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精選5篇)

工作報告 閱讀(2.82W)

在各個領域,彙報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著,彙報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最重要的是結果,經驗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怎麼樣才能完成優秀的彙報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精選5篇)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 1

迎賓路社群居委會面積4平方公里,總戶數7639,轄區有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宗申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300餘家社會單位。科普工作是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居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社群在開展科普工作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立科普示範社群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科普法》,努力推進《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貫徹實施,創新地開展好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工作的宣傳力度,加強宣傳陣地的建設,以社群單位為依託,以科普活動為載體,以建立科普示範社群為目標,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向社群居民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現結合社群實際,彙報建立科普示範社群情況如下:

一、領導重視.

在石橋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下,迎賓路社群兩委十分重視科普工作的開展,把科普工作納入了年度社群全年工作計劃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每年專題研究科普工作3次以上。社群兩委班子領導帶頭學習科普知識並且積極組織轄區居民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成立了以王嘉陵為站長,李婭、樊毅為科普宣傳員的社群科普工作領導小組,有專(兼)職人員負責日常科普工作。建有30人以上的科普志願者隊伍。

二、科普隊伍強大

由社群幹部、社群黨員、科普志願者、各行業技術人員等組成一個較為系統、素質較高的科普工作者隊伍,隊伍當中包含科普志願者45人,專門負責日常科普工作和開展科普活動。社群書記、主任親自負責隊伍的管理和建設,建立花名冊,實行科學統一管理。

三、社群定期投入經費

按照科普工作實際需要,全年投入科普專項經費5000元,主要用於科普活動站的建設、各項科普活動的開展以及科普宣傳欄的'建設等。今年迎賓路社群共製作了4幅科普宣傳欄,共計10米;在社群二樓設有專門的科普活動室,內有科普圖書400餘冊,訂閱了2種科普報刊,配有科普影像裝置等儀器。社群建有專門的部落格網站,為廣大居民提供科普交流服務。

四、開展各類科普活動

2015年,迎賓路社群共開展各類科普活動30餘次,全年開展科普宣傳活動5次,居民參與率達到了90%。每季度開展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科普報告會、科普培訓、科普諮詢、科普影視展映等科普活動。4月份由社群科普工作人員、科普志願者與轄區企事業單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到海石公園開展科普旅遊活動,7月文藝匯演上科普宣傳員進行了科普文藝表演,9月初組織轄區中國小生開展消防知識科普競賽活動。轄區各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積極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使各單位之間形成了科普資源共享機制,形成社會各界共同推進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 2

近年來,我國地震災害突發、多發、頻發,在對人類敲響警鐘的同時,也將做好防震減災和應對工作擺在人們面前。城西花園社群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以及國家、省關於推動地震安全示範社群的有關規定,堅持“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方針,把防震減災作為加強社群安全的重要工作,普及社群居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各級主管部門和辦事處的大力關心指導下,圍繞“防震從社群做起,讓災難遠離居民”的工作思路,立足社群現有的組織機構,整合轄區資源,積極探索創新,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群運作、公眾參與”的防震減災工作新格局。

一、精心組織領導,綜合防震減災管理機制不斷健全。社群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關係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關係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地震安全工作機制。社群黨支部高度重視社群地震安全工作,專門成立了社群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社群書記主任牽頭,轄區派出所民警,物業負責人、第三人民醫院合作醫療負責人以及小區樓棟長組成。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社群防震避震工作,並制定了詳細工作規劃和工作制度,明確了防震減災目標,將“建立地震安全示範社群”建設工作納入社群年度計劃。同時,在社群設立專門的防震減災指揮部,由專人負責排程協調社群防震避震工作,24小時值班輪守,確保發現震情能夠及時動員和處置。

2、加強隊伍建設,構築應急網路,不斷提高地震應急救援能力。立足社群地震安全工作的實際需要,將社區劃分為4個片區(新港小區、韓侯花園和待建的城西花園、鴻基雅園),居民區片以樓棟、門店為主體,組建了應急小分隊,配置1名資訊聯絡員,轉移疏散引導員6名,應急搶險隊員6名,醫療救助人員4名。確保在地震來臨時發揮作用。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更好地開展工作,結合黨支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社群專門組織了一支35人的志願者隊伍,由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組成,分佈到各片區協助社群開展防震減災工作。

