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改進農村中學普通話現狀的措施

措施 閱讀(7.62K)

當我國確立了普通話的法定地位後,在社會、學校等眾多機構的多年不懈努力下,城市,鄉鎮人們的語言生活面貌發生了積極變化,社會上運用普通話人數顯著增加,推廣普通話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方普通話的使用情況比城市落後很多,在一些偏僻農村學校超過大部分教師仍然無法用普通話授課。究其原因有如下幾個:

改進農村中學普通話現狀的措施

第一,師資力量不夠。我國《義務教育法》中明確提出學校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 並把普通話作為教師的職業語言。在五年的平時觀察和與農村教師的訪談中發現,在農村中學現在所有在崗教師中,年紀在50歲以上的教師中,基本就是土話摻雜普通話的上課形式,下課與學生的交流都是土話,根本不會漢語拼音。在40歲以上的教師都是不標準的普通話上課,只有極個別語文教師會漢語拼音,下課也是用土話和學生交流。在30歲以上的教師基本上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話上課和跟學生交流,大部分語文教師會漢語拼音。只有新近考進的教師能極其自然地用普通話上課和跟學生交流,大部分語文教師會漢語拼音。

第二,學生的語言基礎差。在農村中學教書的五年中,每一年筆者都會對七年級新生進行漢語拼音掌握情況摸底,調查內容為根據拼音寫漢字,給漢字注音,以及口語表達。結果發現,只有2%的學生完全掌握漢語拼音。學生的`語言基礎差給中學教師的語文教學帶來很大的麻煩。

 第三,受鄉音影響,普通話不標準,缺乏語言氛圍。農村人開口閉口都是土話,學生生活的家庭,學校,以及周邊環境都是講土話。農村的小孩,從小生長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土話在他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說土話是他們生活的習慣。所以,即使在課堂上,學生開口就是土話。即便在教師的教育和鼓勵下能說普通話,也是夾雜著土話的普通話,音調跟著土話走。在高安最典型的就是f和h分不清,前鼻音和後鼻音分不清,z c s和zhi chi shi分不清,不會兒化音和輕聲。這種情況下,僅僅靠課堂上尤其是語文課來教和鍛鍊學生的漢語聽說能力其力量是相當微薄的。

第四,聽說技能不平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進村入戶率不斷提高,語言有效輸入渠道得到擴大,數量得到增加,農村群體聽普通話的機會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然而語言輸出卻沒有得到相應提高,說普通話交際能力相對較弱。農村群體普通話說滯後於聽的能力,即啞巴普通話。能夠聽懂普通話廣播,看文章也沒有太大問題,但表達能力差,不敢大膽張口,沒有勇氣說漢語,連基本的日常對話都難以進行,只能講隻言片語,不能將字詞連綴成篇,更不要說用生動、得體的普通話表達思想。

針對以上原因,在五年的農村中學教學觀察和反思中,筆者提出如下推廣並提高普通法水平的方法:

 第一,嚴抓國小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提高中學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學說普通話, 提高普通話的口語表達能力, 主要應從少年兒童開始。少年兒童學說普通話的效果最佳。國小兒童正處在語言習得時期, 即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普通話的推廣, 主要基地應在國小。國小生主要靠模仿來學習語言,國小教師的語言現狀對孩子來說有直接的影響。自1958年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並公佈《漢語拼音方案》以後, 漢語拼音就納入了國小語文教學中, 它成為幫助國小生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對提高他們的普通話水平起到了十分明顯的作用。國小應該重視並認真貫徹落實《漢語拼音方案》,做好孩子的漢語啟蒙工作。普通話等級考試機構應該嚴格把關教師普通話能力。中學教師應該把努力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作為一種職業道德。另外,從語文課程改革上著手,設立普通話課時和口語考試。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發音的準確把握。

第二,中學應該建立良好的普通話學習氛圍。在學校裡,要讓普通話成為真正的校園語言。在學校成立良好的推普組織,設立從學校推普小組—測試員—語文教師—班級學生由上到下的推普骨幹力量。教師自身要做好模範作用,除了自己在校園內使用規範的普通話外,還要督促學生說普通話。課堂課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第三,家長、社會應該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應該從小教小孩普通話,營造講普通話的家庭環境,避免孩子在學校說普通話,在家說方言的情況。此外,有些家長的普通話不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以免造成孩子發音時方言音的混入。學校固然是推廣普通話的重點,但如果只抓學校而不顧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學校推廣普通話的成果也不易鞏固。

說好中國話,做好中國人。為達到國家到21世紀中葉,普通話要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的要求,每一位農村中學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做好普通話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