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中暑的應急處理措施

措施 閱讀(3.29W)

中暑: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症狀的總稱。

中暑的應急處理措施

中暑-臨床表現

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

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活動停止後常發生肌肉痙攣,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續約數分鐘後緩解,無明顯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熱衰竭

常發生於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嚴重熱應激時,由於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迴圈容量不足所致。表現為多汗、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和肌痙攣,可有明顯脫水徵: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體溫輕度升高,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根據病情輕重不同,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癥、輕度氮質血癥和肝功能異常。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

是一種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現為高熱(直腸溫度≥41℃)和神志障礙。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臟。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型別:勞力性和非勞力性(或典型性)熱射病。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 診斷及分級標準

中暑先兆 在高溫作業場所勞動一定時間後,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症中暑 輕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狀加重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可分為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也可出現混合型。

一、熱射病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面板乾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二、熱痙攣

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於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三、熱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噁心、嘔吐,繼而面板溼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處理措施:

1、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釦,鬆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甦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預防措施: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2、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3、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

中暑的應急處理措施 [篇2]

炎炎夏日,在校學生難免出現中暑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學校不僅要加強預防措施,而且還要掌握一些救治中暑的方法,在發現學生中暑後,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從而保證學生的安全。

天氣本來就炎熱,所以教師要適度控制體育課上學生的訓練強度,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變化,在學生髮生中暑的情況後,教師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救治學生,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一、中暑的對策

中署以後怎麼辦?

發現學生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學生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頸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溼床單或溼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T,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裡,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

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臥床休息數日,數週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二、對中暑的`防護措施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晒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I在髙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髙;新鮮

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製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5.謹防情緒中暑

相關資料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天會發生“情緒中暑”。

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使人變得心煩氣躁、情緒低落、食慾不振、思維紊亂、行為異常等。“情緒中暑”的表現有:特別粗心,如打翻熱水瓶等引起燙傷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動或情緒低落,不能靜心思考;肝火也隨著氣溫往上躥,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釀成禍端

醫師提醒,“情緒中暑”可能衍生灼傷、心律失常、血壓升髙等意外。因此,在炎炎夏天,市民除了要做好防髙溫中暑的準備,還要注意調節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日常生活應勞逸結合,清淡飲食,多飲水以調節體溫,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給心情也降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