3、完善震情上報系統,不斷提升資訊管理能力。社群堅持把地震預防作為減災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在災害防治中突出“預測、預報、防範”三個環節,儘可能將地震帶來的災害化解在預防之中,使災害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建立震情資訊告知和保送制度,完善地震安全情報員網路,由社群工作人員、黨員、樓棟長、保潔員充當震情情報員,負責地震安全隱患調查和調整預報及資訊溝通工作,及時上報和告知相關地震資訊,確保社群防震減災指揮部能夠快速有效獲取資訊,做出相應的預防應急措施。

二、制定應急預案演練,綜合地震安全應急體系不斷完善。

社群作為社會的基層組織,在地震來臨時扮演著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的無法取代的重要角色,必須要有嚴密的應對措施。

1、制定防震減災“弱勢群體”檔案和應急預案,構築完善的地震應急體系。一方面根據防震減災“弱勢群體”檔案,明確結對轉移物件,聯絡需轉移人員。經入戶對社群災害脆弱人群清查,社群有老年人563人,未成年人1021人(其中兒童334人,少年687人)、殘疾人18人,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人員13人。針對兒童、老年人、病患者、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社群制定了發生地震災害時保護弱勢群體的工作對策,採用一對一、多對一的應急幫扶措施,確保在地震發生時,他們能夠順利的轉移到安全區域。大力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防震減災工作中去,把家庭防震避震作為社群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社群、樓棟、家庭三級應急組織網路。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結合社群所在區域環境、災害發生規律和社群居民的特點,我社群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社群地震安全應急救助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式、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尤其是應急反應、群眾轉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職責明確,責任落實,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震救災工作責任體系,進一步規範了緊急狀態下救助工作程式和管理機制。

2、加強應急演練和宣傳,切實提高防震減災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支援、配合下,社群每年組織社群居民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預案演練活動。從2011年起,社群地震安全指揮部每年定期組織轄區各分片區的應急分隊成員,減災志願者隊伍,社群居民開展兩次以上的大型應急演練,重點演練地震來臨時應急求生、人員疏散和自救互救等科目,共有1200多人接受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具有準專業水準的防震救災隊伍。社群每年也不定期的組織了各具特色的應急演練和應急知識宣傳活動。如社群發生地震時,組織群眾在10分鐘內緊急開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安全大撤離演練;組織開展社群“防震減災”知識競賽,區消防大隊組織消防技能知識演示互動,通過演練和宣傳使社群居民熟練掌握防震避震知識和應急逃生技能,增強工作人員和群眾應變、避災快速反應能力。

三、加大硬體投入,全面提升防震減災工作能力。

為了發生地震能先期及時處置,我社群對防震減災設施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投入,累計投入3萬多元,建立物資倉庫,購置了消防滅火器、防毒面罩、人員緊急疏散照明器材、意外傷害急救包、安全繩等防災減災裝置,與周邊超市、藥店簽訂了食品、礦泉水、藥品等物資協議。並按照各個相關部門的要求,在社群設定了明顯的安全應急標識,在公共場所設定了安全逃生設施和明顯的.安全逃生標識,方便居民災時避難,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換,保證設施的正常使用。同時我們社群利用現有的內在資源,把轄區內淮安軍分割槽教導隊、淮安市第九中學、柳樹灣公園、動物園、社群小廣場劃定為應急避難場所,能夠容納大約6000人。並按照地理位置設計了社群居民疏散預案和對社群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確保在突發地震時,各種設施發揮作用,工作人員能冷靜處理,快速應對。

四、創新地方特色,切實加強地震安全科普宣傳教育工作。

做好防震減災工作,防範是關鍵,宣傳教育是前提。城西花園社群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防”字放在首位,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圍繞“防震避震宣傳、普及自救互救知識和爭創地震安全示範社群”三方面推進地震安全工作深入開展,居民對社群防震減災狀況滿意率達95%以上。

