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思想政治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工作方案 閱讀(2.37W)

當前學校的感恩教育缺失嚴重,很多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懷,惟我獨尊,自私任性,坐享其成,牢騷滿腹,怨氣沖天,感恩意識淡薄,狀況令人擔憂。因此,開展以引導學生學會感激為目的的感恩教育,培養感恩意識,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施以德治國方略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思想政治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感恩是社會個體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基本修養。感恩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必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科書固有的感恩教育資源,擴充套件課程資源,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採用多種的教育方法,通過情感教育,切入學生個體心理世界,激發個體心靈共鳴,促使學生對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強化他們的感恩心理,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報恩,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符合現實的人生理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自身要充滿人文情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素養。教師的高尚情操和對學生的真愛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第一,教師的情感和言行對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作用。老師其人格魅力和淵博學識是學生心中的榜樣,良好的師德師風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如果老師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與付出呈現給學生從而教育學生,學生也就不能感受社會和人們對他們的關愛。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充分發揮“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本,既要教育引導學生,又要幫助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嚴格的教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達到以智育人、以行導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第二、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政治老師把完成知識傳授的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很少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學生與老師的關係疏遠,對老師的感恩也淡化。思想政治教學的本質就是開發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本質。這就要求教師堅持“以人為本”,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和技能,提高科學素養,要從單純的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感恩,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讓學生懂得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生活中的朋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樹立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第三、要對學生付出真愛。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對學生要以誠相待,懂得寬容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親其師而信其教”,老師要處處關心每一個學生,不能歧視或者放棄每一個學生,特別那些在學習上的弱勢群體和具有不良品行的學生,他們需要更多的愛護和幫助。對學生的愛,可以喚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滿足學生精神利益的要求,可以密切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增強感情交流與互動,形成和諧而令人愉悅的心境。比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時時關愛學生。當學生生病時,我們遞上一杯水,送上一粒藥;當學生的東西掉在地上時,我們幫他撿起來;當學生幫我們擦黑板、拿東西時,我們毫不吝惜地送上句“謝謝”……這一些看起來是微乎其微的小事,學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我們對學生時時關愛、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學生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就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那麼多值得他們去感謝的人,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感恩意識。

二、要從點滴做起,迴歸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感恩”

思想政治新課程是以思想政治觀點為統領,以高中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高中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注重教育生活化,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高中生在生活中發展。感恩教育要以生活為導向,從生活化問題入手,從點滴做起,迴歸生活世界,順應到的形成的知、情、意、行發展的客觀規律,多形式、多層次實施感恩教育,使學生有情感、有愛心、有靈性、有憐惜之心,敬畏生命、知恥知榮、知恩報恩。把感恩之心帶到日常生活中,變成看得見、摸得找的東西,時刻感受它的存在。讓學生在形象直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體悟、認同感恩,養成感恩的習慣。老師要關注現實生活,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比如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框時,我讓學生列舉了生活中不良的消費觀,事例貼近生活,引起了學生積極的互動,列舉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案例,如不顧家庭生活實際盲目消費;玩遊戲機、抽菸、喝酒、沉迷上網;用手機、mp3高檔消費品;趕時髦、愛與同學攀比、開生日晚會到酒樓請宴等等。這時候我及時對這些消費行為進行歸類分析:同學們列舉的這些不良的消費觀都是屬於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時心理引起的消費觀。這些“欠著學費買電腦,吃著白菜穿名牌,勒緊腰帶掛手機”的同學,根本就沒有理解到父母培養自己的艱辛,也沒有體驗到家庭對待自己的溫情。我趁熱打鐵,佈置感恩作業。讓學生“算算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濟帳”、“算算自己不應該花的錢有多少”、“算算父母對自己養育之恩流水帳”。通過這些具體的數字,讓學生體悟到父母無私的愛,從而能夠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理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迫切期望,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不良消費行為,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思想政治課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