟迪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各種文體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國中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的“恩”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一)父母之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國中語文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了父母之恩。有《背影》中的父親,遭遇雙重災禍,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喪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機,父親陷入了困境,仍然強忍悲痛地寬慰兒子,車站送別時吃力地過鐵道買橘子的,愛子之心是多麼強烈,父愛的力量是多麼巨大,這樣的父愛催人淚下;有《我的母親》,作者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作者寫童年,寫母親,飽含深情,而行文又極其自然、質樸,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對胡適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自然之恩

自然之恩,這是國中語文教科書中教學資源最豐富的“恩”。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燃起了人們愛美心靈的火炬,吸引了人們尋覓美、讚賞美的雙眸,故而眾多的文人騷客舉筆揮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數不清的千古絕唱。當我們深入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時,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三)祖國之恩

祖國之恩,我們從描寫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從燦爛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身上感知祖國的凝聚力。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頌詩《黃河頌》歌頌了我們的母親河,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巨集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八年級下冊民間文化專題單元中《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彷彿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結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報恩”

教師要善於結合學習內容選擇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啟迪。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讓學生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對他們的愛,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後,可佈置這樣的問題:文章結尾寫到,我在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到了她極大極深的影響。你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呢?回憶一下,並與同學交流,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你已經做了些什麼?以後打算怎麼做?請你為母親獻上一份子女之愛,然後寫一個片段。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培養。

三、感恩教育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滲透,具體應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