1、切實加強對地震的預警預報工作。我社群今年投入18萬元開通了社群廣播站,每週兩次進行防震避震專題宣傳廣播,遇有震情立即廣播警報,並在辦事處網站上安排了防震減災專欄。

2、創新宣傳教育,把加強宣傳教育作為實施“建立地震安全示範社群”的基礎性工作。我們邀請消防等有關單位為居民現場演示地震發生及如何逃生;組織居民觀看預防地震電教影片,參加自救互救、醫療救護知識培訓班等。同時在社群宣傳教育櫥窗,居民樓道等地經常張貼防震減災宣傳材料等。通過各種宣傳方式,使社群居民瞭解和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應對地震的救災技術。社群在建立地震安全工作以來,居民對社群的地震災害風險瞭解清楚,社群居民普遍掌握了必要的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社群居民知曉了本社群的避難場所及行走路線,部分居民家庭還自覺配備了滅火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自救裝置,對周圍居民具有示範指導作用。

開展社群防震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城西花園社群將繼續努力,開展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防震避震知識普及活動,切實提高社群居民防禦、自救互救能力,把綜合防震減災作為構建和諧社群、文明社群、平安社群的重要工作內容,統一規劃、全面部署,進一步夯實社群綜合防震減災工作基礎,為建設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群而努力奮鬥。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 3

金沙鎮育才社群位於通州區城區北部,東起豎十河,西至通州高階中學,南起崇學橋,北至北二環車管所,面積約0.68平方公里。社群公共服務中心辦公面積980平方米,設有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大廳,招聘資訊釋出、資訊自助查詢系統,職業指導室,職業培訓教室,政策宣傳欄等。轄區內有企事業單位9家,學校6家,有居民住宅樓115幢,住戶2100戶6562人,共有黨員126人。登記失業人員總數132人,充分就業132人,充分就業率達100%,其中就業困難人員63人,已100%充分就業。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區、鎮勞動保障部門的大力支援和具體指導下,育才社群加強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把解決就業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引導就業、組織就業、穩定就業納入整體工作之列,努力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充分就業社群,已獲“南通市充分就業示範社群”稱號。此次以建立省級充分就業示範社群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社群勞動就業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努力把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創新工作引向深入。

一、認清形勢,明確優勢

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有以下優勢:一是“門檻”較低,社群就業對年齡、文化、技能的限制較少,一般素質的勞動力都能勝任;二是用工方式靈活,社群就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就近、靈活,可選擇不同的時段、服務不同的物件;三是覆蓋面廣、需求量大,社群人口高度密集,即使是人們的某種單一生活需求,規模較小,但社群居民所有的服務需求彙集在一起,便足以支撐起一個相當大的勞務市場,可以為社群失業人員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同時,我們深知解決了大多數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就是為整個再就業工作支撐起了一片天。為了使下崗失業人員儘快重新找回自己的社會位置,社群以建立充分就業、文明和諧社群活動為契機,依託社群勞動保障平臺,積極開展再就業服務工作。

二、加強領導,紮實工作

我們育才社群是整個通州區所有社群中範圍較大的一個社群,故失業人員相對而言較多,而就業的崗位又有限,為了搞好再就業工作,我們專門成立了領導組,並且社群還專門分配兩名工作人員負責這方面的工作,把這項工作作為社群的重點工作來抓,同時,還制訂了相應的工作制度,社群經常以多種形式,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失業、下崗人員的意見、建議,呼籲政府對再就業方面加大投入,對再就業這一塊,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激發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的積極性,在政策許可的範圍內幫助那些失業、下崗的人員解

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他們儘快步入再就業行列,目前,通過我們的工作,一方面幫助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另一方面,使他們覺得雖然下崗、失業了,但黨和政府沒有忘掉他們、拋棄他們,而是讓他們倍感黨的溫暖,我們與老百姓之間更親切,老百姓對黨和政府更加信任,充滿感激。

