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司法考試>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細則

司法考試 閱讀(2.92W)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於2004年9月24日修訂通過,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細則

第一條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以及其他經濟組織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職工戶籍、就業期限、就業形式為理由,也不得以變更或者解除勞動合同、降低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手段阻撓、限制職工依法參加工會。

第三條 省、市、縣(區)建立總工會。

鄉鎮、城市街道以及企業或者職工較多的村可以建立基層工會的聯合會。

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產業工會,或者建立區域性的產業工會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由下一級工會組織主要負責人和適當比例的會員代表組成。

第四條 具備設立工會組織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其他經濟組織在開業或者設立之日起六個月內應當建立工會組織。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的,上級工會可以督促並派員幫助、指導建立工會籌建組織,發展會員,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工會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拖延或阻撓。

第五條 工會會員勞動關係變更,會籍轉入變更後的單位工會,變更後的單位未建立工會的,由變更後所在地工會管理會籍。

尚未組建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可由在本單位工作,並且其會籍由所在地工會管理的十名以上會員聯名,向上一級工會申報建立工會。

第六條 工會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的,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崗位。因工作需要調動時,應當事先徵得本級工會委員會同意並報上一級工會。上一級工會應當在接到徵求意見函後十日內作出書面答覆;逾期未答覆的,視為同意。

第七條 各級工會的經費審查委員會,對工會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情況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審查,並將審查情況向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

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由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第八條 女職工十人以上的單位,可以建立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在同級工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委員由同級工會提名,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產生,也可以召開女職工會員大會或者女職工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女職工委員會維護女職工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九條 工會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開展勞動競賽和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活動以及社會公益活動。

工會根據政府委託,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宣傳他們的事蹟,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第十條 工會應當依法監督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參與勞動爭議處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政府可以與同級工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報工作情況,研究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

各級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定期召開協商會議,就勞動爭議的預防、集體勞動爭議和勞動關係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

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應當會同當地的工會組織和企業方面的代表建立協商勞動關係的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本區域內勞動關係方面的問題。

第十一條 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或專項集體合同,協調勞動關係,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第十二條 各級工會可以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和法律援助機制,為困難職工提供幫助。

第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之一的,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其交涉,要求停止侵害,採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應當研究處理,並在接到工會意見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覆工會;逾期不答覆或者不改正的,工會可以提請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自接到工會處理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將處理情況書面通知工會:

(一)剋扣、拖欠職工工資,或者支付職工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二)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或者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

(四)未依法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五)侵犯女職工或者年滿16週歲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職工特殊權益的;

(六)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

(七)不依法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

(八)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