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政治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工作方案 閱讀(6.8K)

創新是一個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創新能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創新能促進社會的發展。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具有創新意識的科技人才。現代科學與教育更注重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科技素質,使之今後能適應和推動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那麼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政治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一、控制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讓學生在快樂中學

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生來的,這是我們激發他們創新活動的誘發劑和進行創新性活動的原動力,控制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做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知識,熟練技能技巧,同時讓學生的智力,情緒得到同步發展。例如:我在上《磁鐵》一課時,就放手讓學生“玩”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形狀的磁鐵,讓學生們盡情的去“玩”,“玩”過之後,我讓他們把看到的現象一一說出來。有的說“磁鐵能吸鐵”,有的說“磁鐵隔著書本也能吸鐵”,還有的說“磁鐵兩端的磁性最強,吸的鐵最多,而中間的最弱,基本不吸鐵,”。在這種快樂的學習中我有意無意的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想象、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再如:在一隻裝滿了水的玻璃杯裡,放幾根圓形針,要求學生在不倒掉水的前提下,不用任何物體伸進水裡去取,想辦法把圓形針取出來,問題一提出來課堂上可熱鬧了,大家熱烈討論怎樣取出來的方法。有同學提出用磁鐵隔著玻璃杯取出圓形針。好,我立刻安排一個學生上臺示範這個實驗。這個同學可高興了,其他的同學都非常興奮,不一會兒的功夫,圓形針隔著玻璃在磁鐵的幫助下回到了桌面,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鼓勵這位同學實驗成功了,而這樣的快樂學習同時也極大地滿足了全體學生的好奇心,也滿足了學生自我展示的慾望。在激發了他們求知慾望的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為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教材,走向大自然,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習

社會實踐包括對人類社會及自然界各種事物現象產生的觀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尋、查閱和整理各門各類的'資料,學校教育不論在時間、空間上都有限,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在社會實際中學習,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比在教室裡紙上談兵效果會更好。注重學生思維活動能力的形成,知識、經驗的獲得,其親身經歷和社會實踐活動是重要的途徑之一。結合教材,利用各種活動(如:郊遊、掃烈士陵園、參觀)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及人類對他的改造和利用,從而真正理解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活動的能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例如:我在教三年級的學生做植物壓制標本時,就和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採集植物。在實踐活動中,同學們會發現許多不知名的植物,它們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處?如何培養等一系列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書店,上網去搜索和查閱各門各類的資料圖片,或者向有經驗的人請教,然後集中彙報採集植物的標本和收集有關標本知識、圖片資料的成果。並比一比看誰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多,為了使同學們能夠把這次的課外活動在頭腦裡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憶。我有意識地採集了一些桂花樹葉,回來後用石灰水煮爛,然後發給每一個同學,指導他們用小牙刷刷去葉肉,保留葉脈,用水彩顏料把葉脈塗上顏色,再繫上紅絲帶,便成了漂亮的書籤。同學們還互相交流贈送呢。象這樣的在學習製作中既貼近了大自然,又獲得了許多知識,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必將會成為他們今後幸福的童年回憶。一旦學生有了這樣的能力,那要比你直接教給他們書本知識要強得多。

又如:我在上《考察家鄉自然水域》這課時,由於這部分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們學的沒勁,於是我就把學生帶出校門,來到鄖西三化廠對面的柳春園。那裡有一條古老的渡春小河,讓學生觀察沿渡春橋往下走,邊走邊觀察河中水質汙染情況。通過觀察,同學們發現渡春橋上面由於沒有工廠和居民區,上部分水質較好,沿橋而下一路上河兩岸的排汙管越來越多,各種生活汙水和三化廠裡的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在小河裡,於是河水顏色變得愈來愈黑,氣味變得愈來愈臭。大家為此非常憂慮,這些水而且是直接匯入到下游,人們飲用後會有很大的害處。學生們在河的上游和下游分別取了水樣,進行觀察對比和放在玻璃缸裡養魚實驗。最後用這活生生的事例寫了一封《保護渡春小河》的倡議書,提交給我縣環保部門,呼籲社會都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河流和周圍環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環保意識。在對自然界的考察中,不但使枯燥的知識變得具體化,而且能促使同學們去思考人類、動物、植物、環保有著怎樣的關係。人類對地球有著何等的影響,想想我們的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沙塵暴呢?為什麼會有泥石流呢?為什麼會有洪澇災害呢?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周圍自然環境的保護?讓同學們在心聲共鳴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三、梳理概括,歸納整理,讓學生在享受成果中學習

學生通過充分的實踐、探索,能夠蒐集到豐富的感性事實材料,這些事實材料如果沒有經過思維再加工很難上升為理性的知識,是比較膚淺的、模糊的,甚至是混亂的,缺乏條理性的,這時教師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對其思維進行梳理有助於學生對事實材料進行分析和概括,如果教師再不加以引導,學生是很難完成探究,那麼也就無法體驗探究的樂趣。為此,我在上《金屬性質》一課時,學生利用鐵、銅、鋁、保險絲等各種金屬材料做熱傳導、導電等試驗,對金屬的感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生彙報試驗結果時我問:“金屬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你發現了什麼現象?”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紛紛舉手發言。然後老師將學生的發言歸納在黑板上,並且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通過進一步討論、歸納、整理,概括出這些物體的共性,即這些物體都具有金屬光澤,能傳熱,有韌性和延展性等特點,在同學們的頭腦裡對金屬的共同特徵及性質的概念也隨之形成。

通過對事實材料的梳理、概括、歸納和整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分析事物的性質,強化了學生的認識過程,並最終在創造實踐活動中獲得創造性的成果。這樣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形成敢於創新的精神。為以後的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