三、摸清底數,對症下藥

我們育才社群是位於通州區城北的一個特色社群,一直以來人口流動性比較大,外來人口較多,人員管理也相對複雜。面對這一現狀,社群重點建設完善社群失業人員臺賬,保障失業人員就業次序。針對舊有臺賬的分離度不太高,失業人員資訊更新速度比較慢和主動登記在冊的個案少的情況 ,每個季度社群幹部都主動上門走訪,開展走千家串萬戶活動,分片區瞭解居民情況,主動捕捉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口現狀資訊,使原有失業人員在冊臺賬得到了完善和充實。同時,利用社群黨支部、居民組長等一一落實責任,層層細化分工,每月定期召開集中會議,從各居民小組長和基層黨員的口中瞭解現轄區就業失業現狀,並對社群失業人員的基礎資訊進行分類分析,從年齡層次上劃分為20—30歲青年失業人群、40歲—50歲中年失業人群和50歲—60歲老年失業人群,在這些人群中篩選出有就業需求的人員,細化其聯絡方式和就業需求,包括勞動程度、自身優勢技能和求職需求等,並把所有資訊輸入電腦,對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物件情況隨時更新,建好一人一檔,發放聯絡卡,真正實現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動態管理。

我們將社群就業崗位分為三種:一是方便居民生活的服務性崗位就業,如託老、托幼、餐飲、維修、維護等,都可以提供就業崗位。如轄區有一名離異的婦女嚴振紅,一人帶著一個殘疾的'兒子,由於沒有什麼專長,一直沒找到工作,想外出打工,又放不下孩子,只有靠親戚接濟著過日子,家庭經濟非常窘迫。瞭解這一情況後,社群幹部想辦法把她安排到了社群家政服務崗位上,她十分珍惜這一崗位,幫老人打掃衛生、為老人做飯、幫老人繳電話費、陪老人就醫……工作做得盡心盡職,自己的基本生活從此也有了著落。又如困難居民唐志蓮單身離異,失業後生活極為窘迫,社群除了為其落實工作外,還為其申請到了廉租房,令唐志蓮感激不已。類似事例不勝列舉;二是社群管理和公益性服務崗位的就業,如社群管理、社群治安、市場管理、環境管理、物業管理等,這些領域可以提供不少穩定的就業崗位。為實現社群居民充分就業,育才社群規定,凡社群新補充的保安、門衛、社群保潔工等,堅持從零就業家庭、單親家庭和低保家庭中篩選,以確保社群內有就業能力並有就業願望的特困群體得到充分的安置。如低保家庭邱菊紅丈夫由社群給予託底就業援助,介紹其成為一名校園保安。目前通州的物業管理下移後,社群可以發現一名失業人員,在短期內立馬解決一名,“只要不挑不揀,失業人員不出社群都能就業。”這是我們社群幹部向居民的承諾。如今在育才社群,越來越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群公益性崗位上實現了再就業,“家庭式公寓”、“午餐小灶”已經成為社群的服務品牌;三是面向社會單位的服務崗位就業。如於華、潘國雲夫妻雙雙下崗後,妻子潘國雲患有抑鬱症,在上海治療花了不少錢,兒子上高中也需花費,家庭經濟十分困難。我社群及時上門瞭解具體情況,介紹於華在農工商超市工作,還不定時上門走訪,對潘國雲進行心理疏導,幫助這個困難的家庭重新振作,讓他們倍感溫暖。

社群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多種形式培訓。一是利用轄區援助單位通州職業中學、通州家電學校開展技能培訓;二是聘請專業人士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短期技術培訓,或推薦到有針對性的培訓機構培訓,使他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工作;三是利用轄區創業人員帶動培訓。

