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2022年主管護師重點整理:嘔吐

護士資格 閱讀(1.77W)

主管護師是一個職稱名詞,主管護師為護士評定職稱級別之一,為中級職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主管護師重點整理:嘔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主管護師重點整理:嘔吐

病機

嘔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與肝脾有密切的關係。基本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病理性質不外虛實兩類,實證因外邪、食滯、痰飲、肝氣等邪氣犯胃,以致胃氣痞塞,升降失調,氣逆作嘔;虛證為脾胃氣陰虧虛,運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變:初病多實,嘔吐日久,損傷脾胃,脾胃虛弱,可由實轉虛。亦有脾胃虛弱,復因飲食所傷,而出現虛實夾雜之證。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初起嘔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氣味,久病嘔吐時作時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氣味不甚。

2、新病邪實,嘔吐頻繁,常伴有惡寒、發熱、脈實有力。久病正虛,嘔吐無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脈弱無力等症。

3、本病常有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惱怒氣鬱,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證鑑別

1、 嘔吐與噎膈

嘔吐與噎膈,皆具有嘔吐的症狀。然嘔吐之病,進食順暢,吐無定時。噎膈之病,進食哽噎不順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則因噎廢食。嘔吐大多病情較輕,病程較短,預後尚好。而噎膈多因內傷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較長,預後欠佳。

2、嘔吐與反胃

反胃系脾胃虛寒,胃中無火,難以腐熟食入之穀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終至完谷盡吐出而始感舒暢。嘔吐是以有聲有物為特徵,多因胃氣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胃虛失和的不同,臨證時不難鑑別。

3、嘔吐物的鑑別

嘔吐物有寒熱虛實之別,根據嘔吐物性狀及氣味,也可以幫助鑑別。若嘔吐物酸腐量多,氣味難聞者,多屬飲食停滯,食積內腐;若嘔吐出苦水、黃水者,多由膽熱犯胃,胃失和降;若嘔吐物為酸水、綠水者,多因肝熱犯胃,胃氣上逆,若嘔吐物為濁痰涎沫,多屬痰飲中阻,氣逆犯胃;若嘔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氣虧虛,運化失職。

相關檢查

可用胃鏡、上消化道鋇餐透視,瞭解胃黏膜情況,噴門、幽門口關閉情況及十二指腸粘膜的改變。若嘔吐不止,伴有腹脹、失氣減少或無大便,應做腹部透視及腹部B超,以瞭解有無腸梗阻。若病人面色萎黃,嘔吐不止,伴有尿少,浮腫,應及時檢查腎功能,以排除腎衰竭、尿毒症所致嘔吐。若病人暴吐,呈噴射狀,應做頭部CT或MRI排除顱腦佔位性病變,也可以做腹部B超,瞭解胰腺及膽囊的情況,必要時結合化驗血常規、尿澱粉酶。若嘔吐不止,需要檢查電解質,瞭解有無電解質紊亂。育齡期婦女,應化驗小便,查妊娠試驗。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本病應首辨虛實。實證多由感受外邪、飲食停滯所致,發病較急,病程較短,嘔吐量多,嘔吐物多有酸臭味。虛證多屬內傷,有氣虛、陰虛之別。嘔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脈弱無力等症。

治療原則

嘔吐以和胃降逆為治療原則。偏於邪實者,治宜祛邪為主,分別採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鬱等法。偏於正虛者,治宜扶正為主,分別採用健運脾胃、益氣養陰等法。虛實兼夾者,當審其標本緩急之主次而治之。

證治分類

(一)實證

1、外邪犯胃

症狀:突然嘔吐,胸脘滿悶,發熱惡寒,頭身疼痛,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疏邪解表,化濁和中。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

常用藥: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陳皮、白朮、茯苓、甘草、桔梗、生薑、大棗。

2、食滯內停

症狀: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厭食,大便或溏或結,舌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減。

常用藥: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

3、痰飲內阻

症狀:嘔吐清水痰涎,脘悶不食,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溫中化飲,和胃降逆。

方藥: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

常用藥:半夏、生薑、茯苓、白朮、甘草、桂枝。

4、肝氣犯胃

症狀:嘔吐吞酸,噯氣頻繁,胸脅脹痛,舌質紅,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四七湯加減。

常用藥:蘇葉、厚朴、半夏、生薑、茯苓、大棗。

(二)虛證

1、脾胃氣虛

症狀:食慾不振,食入難化,噁心嘔吐,脘部痞悶,大便不暢,舌苔白滑,脈象虛弦。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降逆。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常用藥:黨蔘、茯苓、白朮、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

2、脾胃陽虛

症狀:飲食稍多即吐,時作時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惡寒,四肢不溫,口乾而不欲飲,大便溏薄,舌質淡,脈濡弱。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藥:理中湯加減。

常用藥:人蔘、白朮、乾薑、甘草。

3、胃陰不足

症狀:嘔吐反覆發作,或時作乾嘔,似飢而不欲食,口燥咽乾,舌紅少津,脈象細數。

治法:滋養胃陰,降逆止嘔。

方藥:麥門冬湯加減。

常用藥:人蔘、麥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棗。

小兒嘔吐的症狀及原因

1、一般嘔吐:嘔吐前常有噁心,可吐出一兩口,或連續嘔吐數口。這種情況多見於胃腸道感染性疾病、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不少呼吸道感染患兒,如咽炎、氣管炎或肺炎患兒,也可因劇烈咳嗽引發嘔吐。