我們育才社群顧中、秦愛萍夫婦從糧油食品廠雙下崗後,家庭經濟困難,社群人員積極為他們尋找就業途徑,育才雙皮橋市場人流量大,並且市場內有閒置的門面房,地段比較好,我們社群工作人員積極為他們創業提供條件,和門面房店主進行溝通,告訴店主有下崗工人想租用店面,希望能夠在價格上優惠,體諒下崗工人生活的艱辛和困難。在我們的工作下,店主打動了,以優惠的價格租給他們。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 4

xx路街道辦事處xx路社群位於xx南路11號,東鄰xx物資總段,西鄰xx十一廠、xx路,南鄰xx,北鄰xx路,佔地面積0.9平方公里。社群居民院落有xx大院、xx小區(38號院)、塑料機械廠家屬院、xx市第一絲綢廠家屬院、棉花倉庫家屬院、xx村(已拆遷),在冊總戶數1138戶,總人數2187人,有流動人口及外來務工農民XX餘人。轄區有xx法院、xx國小、華潤萬家超市、金海岸酒店、怡康醫藥超市等8個單位,屬於綜合性社群。社群辦公服務樓建築面積210平方米,服務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xx路社群黨支部在冊黨員44名(男31名,女13名),其中:離退休黨員33名,離崗黨員6名,在職黨員5名,60歲以上黨員26名,黨員平均年齡61歲。駐地單位黨組織8個,在冊黨員225名。社群有工作人員10人,社群主任一名,社群黨支部書記一名,副主任、副書記各一名,委員三人,協理員及其它工作人員三人。

多年來,社群在工作人員的認真工作下,在上級組織的關懷和領導下,積極開展各項工作,針對社群外來人口多、情況複雜等情況,社群工作者迎難而上,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各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先後獲得省級“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市級“文明社群”;區級“黨建工作示範社群”、“六好和諧社群” “平安社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社群”、“充分就業社群”等諸多榮譽。近年來,xx路社群在減災救災工作中也積極組織轄區各駐地單位和居民群眾參與,設立了社群減災救災日常工作開展機構,同時社群以其他工作促進減災救災活動的開展,這些活動的開展多次受到了媒體多方關注和報道,促進了社群減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1、加強減災工作創美好家園

社群防災減災工作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關係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關係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民政部、減災委關於加強社群減災工作的部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我們xx路社群積極尋求減災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不斷提高災害應急管理水平和社群居民的避災自救能力。近三年來,我們社群未發生一起因災造成的較大事故,居民對社群減災狀況非常滿意。

xx路社群災害危險隱患主要以防止火災、城中村內澇、地質性災害為主要災害危險隱患。排查災害危險隱患是增強社群抵禦風險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災害危險隱患清單、社群災害脆弱人群清單、社群脆弱住房清單、社群災害脆弱公共設施清單,以及編制社群災害風險地圖。通過排查社群災害隱患,一方面,可以瞭解社群在抵禦災害風險方面存在的'漏洞,便於有針對性地加強社群應急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社群隱患資料庫,便於社群管理部門在災後及時掌握災害資訊,做出相應的部署,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社群災害脆弱人群清查情況老年人263人,未成年人621人(其中兒童134人,少年487人)、殘疾人28人,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的人員23人。

2、減災救災為居民群眾服務

xx路社群減災、救災工作預案作為xx路社群開展減災工作指導性檔案,制定出減災救災演練的具體時間,地點、規模、效果。社群每年7月份在38號院後院等內澇易發生地點開展減災、救災演練,同時在災害地點,採取災害應急救助分級與啟動:一般將災害應急救助響應級別分為三級:當預報或者預警資訊顯示本地區未來幾天可能會出現自然災害危險時,啟動三級響應,三級響應的主要目標是當自然災害危險尚未發生但是可能來臨時進行早期預警;當出現具體自然災害危險,但尚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時,啟動二級響應,二級響應的主要目標是當一般的自然災害危險已經來臨,但是還沒有出現災害時進行應對;當自然災害已造成財產損失或者人員傷亡,或者自然災害危險性很大時,啟動一級響應,一級響應的主要目標是當已經出現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或者雖然沒有產生損失,但是自然災害危險很大時進行應對。

xx路社群在救災減災工作中積極應對各種突發自然災害,保障社群居民基本生活,促進防災減災,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社群在減災工作中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採取“社群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救災工作形式,以保障社群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基本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救災應急能力為核心,以推進減災救災為主線,堅持應急救災與常態減災相結合、救災減災並重、社群宣傳、廣泛發動駐地單位、志願者、治標治本兼顧,統籌做好災前、災中和災後各階段的應對工作,全面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社群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社群穩定,促進社群發展。

3、減災救災做法和經驗

我們在減災救災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有五項:

1、妥善安排好社群群眾基本生活。要重點關注災害來臨時房屋倒塌、家庭財產損失,重大火災等嚴重災害的發生,對在災害中新增需救助物件納入救助範圍,並根據困難情況給予重點救助。

2、紮實抓好減災應對工作。社群積極拓寬救災資金渠道,災害發生後要及時上報災情資訊,快速採取應對措施,災情穩定後要抓緊開展社群居民,災害地點的恢復重建。

3、大力推進綜合減災工作。要組織好,利用好“防災減災日”的宣傳,積極探索集中宣傳與經常性宣傳相結合的新途徑,逐步建立健全社群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綜合減災示範社群建立活動,大力宣傳社群建立第四批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的活動,要進一步加強對社群減災工作的領導,加大社群減災工作投入,購置必要的減災、防災工具和器材,合理設定滿足居民群眾需要的避難場所,今年我們社群要保證建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達標,社群達到國家示範社群標準。社群要積極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與綜合防災減災相結合相統一的新舉措、新經驗,鞏固成果,提升檔次,打造綜合減災示範社群精品。把主要專案和保障措施同救災減災的重要指標、重大專案和重點部位納入社群防災減災工作的總體規劃。

4、著力加強減災工作建設。主要是要加強災害資訊員隊伍建設,修訂完善預案,加快社群救災物資儲備和募捐機制的建設,結合創第四批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的建立,加大對救災減災工作的研究,宣傳救災減災工作的亮點。

5、加強救災款物的管理。重點是要規範救災款物發放管理和救災捐贈工作。建立健全社群的救災募捐登記。動員社群的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成員積極參與防災減災工作,建設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群而努力奮鬥。

建立示範社群彙報材料 5

無錫新區江溪街道景瀆社群一直以建立“江蘇省充分就業示範社群”為出發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大力開展各項建立工作,現將景瀆社群建立“江蘇省充分就業示範社群”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社群概況介紹

無錫市新區江溪街道景瀆社群是個典型的農民安居房小區,成立於2006年11月,位於廣南立交橋南,社群辦公地址在歐典家園146號。社群現有173個樓道,總戶數2969戶,入住5928人,其中常住人口4783人,流動人口1145人。社群先後榮獲“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社群”、“全國低保規範化社群”、“江蘇省和諧示範社群”、“江蘇省充分就業社群”、“無錫市巾幗文明崗”等37項榮譽稱號。在社群自治建設中,景瀆社群積極推行扁平化管理(A崗:負責專職條線工作;B崗:劃分片區片長直線管理所轄區域內的一切事務),其中 “三三三特色模式”(三類工作方法 、三個結合、 三個效果)已成為了我社群的一項創新型服務管理模式。

二、勞動保障平臺建設

社群勞動保障工作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名,社群副主任兼任勞動保障工作站站長。協理員崗位工作年限三年以上,持有三級職業資格證書。社群服務形式為“一站式”服務,辦公場所寬敞明亮,工作制度健全,經費有保障,辦公裝置齊全,配有計算機2臺,印表機1臺,LCD電子顯示屏1個,自助服務一體機1臺。此外,社群還成立了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實訓基地,在專設的失業人員多功能活動室中,配有計算機5臺,液晶電視機1臺。電子裝置已全部聯網,與市、區、街道實現資料庫共享。

三、建立舉措和業績

結合本社群實際,為實現“充分就業示範社群”工作的全覆蓋,制定並實施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完善基礎資訊管理,為充分就業“開好局”。

基礎資訊包括轄區內本地戶籍勞動力資源情況和非本地戶籍勞動力情況。為了更詳盡的掌握社群失業人員的情況,景瀆社群通過社群“自治建設”工作法中的“150工作制”(即每位片長一個月走訪50戶以上居民,深入居民群眾家中,瞭解居民的要求,接受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跟蹤服務制度、服務承諾制度等動態管理,全面瞭解掌握社群內勞動者就業和失業狀況,及時掌握就業困難人員基本情況(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狀況)。包括人員底數、就業願望、培訓意向、崗位需求、家庭情況。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基礎臺帳,即《社群就業服務檯賬14本》(採用電子臺賬),並根據動態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更新。