2、噴射性嘔吐:往往嘔吐前無任何感覺,食道或胃部的食物突然噴射狀自鼻腔或口腔大量噴湧而出。大部分是由於嬰兒吃奶時吞入大量空氣;胃腸道先天畸形(胃扭轉、胃幽門梗阻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腦炎、腦膜炎,或因顱內出血或顱內腫物呈現顱內高壓狀態時會發生這種嘔吐。

3、溢乳:又稱漾奶,多見於出生後6個月內的小嬰兒,常見的是吃奶後從口角溢位少許奶汁,這是因為小嬰兒的胃與成人不同,呈水平位置,而且胃部肌肉發育不完善,食管等胃部連線處的賁門比較鬆弛,吃奶過多或嚥下大量空氣時,就會出現溢奶。

4、反芻現象:是與嘔吐相似的病態,較少見。多在出生後6個月後發病,患兒生長髮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小兒,常呈重度營養不良。

新生兒嘔吐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1、餵養不當

約佔新生兒嘔吐的1/4。

餵奶次數過頻、餵奶量過多,乳頭孔過大或過小、乳頭下陷,致使吸入大量生產空氣,奶頭放入口腔過多,刺激了咽部,牛奶太熱或太涼,奶方變更和濃度不合適,餵奶病後劇烈哭鬧,奶後過多過早地翻動小兒等,都容易引起新生兒嘔吐。

嘔吐可以時輕時重,並非每次奶後都吐。

嘔吐物為奶水或奶塊,不含膽汁。以上情況多發生在第一胎,系其母親缺乏餵養經驗所致,改進餵養方法則可防止嘔吐。

2、藥物作用

藥物如果有著強烈的苦味的話,很容易刺激到新生兒的胃粘膜,從而引起新生兒的嘔吐,一般多為中藥的藥劑會有你強烈的苦味。

有些藥物本身就可以引起新生兒的嘔吐,例如紅黴素、氯黴素、氧化鈣等,一般情況下停止用藥的話,嘔吐現象就會自然的得到緩解。

3、嚥下綜合徵

約佔新生兒嘔吐的1/6。

正常情況下,胎齡四個月時消化道已經完全形成,胎兒吞嚥羊水到胃腸道,對胎兒胃粘膜沒有明顯的刺激。

在分娩過程中,如有過期產、難產、宮內窘迫或窒息,胎兒吞入過多的羊水、汙染的羊水、產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

嘔吐可以表現為生後即吐,餵奶後嘔吐加重,為非噴射性嘔吐。

嘔吐物為泡沫粘液樣,含血液者則為咖啡色液體。多於生後1~~2天內,將吞入的羊水及產道內容物吐盡後,嘔吐即消失。

如無其它併發症,小兒一般情況正常,不伴有發紺和嗆咳,輕者不需特殊處理,重者用1%碳酸氫鈉洗胃1~2次即可痊癒。

4、溢乳

大部分孩子在新生兒期都或多或少地了同現過溢乳,溢乳不屬於真正的嘔吐,不具有嘔吐時神經肌肉參與的一系列興奮反射過程。

溢乳在出後不久即可出現,主要表現為餵奶後即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餵奶後改變體位也容易引起溢乳。

溢位的成分主要為白色奶水,如果奶水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可以含有乳凝塊。溢乳不影響新生兒的生長髮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生後6個月左右消失。

一般認為,溢乳的原因是新生兒食管的彈力組織及肌肉組織發育不全所致,無需給予特殊處理。

5、感染

感染引起的嘔吐是新生兒嘔吐情況中最常見的一種,感染可以來自新生兒的胃腸道內或者胃腸道外,但是一般情況以胃腸道內的`感染最為多見。

胃腸道內的幾乎所有感染都可以引起新生兒腸炎,嘔吐為新生兒腸炎的早期症狀,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少數含有膽汁。

隨後出現腹瀉,容易合併水、電解質紊亂。經治療後嘔吐多先消失。引起新生兒胃腸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常見細菌為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等。

病毒感染的情況中以輪狀的病毒最為多見,冠狀病毒、星狀病毒、埃可病毒等也都可能引起新生兒的嘔吐。

真菌中最常見的是白色念新形勢下菌,常引起新生兒鵝口瘡和真菌性食管炎,直接引起新生兒嘔吐。

真菌性腸炎也能引起新生兒的嘔吐,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因為抗生素的廣泛的使用,是新生兒接觸抗生素的機會越來越多。

6、吞嚥動作不協調

也不屬於真正的嘔吐。

主要見早產兒,或見於有顱腦和顱神經病變的患兒,是咽部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吞嚥動作不協調所致,表現為經常有分泌物在咽部瀦留,吞嚥時部分乳汁進入食管,部分從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引起新生兒肺炎。早產兒數週或數月後功能逐漸成熟,可以自行恢復,神經系統損傷引起者的預後,取決於神經系統本身的恢復。

7、胃內出血

新生兒出血症、應激性消化道潰瘍、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引起的胃腸道出血時,血液刺激胃粘膜可以引起新生兒嘔吐。嘔吐時往往伴有原發病的症狀和體徵,選擇適當的實驗室檢查,可以做出明確診斷。