通過基礎資訊採集,獲知居民的就業狀態,便於及時將就業政策、培訓資訊、招聘資訊送到失業無業人員手中,最終實現由被動式就業服務向主動式就業服務的轉變,由一般性、普遍式就業服務向自助式、個性化就業服務的轉變,由依賴政府幫助就業向自謀出路、互助就業的轉變。

(二)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為充分就業“打好基”。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一直以來,景瀆社群以社群自治建設為立足,緊扣扁平化管理為切入點,以創新社群自治建設模式為突破口,大力拓寬社群就業空間,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組織起來就業。其中,創業孵化基地是我社群以創業帶動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景瀆社群創業孵化基地成立於2010年4月,現有經營場所1300平方米,計劃入住經營戶10家,目前入住經營戶10家,帶動就業25人,其中吸納本地創業經營戶7家,帶動本地就業17人,營造了良好的就業氛圍。此外,在轄區的南方不鏽鋼市場內已經建立了創業實訓基地,為我社群有創業意願的失業人員提供一系列的模擬經營流程演示。我社群有創業意願人員經過實地的學習和交流,大大提升了自主創業的信心。在此期間,根據市、區勞動保障部門的要求,景瀆社群還積極組織失業人員參與SYB創業能力培訓、GYB創業意識培訓,有17人通過了培訓考核。

(三)全面落實就業政策,為充分就業“把好關”。

為了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實際困難,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景瀆社群在轄區內開展了以就業困難物件為重點,以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為突破口,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困難物件幫扶”活動(包括就業指導、就業諮詢、就業宣傳、就業互助,以及小規模的再就業招聘活動等)。

據統計,社群今年就業困難人員截止目前登記有21人,實施定期走訪,並免費推薦3次工作,現已就業20人,就業率達95%以上。幫助74名靈活就業人員申請了社保補貼,積極推薦就業困難人員參與保安、保潔、護綠等公益性崗位的招聘。

1-11月失業登記人員共計201人,參加就業指導培訓127人,參加技能培訓86人,現已實現就業188人,就業率達93%以上。

(四)綜合強化工作宣傳,為充分就業“鋪好路”。

為進一步加強宣傳就業意識,社群積極利用市、區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組織的就業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SYB創業培訓、電腦基礎技能操作、保安職業技能、家政服務技能、串珠工藝製作、西點製作等)組織社群內有創業願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參與創業培訓,針對不同就業願望的失業人員進行了有針對性技能培訓。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技能培訓,提高了下崗

失業人員就業技能,擴大了就業空間。此外,社群還充分利用宣傳欄、廣場、網站、電子螢幕等多種傳播媒體,結合本社群的多功能創業活動室,定期開展有關就業和創業的服務活動,宣傳積極向上的就業氛圍,使失業人員正視自身條件,積極就業,並對社群居民開展勞動就業政策宣傳,組織專門人員為居民解答有關再就業政策方面的問題和諮詢。

(五)積極開展就業援助,為充分就業“護好航”。

在工作中,景瀆社群通過社群服務與社群管理相結合,緊扣扁平化管理,形成“三三工作模式”,並以此為指導開展社群勞動保障工作,並結合社群志願服務特色,由各片區片長組成的和諧家庭驛站,對“零就業”家庭進行重點關注,及時瞭解掌握失業人員的就業意向和生活狀況,對有困難的'失業人員及時給予適時的關心和幫助。勞動保障專管員一直以來積極配合街道勞動保障機構為失業人員,尤其是就業困難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組織推薦其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使所有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失業人員都參與到積極的就業準備活動中。對有創業願望的人員指導其參加開業培訓,並積極宣傳各項涉及開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幾年來,景瀆社群充分發揮扁平化管理的優勢,以“三三三景瀆自治模式”引領開展充分就業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認可。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社群將繼續堅持自身優勢,把工作落實到實處,為社群居民帶來更多的福利和實惠,為打造幸福宜居社群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